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对我国会产生影响的热带气旋的基本知识,包括台风概述,热带气旋的形成与消亡,热带气旋的移动规律,我国热带气旋的产生季节,南海热带气旋的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台风年年有,广东特别多。
  广东是我国被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省份。据气象资料统计,1949-2012年共有170个热带气旋(热带低压除外)登陆广东,年平均2.7个。
  这主要是因为广东海岸线比较长,濒临南海,无论是南海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还是从西北太平洋西行而来的热带气旋,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容易登陆广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央气象台1981-1990年共10年的编号热带气旋资料,选择其中对我国南海中北部海域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并对其进行气候分析,探讨了热带气旋影响该海域的时间变化特征和路径活动牲,初步揭示了热带气旋在这一海域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台风的概述     
台风(热带气旋)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有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的经纬度变化特征,也有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源地和发生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西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洋面。  相似文献   

5.
张霞 《世界海运》2012,35(1):6-9
为使远洋船舶驾驶员掌握热带气旋(TC)有关情况,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利用最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其源地、路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热带气旋高生成区分布在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海域。热带气旋生成的平均纬度有逐渐向北、向西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7,(2):150-155
通过搜集南海台风资料,对近10 a南海台风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利用Ueno台风风场模型和改进的藤田公式,引入压差修正系数和后报风场数据,构建了1330和1409号台风风场,并应用测站观测资料对模拟数据进行对比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移入南海的热带气旋整体上比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数量多、强度大;南海海域生成的登陆台风在我国登陆较少,多在越南登陆。改进的模型风场极值相对误差小;引入后报数据后,合成风场数据相关性更好,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利用2006—2015年热带气旋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5°N~20°N的纬度带内,南海中部海面、菲律宾以东海面和关岛附近海面是主要发生源地;平均每年发生热带风暴(Tropical Strom,TS)等级以上的热带气旋23.5个,较常年平均偏少;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以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为主,占所有路径出现频数的80%以上,其中转向路径频数最多;热带气旋的移速与纬度关系密切,在东风带中移速较慢,进入西风带中移速加快;平均每年约有8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少于常年平均;热带气旋10级和7级以上大风圈半径平均值分别约为100 n mile和200 n mile;热带气旋最大波高与其强度关系密切,中心气压低于950 hPa的强热带气旋,平均最大波高在8 m以上,出现狂浪和狂涛的概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南海海域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作了简要介绍。根据南海的地域特征提出了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几种航行对策,并对Y轮和W轮在南海分别遭遇热带气旋和寒潮大风天气系统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玉清 《航海》1989,(4):40-41
众所周知,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风暴,并且只有发生在西太平洋(包括南海)地区的这种风暴才称为台风,而在国际上更通用的名称是热带气旋。然而,热带气旋在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名称。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称为“飓风”,这名称来自中美洲的叫做泰诺斯的古代土著部落,“飓风”是一个“凶神”。在西太平洋称为“台风”,对此名称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代影响我国福建沿海的风暴多来自  相似文献   

10.
此文阐述了某远望号船在东海、南海及印度洋三次规避热带气旋的经过,结合避台经验,总结出了几点避台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航海气象书上普遍采用的扇形避离热带气旋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作概率预报圆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船舶防避热带气旋的可靠性。同时,利用日本传真天气图上提供的2010和2011年36个热带气旋中心位置的实时资料和预报资料,统计了不同概率下不同强度等级热带气旋24h位置预报误差,为作概率预报圆避离热带气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49~2011年共63年影响连云港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连云港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主要有3种类型,副热带高压与其生成源地、与移动路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谢银益 《中国水运》2013,(12):22-23
我国是一个受到热带气旋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南海海域更是台风活动非常频繁的区域,同时也是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作业的重点区块。近年来,我国油气深水勘探技术的日益提高,南海上的勘探船施工作业时间将越来越多。但这些船舶经常受到由西太平洋上过来的台风和南海生产的土台风的侵袭。由于西北太平洋过来的台风,有一个发展和移动过程,有足够的时间判断和应对,而南海土台风经常由一个低压槽快速形成,并且距离作业区域非常近,留给我们的应变时间非常少。所以,南海土台风的危害性更大,将直接对勘探施工作业的船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刘大刚  何欣  李志华 《中国航海》2007,(2):34-38,78
介绍了目前对热带气旋发生及发展研究的最新理论及预报业务,指出目前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预报水平与实际需求仍有很大距离。推荐了美国为弥补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预报的不足而采取的对热带气旋的胚胎——热带扰动和热带低压进行监测的编号情况和方法。同时,根据几年来对上述情况的跟踪和分析,提供了几个较为实用的,可以及时了解全球热带扰动和热带低压最新发展动态的网站。所提供的理论动态和信息,可使船舶驾驶员和船舶安全管理人员了解目前国内外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研究和预报现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了解热带气旋初生和发展的动态,最大程度地降低新生热带气旋对在热带气旋活动海区航行船舶的威胁,以达到保障航运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会对历经区域的海洋大气光学环境带来显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海军光电装备的应用。我们从热带气旋的发生频率和运动特征出发,分析由此带来的气溶胶尺度谱和水汽含量的变化规律,利用经典M ie散射理论对热带气旋环境下海洋型气溶胶散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就热带气旋经历前后的海军光电装备性能进行研究。在强降雨环境下,光传输的透过率为0.5373,由于台风的影响造成海洋型气溶胶消光效应变化所导致单位距离上(1 km)光传输透过率提升了约1.056倍。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气旋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军光电装备的性能产生影响,特别是与光散射有关的红外大气辐射特性的影响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利用CMA提供的1949~2008年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海域)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近60年影响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60年际累计影响次数和累计影响时间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南省以东18°N~21°N商船航行区域,从18°N往高纬度地区,热带气旋影响的次数逐渐减少,在台湾海峡一带减少的趋势比较慢;不同年代的分布表明,热带气旋影响沿海商船航线最严重的区域有向北漂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热带气旋是各大洋海域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但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做好防、避热带气旋工作,就可能化险为夷。本文主要介绍各大洋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平均移动路径,以供航海者参考。1各大洋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因为热带气旋是热力性质的,所以都是生成在热带洋面上,一般在南纬  相似文献   

18.
文中根据对1972年以来北上热带气旋的统计,对北上影响日照附近海域的热带气旋,从北上路径、经过日照时热带气旋的强度、日照本站的风力等方面进行了特征分析。同时,给出了适于日照港港口安全管理部门使用的热带气旋预报信息的来源。论文的结论可供进一步加强日照港防抗北上热带气旋工作,保障日照港防抗台期间船舶和海上作业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此文在论述东亚和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航船舶遭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时的避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的暖性气旋性涡旋,是对流层中最强大的风暴之一。[1]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南海)是全球最适合TC生成的海域之一,平均每年有二十七八个,是造成夏秋季节我国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的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同时,因强降水带来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