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09,(8):76-76
从7月开始.全国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集中侦破工作。此项工作将以今年以来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为重点.对未侦破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组织一次全面清理.要通过集中侦破工作,力争今年以来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含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逃逸致人死亡”仅指发生交通肇事后,肇事者不及时抢救被害人而逃离现象,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有其特殊的构成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非常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很有可能因为逃逸人的逃逸行为而导致被害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重伤甚至死亡。而交通肇事后逃逸这种现象在现实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交通肇事逃逸的案例也屡见报端,不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给受害人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比一般的交通事故更大。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周堪 《驾驶园》2009,(8):83-83
自7月1日起,全国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开始开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集中侦破工作。此项工作以今年以来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为重点.将持续到9月底。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对未侦破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组织一次全面清理.要通过集中侦破工作,力争今年以来发生的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4,(12):55-57
<正>什么是交通肇事后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一、什么是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导致严重后果后不履行法律义务,反而自行离开现场,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我国《刑法》对此行为做出了特别的规定,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行为性质和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主要问题。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具备主观  相似文献   

6.
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赔偿问题,指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安全》2003,(3):24-27
0003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一个有关交通肇事逃逸的案例。此案除了案件是由交通肇事逃逸引发外,还涉及更多的交通事故处理的内容。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中,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本期特全文转载,希望读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为加大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和惩治力度,从确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罪名的重要性、法理以及法律责任三方面对确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罪名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交通肇事逃逸罪"罪名确立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交通肇事后逃逸车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查,常采取的手段是改头换面,车辆送交修理厂,经过“整容”后再次上路,以瞒天过海,逃开法律的追惩。对天顾客有关汽车“整容”的要求,许多承修业主也往往由于对此类相关法律法规不甚明确,疏忽对承修车辆的检查或者是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松警惕,不知不觉中助纣为虐成为帮凶共犯。  相似文献   

10.
一、赶赴案发现场 近日,故城县公安交警大队“122”报警台接到群众报案称:在东大线发生一起机动车与一辆畜力车相撞交通肇事逃逸事故。主管事故的大队长立即带领2名事故处理民警赶赴现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交通肇事后逃逸更是屡见不鲜,不但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更是对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严重侵害。事实证明,交通肇事后逃逸危害重大,可能会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加重了伤情,甚至因  相似文献   

12.
《驾驶园》2017,(5)
正近几年来,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中,通过完善机制、战术协作、科技导侦、教育管理四大举措,迅速破案缉凶,严惩犯罪分子,确保交通肇事致死逃逸案件侦破率达100%。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职责任务江北公安分局建立了系列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工作机制。一是联动侦破机制。分局制订《交通逃逸事故及疑难复杂案件联动侦破方案》,整合分局指挥中心、刑侦、情报、网安、派出所等部门警种优势,搭建起江北区交通逃逸事故及疑难复杂案件的联动侦破工作机制。该机制建立以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20日下午,涉嫌“8.19”重大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犯罪嫌疑人宋中贵,主动到四川省资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投案自首。至此,这起影响恶劣的肇事逃逸案,经过交通民警30余个小时的艰辛努力,终于告破。  相似文献   

15.
吕德艺 《驾驶园》2011,(12):85-85
11月7日,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网上逃犯陈某在其亲属的陪同下,来到湖北省应城交警大队投案自首,至此,这起逃逸五年的交通肇事案终告破。  相似文献   

16.
章法 《汽车与安全》2004,(10):64-65
“终身禁驾”,顾名思义即是一个人终生不得驾驶机动车辆.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依照该条款的  相似文献   

17.
沈后功 《驾驶园》2010,(2):46-47
“我交待.这位老人是被我开车撞死的。“案发过后18小时,交通肇事逃逸者王某终于被缉拿归案.参与此案侦破的民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18.
交通肇事逃逸得不偿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汽车与安全》2005,(11):54-56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伤后,肇事者故意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企图逃避法律追究和经济赔偿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苏迪 《汽车导购》2007,(4):78-79
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是因为只有通过长久接触之后才会发现一个人的各个方面——优点与缺点。了解之后当然也就更容易总结出相处之道,是敬而远之还是日渐亲密?真正了解一个人太难.总要经过无数考验。车比人要简单得多,却也有“耐看”与“不耐看”之分。对于像换手机一样追求新款的人来说.“车不如旧”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20.
申建中  方亚娟 《驾驶园》2011,(12):83-83
本期选登了8则各地发来的有关司机交通肇事逃逸的报道。从其报道的事实可以看出:肇事逃逸是一种极不道德的犯罪行为,广遭社会包括其家人的责谴;肇事逃逸不仅摆脱不了罪责,还将错就错受到重处,更受良心折磨;肇事逃逸浪费了大量的警力、财力,得不偿失;肇事逃逸为你的人生涂上了暗淡的色彩,鸣奏着提心吊胆的悲歌!愿你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