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频加热推制无缝弯头是目前中、低压弯头制作中普通采用的加工工艺,其工艺参数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成本,效益等。本文对芯棒后接管径,推制用管规格,管坯长度等工艺参数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哈夫弯头在内弧和外弧存在两条焊缝,为了减少内弧的一条焊缝,优化弯头的结构设计,采用两种不同焊材的卷管进行了热推制工艺试验,得到了单缝弯头推制工艺关键参数:焊缝置于弯头外弧偏侧弧约10°的位置能够满足推制工艺的要求,不会产生焊缝缺陷。对推制弯头进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R307和R407两种不同焊材的焊缝,推制后其性能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但R307焊材的抗拉强度余量较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热推制弯头成形机理,芯棒设计,影响弯头成形因素。给出了采用感应加热方法时,成形弯头各部位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5.
热推弯头的可靠性与管坯直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管坯直径对热推弯头壁厚的影响,根据对弯头受内压时应力分布状况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选择热推弯头管坯直径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烟台钢管总厂使用的热推制弯头芯头为例,介绍推制弯头芯头的几何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热推弯头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缝热推弯头的热推制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热推弯头生产中各工序易出现的质量缺陷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制造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智能机械制造工艺也随之应运而生。为了提高机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与优化。智能机械制造工艺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对于提高机械产品制造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制造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基于智能制造技术的智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智能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某厂一种氮气加热器为进口设备,经过十余年的使用,需要更换.该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的难点是:锥体的放样与压制、U型管束的弯制、焊接工艺的选取等.通过计算分析,对锥体进行了准确的放样,设计并制作了专用成型工装,解决了制造中遇到的难点,最终完成了产品制造任务.  相似文献   

10.
弯头在天然气工业中使用很普遍,弯头受到的冲蚀也较严重。根据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析了含固体颗粒气流对直角弯管的冲蚀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直角弯管的冲蚀速率与流速、颗粒直径、固体颗粒质量流量有关,流速与冲蚀速率呈指数增长关系,随着颗粒直径、固体颗粒质量流量的增加,冲蚀速率增大。因此,建议对弯头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固体颗粒进行分离,以减小弯头的冲蚀速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推制弯头过程中管坯和芯棒(工装)的应力分析,运用塑性加工和金属(钢管)二次加工理论,建立了芯棒强度计算公式,解决了芯棒尺寸与管坯尺寸的合理匹配问题,同时确定了特种管件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2.
催化装置反再系统设备的保温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装置三旋和再生器通过外部保温,防止钢壁烟气结露导致的裂纹产生,保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旋、再生器的安全运行。结合催化装置三旋、再生器的保温更换,根据三旋、再生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目标,然后选定保温材料,再根据所有数据参数计算出所需要的保温层厚度,并制定保温的施工工艺。通过对保温的改进,改善保温效果,提高催化装置三旋和再生器安全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北方地区城市集中供暖越来越普及,但由于地域不同,各地水质情况的差异,对换热管材质的要求也不一样。根据多年的使用经验,论述了对于不同工况下的换热管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应用非线性回归法求解换热管内对流给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Wilson图解法求解管壳式换热器管内对流给热系数关联式的方法及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求解方法,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和Wilson图解法进行修正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出换热器管内对流给热系数关联式并与经典经验综合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可在换热器对流传热计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换热器强度分析多利用经验值或厂方提供的技术参数作为边界条件,这样会与换热器的实际工作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分析结果也会存在较大误差。文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换热器进行了稳定工作状态时的流动和传热数值模拟,比较模型在有无插件时换热性能的区别。可通过增加空气的通流面积来降低风速或者用短插件代替长插件进行改进。要求插件管内空气流速控制在20 m/s内。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下位机采用PLCS7—200系列及触摸屏,上位机采用组态软件,设计了一套无人值守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实时检测换热站现场运行参数,调节阀门的开度,控制循环泵定温定频运行以及补水泵自动补水。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将换热站监测数据、报警数据、阀门开度等信息传输至因特网,实现数据的远程监控与调节,并能够根据设备运行情况,随时设置运行参数,实现换热站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7.
总传热系数K是海底热油管道的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文中通过对中海油涠洲11 -1油田至涠洲12 -1油田之间的海底管道总传热系数进行理论计算,并与投产前根据实际预热数据反算的总传热系数进行对比,得出理论计算的总传热系数与实际预热反算得到的总传热系数相近,同时指出海管接口的散热损失较大,海底管线应对接口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18.
工业蒸汽锅炉连续排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但排出炉水表层污水,而且附带着大量的热能一同排出,浪费能源.文中以2台8 t/h蒸汽锅炉为例,通过对其连续排污余热计算,提出一种投资少、利用率高的余热回收方案.该方案采用加装板式换热器的方法,利用连续排污废水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在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的同时,回收了连排污水附带的大量余热.通过该方案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分析整套系统的节能、节水效果,可回收热量537600kJ/h.  相似文献   

19.
魏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热平衡法测定了魏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分析了管道总传热系数的测定原理,编制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测定计算机程序,并说明魏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的现场测量方法和过程。通过1 a的现场测定工作,根据现场测定的管道运行数据计算了整条管道各管段在不同月份的总传热系数,各管段在不同月份的管道总传热系数是变化的,管道全年平均总传热系数为1.86 W/(m2.℃)。测量结果表明,管道运行的稳定性和管道运行参数的测量精度是影响管道总传热系数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某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轻柴油换热器管束使用5年后发生严重腐蚀,管束外壁腐蚀严重,多处腐蚀穿孔。通过调查分析,原因是轻柴油中含有少量H2S、HCl和H2O,形成了HCl-H2S-H2O腐蚀环境,特别是低温部由于有液态水存在,腐蚀严重。通过多个方案对比,提出了采用碳钢管束渗铝技术,即节约制造费用,又提高了管束抗腐蚀性能,延长了设备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