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蓄能器—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压力冲击产生机理,提出采用带单向节流阀的囊式蓄能器进行压力缓冲方法,并应用AMESim软件对加入单向节流阀前后吸收压力冲击的效果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对比研究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蓄能器—泵系统压力冲击。  相似文献   

2.
剖析单向节流阀阀件阻塞引发的主机遥控故障,判断故障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船舶机舱的应急设备,按其性质分有如下几种:(1)应急动力设备:包括应急发电机、应急空气压缩机、应急操舵装置;(2)应急照明设备:主要是应蓄电池组;(3)应急消防设备:包括应急消防泵、燃油速闭阀、通风筒档火板、天窗及烟囱应急关闭装置、机炉舱风油应急切断装置;(4)应急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艇发动机、应急出口(逃生孔);(5)机舱进水时的应急设备:包括机舱应急舱底水吸口和吸入阀、地轴弄水密门。  相似文献   

4.
机舱通风采用无风管诱导风机的布置,机舱内温度场、风的流向和风量的控制就完全依赖于诱导风机的选型及布置。利用数值计算软件,首先模拟没有风管和诱导风机情况下的机舱内空气流场,分析其流场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点,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点选择和布置不同类型和风量的诱导风机和喷嘴,改变局部流场,满足机舱内设备对通风的个性要求,最后再根据数值模拟来校核机舱内增加诱导风机后的空气流场。从模拟结果可看出,诱导风机的增加大大的改善了机舱无风管时的舱内气流组织,很好的代替了通风风管的作用,能进一步优化机舱通风系统,使机舱通风系统更加高效,可控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多台诱导风机分散式布置能实现对机舱设备和通风机的精确控制,达到智能控制和节能的要求。介绍机舱分散式诱导通风系统的设计,包括机舱设备的风量计算、诱导喷嘴的设计计算和诱导风机的选型设计。通过与传统的机舱通风系统的对比,指出分散式诱导通风系统的优势,供设计人员在设计机舱通风系统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机舱自动化控制及机舱集中监测报警作为无人机舱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把检测装置、控制仪表,报警装置集中在一起,实时监测主推进装置、辅机、重要服务机器以及机舱的各种参数,当被检测量超过限制值时,在船上指定的部位发出声光报警,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及集中在机舱集控室及驾驶室遥控制装置,实现机舱周期无人值班。  相似文献   

7.
戴荣 《航海技术》2019,(6):40-41
<正>某货船在舟山锚地锚泊期间因轮机员将烟蒂扔在机舱垃圾桶中而导致机舱失火。虽然火势最终得到控制,但因释放到机舱CO2的量未达到规定的释放量,还是给船舶造成较大损失,最后分析的原因是CO2主管路上的增压阀保险销未拔除。1 释放CO2的操作程序待机舱人员撤离后,船长指令三副释放固定CO2系统。该货船共有172瓶CO2气瓶,按照设计规定,机舱失火时需释放151瓶CO2。三副按照程序依次打开释放阀和瓶头阀的启动控制气瓶后,CO2气瓶瓶头阀被  相似文献   

8.
吴志刚 《中国水运》2006,4(12):20-21
通过对内河船舶机舱火灾的特点和火灾隐患的分析,总结出船舶检验时机舱防火的检查重点,并对船员日常的防火和机舱失火时采取的紧急措施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CFD软件对轮船机舱热环境进行模拟,并且针对机舱现有通风系统对机舱降温效果进行评估,得出现有机舱通风系统无法较好实现机舱的全面降温。利用水雾蒸发吸热原理开发设计了一套细水雾降温系统,对机舱高温区域进行有效降温,并配合风机的作用,将水蒸气带出机舱,从而保证机舱设备对湿度的要求,分析表明细水雾降温后的机舱会较仅使用机械通风降温的机舱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船舶中机舱、货舱、生活区结构各异,其可燃物的特点也不一样,因此,船舶不同部位发生火灾的扑救方式也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关于机舱火灾的扑救小知识。机舱底部起火舱底某个部位刚开始燃烧,面积不大,消防人员可顺机舱扶梯迅速下到机舱底部,用手提灭火器(泡沫、干粉)或雾状水枪射流灭火。当机舱梯道被烟火封锁下不去时,可以从机舱后部艉轴隧进入机舱。  相似文献   

