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施工实践,简要地介绍了先张法槽式张拉台座中的砼传力柱的设计思路。同时举例说明传力柱横截面的尺寸、配筋及横向联系梁的长度、间距。对于传力柱端部受力不均匀的问题,用增加纵向受压钢筋面积、增设钢板及加密箍筋的方法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2.
PBL传剪器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查PBL传剪器在拉一剪组合环境应力下的性能,设计了4组12个PBL传剪器试件,对其极限承载力和滑移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BL传剪器的极限承载力受孔中钢棒强度、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钢板开孔直径、钢筋直径和环境应力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参数可以组合为无量纲外荷载与传剪器抗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拟合,用于确定PBL传剪器的极限承载力.较之环境应力为拉应力,环境应力为压应力时,PBL传剪器的极限承载力绝对值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量子代理签名方案.基于可控量子隐形传态,采用3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不同于经典的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代理签名方案,本方案利用量子隐形传态的物理特性来实现签名及验证,具有无条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Timoshenko弹性基础上提出的传力杆承担荷载线性分布理论.文中分析了传力杆布置间距对承担荷载有效传力杆根数,接缝处传力杆的变形以及传力杆承受的剪力,弯矩与混凝土接触界面应力的影响,并提出传力杆间距设计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量子纠缠态是量子力学的精髓.回顾了基于双光子纠缠的量子隐形传态的基本原理、实验主要进展,指出了量子隐形传态的重要特点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分析讨论了对光子偏振态进行幺正变换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西安市的市区及郊区分设气传昆虫捕捉点 ,利用诱捕、扫捕、吸捕等方法捕捉了西安地区气传昆虫 ,为时 1年。结果发现西安地区 4~ 11月均有气传昆虫污染 ,5、6、7月份污染最重。全年共捕捉气传昆虫 110 79只 ,属 11目、79科。气传优势昆虫为蚜、蚜茧蜂、隐翅甲科 ,大型气传优势鳞翅目昆虫为天蛾科及夜蛾科 ,它们大多属气传病媒昆虫 ,与当地一些传染病的流行 ,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公路交通行业.只要提到“夏传荪”这个名字.有一定工作资历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技术高深的专家、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 夏传荪老师是湖北武汉人.1933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道路系.毕业后在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院、交通部基本建设总局、交通部公路工程管理局及北京市交通局,北京市公路局从事公路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多种传输速度和数据格式信号的光纤传输,开发了基于串口通讯的点-点链路光传操纵技术.以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为背景,构建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地面光传半物理平台,建立了显模型计算机与飞行控制计算机之间、飞行控制计算机与实物舵机之间的通信.光/电传试验仿真表明,所开发的显模型跟踪光传系统LED(发光二极管)的中心波长为820nm,最大传输距离400m,远大于实际需要的光纤长度;飞行状态能准确地跟踪显模型输出,跟踪度不小于90.11%.  相似文献   

9.
刚性路面传力杆接缝传荷能力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考虑传力杆松动量的基础上,建立了重复荷载作用下刚性路面传力杆接缝模型,提出了以第一传荷状态临界荷载为特征的传荷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了荷载大小、荷载作用位置及传力杆松动量对传力杆接缝传荷能力的影响,分析了重复荷载作用下弯沉传荷系数指标的适用性,并与考虑传力杆松动量的接缝传荷能力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重复荷载作用下,接缝两侧的荷载-弯沉关系曲线具有分段线性的特征,存在多级传荷状态临界荷载,实测与计算第一传荷状态临界荷载误差仅为4.2%;重复荷载作用4×104次后,弯沉传荷系数变化范围为57.3%~71.5%,而考虑传力杆松动量的传荷能力为0~51.9%。结果表明考虑松动量影响的传力杆接缝力学模型是可靠的,以第一传荷状态临界荷载为特征的传荷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能够反映刚性路面传力杆接缝的实际传荷状况,是评价其传荷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破坏形式,通过设置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模型,研究传力杆弹性模量、传力杆横截面半径、传力杆长度对受荷板侧竖向位移、未受荷板侧竖向位移、传荷挠度系数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随着传力杆横截面半径、弹模、长度增加,受荷板竖向位移逐渐增大,影响最大的是传力杆半径,弹模和长度对其影响极小;未受荷板侧,竖向位移逐渐增加,但随着长度增加,未受荷板竖向位移逐渐减小;从传荷挠度系数上看,随着横截面半径、弹模的增加,传荷挠度系数逐渐增加,表明传荷能力逐渐增强,随着长度的增加,传荷挠度系数逐渐降低;随着长度增加,未受荷板位移及传荷系数皆降低,通过分析造成这样的原因会引起其他形式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