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文章以安全、环保、经济及施工人性化为出发点,重点研究了以Ⅰ级粉煤灰配合辅助细颗粒材料微珠作为掺合料,单一或复合掺入不同种类、不同物理性态的纳米材料对胶砂试件强度的影响,对比分析非粉体纳米材料、粉体纳米材料、微硅粉应用于混凝土胶凝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能,并对以非粉体纳米材料配合细颗粒复合掺合料作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粉体纳米材料与复合掺合料复合应用于隧道衬砌混凝土具有经济、环保、耐久性好的优点,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高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轴压性能,文章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为变化参数,设计制作了108个试件进行棱柱体单轴抗压试验。通过观察试件的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棱柱体单轴受压的抗压强度,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胶比及胶凝材料用量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28时,随着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高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整体上都有减小;当胶凝材料用量为620kg/m~3时,随着水胶比的增大,不同取代率高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持续减小,整体幅度在2.7%~27.5%之间;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用到实际建筑中时建议胶凝材料用量620kg/m~3。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湖底隧道敞开段C30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评价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研究分析了砂率、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等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该隧道清水混凝土的基础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砂率、提高胶凝材料用量以及双掺矿物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旧道路产生的水泥混凝土垃圾处理问题,将其使用于道路工程路面基层之中,对道路垃圾处理所成的再生骨料进行研究。对比研究了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以及再生掺量与天然骨料混掺情况下,无机结合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再生骨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可用于道路工程中,并且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再生骨料的掺入先增大后减小,在掺量为25%时达到峰值,并且90d后掺入再生骨料的混合料强度均高于天然骨料;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随着再生骨料的掺入先增大后减小,在掺量为75%时达到峰值,并且掺入再生骨料的混合料劈裂强度均优于天然骨料混合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降低混凝土水胶比、用水量,掺用大量矿物细掺料取代水泥,适当提高胶凝材料总量,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将中低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试验研究表明:由此配制的混凝土长期性及耐久性可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一倍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超细矿物掺合料对快硬混凝土抗侵蚀性能影响,文章通过浸泡抗侵蚀试验,以抗折强度和抗侵蚀系数为指标,研究超细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同侵蚀溶液种类、不同侵蚀龄期对快硬混凝土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测试了在浓度分别为5%NaCl、5%MgSO4、5%Na2SO4溶液环境下,不同超细矿物掺合料掺量快硬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探讨了快硬混凝土受侵蚀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侵蚀溶液养护制度下,超细矿物掺合料掺量为5%~10%时,可以明显提高快硬混凝土各龄期的抗折强度;快硬混凝土受侵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种类侵蚀溶液对快硬混凝土抗侵蚀系数的影响不尽相同;不同龄期快硬混凝土侵蚀破坏的主导机制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检测质量,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高速公路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检测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明确只有准确把握和易性试验、力学性能试验、耐久性试验检测等检测方法的操作要点,合理选择胶凝材料、骨料材料和减水剂等材料,持续改进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搅拌工艺,才能够将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后续的浇筑施工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硫酸盐侵蚀机理的分析,得出了自然劣化衰减方程;并根据规范中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耐蚀系数低于75%时混凝土寿命到期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耐久寿命预测模型;同时选取主要参考点建立了硫酸根质量浓度、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入种类和掺量,以及不同养生方式的影响系数函数。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得出了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寿命预测方程,并对各种胶凝材配方混凝土的耐久寿命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多元复掺胶凝材对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具有良好的效果,考虑多因素的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