11.
赵辅国  董庆丰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2):121-124,132
机舱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对机舱设备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功能是根据机舱设备运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经过中央冷却器冷却的淡水量,以保证淡水温度保持在设定值。在机舱设备中,该系统运行状态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船舶柴油机的技术性能和工作稳定性,而且还决定了机舱其他需要淡水冷却设备的工作状况,因此船舶机舱管理人员对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船舶机舱普遍采用的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详尽分析了该控制系统的作用原理,系统存在的故障隐患以及该系统对机舱设备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系统故障隐患,提出了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方案,保证系统故障时仍能保证淡水温度符合使用要求,从而提高船舶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包青 《江苏船舶》2010,27(5):26-28
采用分立元件或单片机构的船舶机舱报警系统只能在有故障时显示,不能记录信息,并且只有工作人员在场时才能获取信息。结合本单位的车客渡船介绍了长江内河船舶采用计算机、控制器件、网络传输器件组成的机舱自动化系统以及机舱报警系统内嵌入的故障诊断系统。实践证明,车客渡船运行多年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电液一体化作动器油源系统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源系统的整体数学模型。通过代入典型的电液伺服油源系统参数进行仿真,并分析了不同开度对可变节流阀—蓄能器子系统吸收不同频率流量脉动效果的影响,得出在最佳吸收效果时可变节流阀的开度与电机转速的关系,为可变节流阀—蓄能器子系统自动适应变工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机舱火灾的研究对于机舱防火设计、机舱灭火和火灾逃生有着重要意义.以FDS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某散货船机舱模型,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机舱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不同时刻、不同高度时的烟气运动与火焰蔓延的变化规律,以及舱内温度场、碳烟质量浓度和CO浓度等分布情况.直观反映了散货船机舱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相对传...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ar-CD的某船机舱火灾烟气流动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机舱火灾的烟气流动情况,减少火灾烟气带来的危害,基于Star-CD平台,采用场模拟方法,模拟某船舶机舱火灾发生时的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及烟气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了机舱空间在不同截面和时刻机舱的温度、速度、压力和烟气的分布,在火源正上方的温度、速度、压力和烟气浓度比周围的高,压力最高值出现在机舱的顶部,机舱上部的烟气平均浓度、温度明显高于下部的浓度,并给出了不同高度的烟气浓度和温度曲线.根据计算结果和该船现有的消防体系,建议在机舱内安装一套固定灭火系统,计算结果符合室内火灾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舰船机舱内部装有大量电气设备,由电磁产生的原理可知,电气设备中的线圈会因通电产生特定磁场,从而也会对舰船感应磁场产生影响。针对舰船模型在简化时因磁屏蔽效应存在常常忽略电气设备通电产生的磁场这一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以某驱逐舰为研究对象,考虑电气设备产生磁场的部位为通电线圈,因此对舰船机舱内部的某电气设备简化为通电线圈。通过分析机舱内部电气设备在舰船磁导率、船体厚度的作用下,得出电气设备对舰船感应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低磁导率、低厚度的舰船在进行感应磁场计算时,舰船内部电气设备在简化建模时需要考虑的必要性。所得规律可以快速地预测机舱内部的电气设备在建模计算时是否需要保留。  相似文献   

17.
甘水来  靳盼盼 《船舶工程》2020,42(7):116-123
文章介绍了适用于机舱消防安全的相关法规,详述了船舶常用的固定式灭火系统,给出了机舱固定式灭火系统的配备要求。以某30万吨超大型油船为对象,依照FSS Code等法规计算了泡沫浓缩液储量和应急消防泵的排量,推算了应急发电机的功率,最后根据MSC.1/Circular.1528和UI SC 262 对FSS Code中的机舱最大保护空间的容积的统一解释,和SOLAS对火灾危险物的界定,优化了机舱布置。通过研究得出:机舱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机舱防火、灭火要求,科学规划布置舱室及设备,在准确理解规范规则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减少机舱最大保护空间,降低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18.
船舶机舱机械通风数值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海监船在进行机舱机械通风效用试验时,发现存在舱内气流分布不均、风速梯度变化较大、部分船员操作和活动区域温度偏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CFD技术对该船机舱机械通风系统进行数值分析,并提出机舱气流改进方案。随后,选取优化前、后的典型截面进行分析,指出在保证舱内适当负压的情况下可将机械送风改为机械抽风,从而实现机舱进风量增加50%,并消除舱内气流大漩涡和改善气流组织。此外,还提出可在右舷开一个新增风口,以更有效消除气流漩涡,并降低局部温度。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案能够满足海船规范要求且施工方便,对于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舱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会影响机舱内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正常工作的问题,以某80 000吨级半潜船为研究对象,采用Airpak软件建立了机舱三维模型,对3种风口高度下机舱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不同风口高度对机舱内设备运行及人员工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风口高度为6.5 m时,机舱内的速度、温度分布都较为合理,机舱内设备可以稳定运行,人员可正常工作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20.
机舱阀组是某随动液压舵机的主要器件之一,它为液压件集成结构, 其内部原理如图 1所示。图 1 液压件集成原理图在驾驶室和舵机舱均设有操舵转向器, 可分别进行随动转舵操纵, 并以机舱阀组作无随动电磁阀操舵之用。在电磁阀操舵试验时, 曾出现一次舵转至左满舵位置不能返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