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路线设计是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基础和灵魂,直接决定了项目的造价、运营成本等。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路线控制点多,可比选方案多,灵活运用平、纵技术指标,合理选择最优方案至关重要。文章以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起点K3+500~K9+100段路线设计为例,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并从线路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运营效益、施工条件的难易程度、使用效率、在交通网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该路段不同的选线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出最合适的线路设计方案,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建设中,一般将长度超过3 km的公路隧道称为"特长隧道"。当隧道长度超过4 km时,隧道内的空气污染就会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和交通量的增大变得极为严重,因此,特长公路隧道往往因通风问题而导致修建难度加大,通风运营费用成倍增加。正因如此,设计人员有时往往迫于无奈,尽可能地在洞外增大纵坡,避免采用特长隧道方案,这样"退而求其次"的设计使得高速公路在以后的运营、安全等方面埋下了诸多隐患,同时也使得汽车在山区高速公路运行的油费增加、磨损加大。特长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网络通风技术研究,在高速公路隧道的通风理念、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发明并首次在国内外隧道工程中实施了一种全新的通风隧道方式,利用"双洞互补"的原理,巧妙地绕开了特长隧道需要修建通风竖井或通风斜井的困挠,有效解决了长度为4~7 km的特长高速公路隧道通风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河都高速公路顺安至高岭段项目地形复杂、工程量艰巨,路线布设困难,如何选择最优的路线方案,是河都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结合工程概况拟定了两种路线方案,并从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占地拆迁、营运效益和工程造价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推荐使用的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4.
隧址区的地形条件是选择隧道路线纵坡的重要影响因素,隧道路线纵坡方案一旦不能和地形相适应,会影响工程数量、造价及运营安全。文章结合广西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板可隧道工程实例,从通风、照明、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工期等方面,对该隧道路段拟定的两个纵坡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提出了典型山区地形条件下的隧道路线纵坡设计的注意事项,为类似地形的隧道路线纵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越岭隧道由于大型山脉的阻隔而不便修建竖斜井的困境,文章以跨越天山的某特长深埋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平导运营通风方案。并通过大量的风网解算及通风系统总造价的正交设计分析,研究了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取消斜竖井、采用平导进行通风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该隧道近远期通风机理和通风方案。结果表明:影响通风系统总造价的因素排序为:独立通风段长度、排风量、排风道面积、送风道面积;甄选的近远期通风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较低交通量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的运营通风难题;通风道长度达数公里的条件下,前段污风不宜全部从排风道排出,要充分利用大断面主隧道排风,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广西隆百高速公路K18+960~K20+695委见隧道的勘察设计为例,介绍了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下隧道的勘察设计思路及手段,分析了勘察设计中隧道涌水量和围岩级别的计算方法,为类似工程的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风系统是维系公路特长隧道正常服务的重要机电设施,通常设备规模和安装功率庞大,但实际建成通车后却出现较高的闲置率。为了降低通风系统规模、运营能耗和闲置率,合理的通风模式至关重要。以浙江杭绍台高速公路三座长度超过5 km的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通风系统设计的理念。其中陈家山隧道和镜岭隧道采用了互补式通风方案,并设置小断面竖井以满足排烟长度的要求;大盘山隧道采用传统双竖井送排式通风模式,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通风设备的设置策略,推荐首先设定隧道内的设计风速不大于交通活塞风速,进一步确定竖井尺寸和通风设备规模。上述设计理念有效降低了杭绍台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设施的安装功率,为减少今后运营期间的设备闲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华岭特长公路隧道位于浙江省诸暨至永嘉高速公路金华境内,按双向四车道平行分离式山岭公路隧道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80 km/h,其中左隧道长4 291 m,右隧道长4 312 m.设计采用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方案.文章通过对该隧道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规律、人员疏散安全分析及逃生救援方案的研究,确定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间距及相关疏散参数.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是工程设计方案中最根本的问题。以重庆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江津城郊段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该段路线的控制因素,确定了选线原则,以德感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路线方案比选。分析认为:(1)重庆市快速路网规划、相关城镇规划、缙云山管制禁建区、地铁5号线、渝昆高铁、临峰山隧道是江津城郊段高速公路的控制因素;(2)山区城郊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研究需分析项目的控制因素,对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不良地质、拆迁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择优推荐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结合永武高速朋口至车田段、泉三高速和洋至小桥段路线方案比选.介绍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确定原则.可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度超过7 km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往往需要设置竖、斜井来满足通风需求。通过对国内已建成长度大于7 km的公路隧道通风方式进行调研,发现其竖、斜井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文章以韶关市某高速公路仙人峒隧道为工程实例,提出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斜井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对今后类似隧道工程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大纵坡路段是山区高速公路事故高发地。文章针对云南省镇康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存在的越岭特长隧道选择、爬坡车道设置、避险车道设置等关键性问题,从平均纵坡、运行速度模拟、货车下坡制动温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纵断面设计、合理选择越岭隧道方式、合理设置避险车道等措施,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曾广财 《人民交通》2021,(22):54-55
特长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一直是道路工程建设中各方面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次研究中,本文是在对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设计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后,以掌握的其中的计算内容,采用实例分析法,从介绍实际案例的基础出发,提出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并在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的比较中,最终寻找出了一个经济效益与通风效果都满意的设计方案,希望以此为类似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安全运营需要,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均设置了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施工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结合山西高速公路花石崖隧道紧急停车带施工工程,通过三个施工方案的比选、论证,确定了在本隧道地质围岩等条件下,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并介绍了方案实施情况,期望能为同类隧道紧急停车带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环境复杂、路线设计及优化难度大等特点,文章基于数字化、智慧交通的设计理念,以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在路线设计优化过程中利用数字地形模型,同时采用三维优化运算软件对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进行优化分析,以期较短时间内选择出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并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为同类工程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乌鞘岭特长隧道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鞘岭隧道为目前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长20.05 km,其地质条件复杂、工期极其紧张、工程规模巨大,引起了国内外地下工程界的瞩目.文章通过越岭隧道限坡、长度、单双洞方案比选介绍了乌鞘岭特长隧道方案选择情况;并从隧道施工方案、防排水、运营和施工通风等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隧道的设计概况.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桂林至柳州段改扩建工程永福至黄冕段典型路线方案为例,针对老路指标低、事故黑点多等问题,比选走廊带、隧道、互通方案,优化线路平纵面,探讨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路线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竖井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即将开工建设的乌池坝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恩施至利川高速公路上的特长隧道,为满足隧道运营期间通风、防灾救援要求,并综合考虑施工组织,设置了1斜井 1竖井。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叙述了斜井、竖井方案比较,以及斜井和竖井的布置、纵断面、净空断面、结构设计、防排水设计,介绍了斜井、竖井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高速公路勘测设计中,受城市规划、地形条件等限制,城市高速公路隧道与前方主线出口间的净距不足时,通过对不同速度检算不同的净距距离和结合优化互通立交形式,选择较为合理的净距方案,使隧道与前方主线出口间的净距距离基本满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净距要求及城市快速路互通的地貌环境条件,该工程实例为解决城市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互通方案技术指标选择提供一个参考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20.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历经纸上方案研究、重大技术方案及问题专项研究、专项勘察、重大工程技术专项和专题研究、专项设计等多个环节,文件初稿、送审稿、报审稿、正式稿等多个阶段,通过创新理念和方法,实现了分层次、分步骤深入研究与精心设计。结合雅康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及勘察设计经过,总结雅康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理念、原则及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