将赤泥掺加到含有一定量再生骨料的再生混凝土中,不仅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还有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文章针对赤泥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放射性展开研究,探讨赤泥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以及放射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赤泥再生混凝土的3d和28d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均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力学性能角度考虑,赤泥作为一种掺和料加入再生混凝土中的掺量宜≤20%;再生混凝土中加入赤泥,其放射性下降,即水泥的水化作用可以有效调控和屏蔽赤泥的放射性,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符合放射性要求的赤泥掺量可以达到1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碱渣、脱硫石膏和矿渣为主要原料,掺入少量粉煤灰和激发剂,通过正交试验配制出碱渣胶凝材料。试验表明配制的胶凝材料达到复合32.5水泥技术要求。同时发现脱硫石膏的掺量为15%左右时,胶凝材料的强度最好;矿渣的掺量越大,胶凝材料的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混凝土强度退化机理,文章进行了水泥混凝土冻融循环室内试验,测得冻融循环试验前后混凝土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运用离散元软件进行水泥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试验,并分析水泥掺量、水泥强度等级、集料和胶凝材料界面刚度对混凝土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将室内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弯拉强度明显降低,抗压强度略微减小;水泥掺量减少和水泥强度降低时,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明显降低;集料和胶凝材料界面刚度减小时,弯拉强度明显降低,抗压强度略微减小,与冻融循环室内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内养护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养护方式,对公路用水泥混凝土性能发展具有不可预知的潜在效果,文章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抗渗性能试验与早期抗裂试验对掺加不同内养护材料的混凝土进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内养护(SAP和轻骨料)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且随内养护材料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力学强度试验发现SAP和轻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具有劣化作用,随材料用量的增加而劣化效果逐渐严重(尤其是混凝土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服役期满的道路废弃混凝土为粗骨料,设计了6个道路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分析再生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获取了试件受力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道路再生混凝土与天然混凝的应力-应变曲线相似,侧向压力对再生混凝土强度有较大的影响.该研究结论可为深入了解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指导道路再生混凝土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能的影响,文章分别设计不同水胶比、孔隙率、成型方式及减水剂掺量的透水混凝土试件,通过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测试试验,得到了不同透水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及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胶比、孔隙率、成型方式及减水剂掺量均会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产生影响,当水胶比为0.24、孔隙率为20%、减水剂掺量为1.6%及成型方式为静压成型时,可制备出强度较高与透水性较优的透水混凝土,其结论可为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塑钢纤维制备纤维混凝土,通过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和纤维拔出试验分析了矿物掺合料对塑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塑钢纤维的加入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和抗弯拉强度,并且混凝土的韧性得以改善;单掺粉煤灰或硅灰对塑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有限,但可大幅提高塑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韧性;粉煤灰和硅灰的超叠加效应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更加致密和均匀,水化更充分,所以塑钢纤维与基体的粘结性能大幅提高,并导致塑钢纤维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别研究制备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AC)、预湿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混凝土(RAC-W)以及水泥砂浆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混凝土(RAC-C),进行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RAC-C在7 d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高于RAC-W和NAC,而RAC-C在28 d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大于RAC-W但低于NAC;RAC-C的压缩破坏主要是水泥砂浆失效所致,并伴有再生骨料的破坏,而RAC-W在压缩破坏下,断裂面主要出现在再生骨料和旧水泥砂浆之间的过渡区;通过水泥砂浆预处理的再生骨料可以大大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短钢纤维可改善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目前钢纤维混凝土已在地上结构得到了应用,但在滨海海相地层地铁盾构隧道中尚无应用案例,其相关技术指标与设计参数尚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为此,文章依托深圳地铁西丽湖—西丽区间隧道工程,采用室内试验分析方法,针对海相地层地铁盾构隧道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各项强度有一定的增强与改善作用;(2)钢纤维的长度及最大粒径粗骨料的合理比率对提高混凝土管片抗折强度十分重要;(3)砂率的变动对拌和料的和易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4)钢纤维存在一个合理的掺入量;(5)钢纤维使纤维混凝土的微裂缝减少,孔隙结构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管片的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试验,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组成及水胶比对基础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可使用大掺量外掺料(〉50%)配制铁路客运专线基础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及胶凝材料总量是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外掺料的掺量和组成比例对混凝土56天强度及耐久性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影响路用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骨料级配。文章对再生混凝土骨料级配进行分析,研究该级配对道路施工用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掺加建筑垃圾细骨料的再生混凝土路面材料吸水率与吸水前后抗压强度,文章以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水灰比、骨灰比为变化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54个试块,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各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吸水率及吸水前后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是影响干燥状态及吸水饱和状态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而骨料取代率是影响吸水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