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新建的长输天然气管道介质流速过快,导致管道检测器无法进行内检测作业,为保证检测器的检测精度和运行安全,提出搭载速度控制装置调节检测器运行速度的方法。介绍了2种速度控制装置的结构以及在工业现场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搭载速度控制装置可有效调控检测器的运行速度。工业应用表明:检测器通过垂直管道向上运行时速度会降低,存在憋压突然加速运行的风险,如果通过垂直管道向上运行时速度控制泄流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可能会出现由于泄流导致设备停止运行的问题,还应加强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漏磁腐蚀检测器在输气管道中的运行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气管道的漏磁腐蚀检测因为受到管线输气量大的限制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器的运行速度过快将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推导了理论速度的计算公式 ,并就其与实际运行速度存在差异的原因从皮碗磨损和气体泄流 2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该分析对输气管道漏磁腐蚀检测器皮碗外径的设计、驱动皮碗个数、各皮碗应开的泄流孔大小及个数等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输气管道内检测器泄流状态下形成冰堵,研究了内检测器泄流状态下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根据内检测器实际运行状况,建立内检测器泄流装置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CFX 14.0分别对不同泄流面积、不同压差下的温度场变化情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温度的降低量与内检测器泄流面积及泄流前后压差有关。通过对内检测器泄流前后温度场分析,可预测泄流状态下天然气流经内检测器后温度的降低量。  相似文献   

4.
管道内检测器是用来检测油气管道内部缺陷的智能检测系统。为了研究内检测器在输气管道内的运移规律,按照相似理论设计了输气管道内检测器的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系统的工作原理、外形结构,试验管道、气源装置和传感器的选择,以及基于VB的试验监测采集系统。试验系统成功应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模型试验,可有效采集模型的位移和输气压力的变化,为长输天然气管道内检测器的研制增加了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5.
杭甬线天然气管道自投产以来尚未进行过清管,随着年输气量逐年增加,从管道运行状况来看有必要对其进行清管作业,清除管道内长期积存的杂质,检测管道内部通过能力以及自身缺陷。合理的输气方案和有效的控制清管器速度的措施保障了此次清管作业顺利实施。文中详细介绍了杭甬线东段(春晓-余姚)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的工艺方案及过程,结合自身运行特点和国内外长输管道清管作业经验,总结清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天然气管道安全高效的清管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管径低压输气管道在低排量下实施内检测,由于介质的可压缩性,通过弯头、跨越处,可能导致检测器的卡堵、停滞,同时瞬间速度波动幅度较大还容易造成数据缺失和检测器损坏,针对以上的问题,通过调整管道背压和替换管输介质的方式,研究了检测器的运行情况,使用自研软件记录检测器的运行速度并与建立的模型结果进行比对,论证了实际运行速度一定程度偏离于理论值,不能准确反映检测器运行状态,在替换介质后检测器获得了稳定工况,成功实施内检测并获取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特殊清管器和检测器以及有特殊结构收发球筒的管道难以实施内检测的问题,以某天然气管道为例,详细介绍了在多节检测器安装困难、收发球筒尺寸过短、附件安装位置不合适等限制条件下,采用套筒式收发球方式对管道进行收发球作业,安全顺利完成了管道内检测。结论认为套筒式收发球能够在不进行收发球筒改造的前提下,完成带有特殊结构收发球筒的管道内检测作业。  相似文献   

8.
对输油管道的清管和内检测直接关系到管道的安全可靠性,兰成渝成品油管线清管及内检测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管线的现状,及时、准确地掌握管道的缺陷情况。文中主要介绍清管和内检测的风险性分析以及清管器和检测器的选择,设备的运行条件、检测器的跟踪、作业流程等。对该管道进行腐蚀检测,以便减少管道腐蚀穿孔,根除管线隐患,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天然气管道检测器速度控制装置失效后导致的设备停止运行问题,研制了一套检测器用闭锁装置。详细介绍了闭锁装置的工作原理,基于流体传动和电机传动方法分别设计了一种检测器用闭锁装置,并研制出样机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表明:电机传动方式可靠性更高,但耗电量及占据的安装空间也较大。如能解决流体传动方式中进口、出口管路及电磁阀密封不良的问题,提高其耐高压能力,流体传动方法具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漏磁检测原理制备了多种型号的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并将检测器在多条原油管道上进行了检测。综合分析各条管道的检测情况,可以确定除了检测器自身因素外,仍有管径、油品、运行方式和运行温度等因素对检测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管径、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检测结果,并对这几项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了管径、油品、运行方式和运行温度等因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一些降低其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