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新干线推销美国 "日本的新干线最快、最安全,拥有优异的运输能力,是一个高效的高速铁路系统".2009年6月底,赴美国推销新干线的日本JR东海会长在与美国政府相关人员和铁路专家会面时,发表了这番讲话.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竞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诞生,新干线一问世,就让世人领略了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大、快捷、正点、安全、节能、环保的独特魅力。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速铁路的建设热潮继而又在欧洲掀起。  相似文献   

3.
鼎恒 《铁道知识》2003,(3):23-23
日本北新干线高速铁路盛冈—八户段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该线路全长96.6公里,是全长180公里的北新干线(盛冈至青森)的一期工程。该线路上有目前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隧道长25.8公里。 开通仪式于2002年12月1日在八户车站举行。东日本铁路公司经理奥特苏卡和青森县政府官员克目尔参加了剪彩仪式。开往东京的E2-1000型高速列车于6点55分开车。车站站长和八户的小男孩向即将开动的列车挥手致意(参见上图)。该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4.
正尽管日本第一条新干线铁路开通时间是在1964年,但大多数1 435 mm轨距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法律依据要追溯到1970年5月——全国新干线铁路建设与提升法案的颁布(审校者注:即1970年5月18日通过的全国新干线铁道整备法)。根据该法案,土地、基础设施、交通和旅游部部长批准了新干线的总体规划和后续发展改进计划。经批准后,部长选择特定组织机构来建设新干线,而日本铁路建设交通运输技术局  相似文献   

5.
当日本新干线盛冈—八户段(97公里)于今年12月开通后,日本高速铁路新干线总长度将达到2O47公里。 东京—大阪新干线高速铁路(长515公里)于1964年开通。37年  相似文献   

6.
自1964年10月日本东京一大阪东海道新干线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近半个世纪世界快速和高速铁路运输发展迅速(尤其是高速铁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青睐。铁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增强了在旅客运输服务市场的竞争地位。现在,许多国家政府都把建设高速铁路、发展高速运输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在所制定的运输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日本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设计、建设北陆新干线时采用的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方法,是根据高速铁路噪声的特点,按车辆下部噪声、构筑物噪声、集电系噪声、车辆上部空气动力噪声分别计算后合成,预测受声点处的噪声级。该方法对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的噪声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据UIC统计,截至2014年9月,时速250 km以上的世界高速铁路有22 954 km,建设中的有12 754 km。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以25 k V商业频率开通运营,最初是BT馈电方式,山阳新干线之后新干线采用了AT馈电方式。AT方式可输出2倍的电压,没有了BT的分段需要。除日本外,世界高速铁路也多用25 k V商业频率的AT馈电。馈电系统的容量根据最大负荷和最小运转间隔来决定,欧洲遵循可互操作  相似文献   

9.
日本新干线列车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运营30多年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果,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新技术开发与研制工作,展望了未来新干线铁路发展趋势,以及磁悬浮列车取得的多项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0.
隧道洞内无砟轨道CPⅢ控制网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的建设中,其在建设施工及运营维护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阐述了CPⅢ的基本概念,结合应用实例,简述了高速铁路隧道洞内无砟轨道CPⅢ测量的过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结合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施工研究成果,围绕隧道支护参数设计、施工控制执行、施工质量管控及检测,提出了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的总体架构,包括:高速铁路山岭隧道围岩智能分级系统、隧道设计参数智能化选择系统、隧道开挖及支护智能化施工系统、隧道质量智能化管控及检测系统、隧道智能化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分析了各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对推动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埋暗挖法在下穿公路连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浅埋暗挖法在既有公路下修建高速公路连拱隧道,隧道施工对围岩造成多次扰动,从而引起地层发生位移和沉降,较大的地层位移和沉降将影响既有公路的正常运营,同时上部汽车荷载对隧道施工安全隐患较大,因此,下穿公路连拱隧道浅埋暗挖施工面临许多技术难点,必须采取特殊的超前支护和施工工艺。在土江冲隧道施工中综合应用双层管棚超前支护、三导洞法开挖、信息化施工等技术,使隧道成功下穿319国道。  相似文献   

13.
架桥机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应用前景广泛,为适应各种复杂工况,需对架桥机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技术及作业流程进行不断改善与提高。结合运架分离式架桥机与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特点,对两者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技术参数、结构组成、施工工序、对施工环境的适应性,阐述运架一体机的发展与优化进程。在持续的研发改进过程中,线路首末孔架梁、高铁箱梁运输通过隧道、紧邻隧道口及隧道内架梁等问题已基本解决。证明了现有架桥机技术水平与应用能适应大多数复杂恶劣的环境条件,可以完成大部分高速铁路箱梁架设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规划修建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将超过1 000 km,本文以“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客运专线铁路隧道为目标,着重研究、探讨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措施。研究方法:以满足客运专线高速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工程和结构特点,从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确保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具体的工程建设措施。研究结果:与常速铁路隧道相比,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具有其显著的工程和结构特点,建设过程中,必需在借鉴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形成具有其技术特色的措施。研究结论:合理设置隧道断面和结构形式,加强隧道底部仰拱和填充混凝土结构,确保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适应超大断面隧道的工程特点,坚持信息化施工原则等,是做好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建设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技术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秦沈客运专线为代表的技术积累阶段、以国产化为主的积极推进阶段、以全面自主化创新为标志的自主提升阶段和智能化阶段。本文概述了铁路列车荷载图式、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及轨道部件研发、路基结构变形控制、大跨度桥梁和长大复杂地质隧道建设等主要技术成就,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智能化、绿色化、装配化和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线形、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和车站枢纽等提出了下步的工作重点,可为国家科技部门和铁路部门的技术政策制定与科研课题立项提供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西部山区的全面开工建设,长大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进度已成为制约建设工期的重点。如何确保长大隧道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和建设工期总体目标,其中施工关键技术之一的CPⅢ控制网能否按期完成至关重要。结合南宁至钦州高速铁路花甲山隧道工程施工中取得的创新成果,总结了长大隧道内轨道控制网分段测设关键技术和操作要点,给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外铁路水下长隧道消防系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在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铁路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对越江、越海铁路水下长隧道工程消防系统设计技术标准的需求日趋紧迫,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拟为铁路水下长隧道的消防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对广深港客运专线珠江狮子洋隧道和英法海峡隧道消防系统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狮子洋隧道在消防硬件系统配备更加完善,灭火的效率和可靠性有保证;消防的水量、水压保证设施到位;消防设施的监控力度加强,监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其它辅助设施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截止2019年,我国已建成高速铁路3.5万km,其中路基长度约1万km,涵盖我国由南到北、从东到西,除西藏地区外的不同气候、不同地貌、不同地形、不同地质区域。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极大促进了我国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取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1)建立了一套无砟轨道铁路路基设计理论;(2)建立了路基与桥、隧等构筑物连接刚度协调匹配的技术体系;(3)创新了不同区域、复杂环境、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毫米级沉降变形控制技术;(4)创新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稳定状态长期保持技术。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列车振动荷载对下穿隧道地层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某隧道下穿高速铁路项目为背景,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施工为特级风险源,对地层沉降要求极为严格。对隧道下穿施工期间,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地层动力响应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下穿隧道与高铁路基交叉点处为该工程薄弱环节,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对此处采取加强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及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较一般铁路桥隧占比大,铺轨基地便线接入困难,如何合理地选择铺轨基地对于高速铁路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以某新建高速铁路工程为依托,根据其线路工点分布及现场情况,拟选出三个方案进行比较,从技术经济合理性和施工便利性的角度推选出一个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