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均海拔高,年、日温差大,降雨量分布不均匀,恶劣的环境因素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为补充和完善这一地区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以及沥青和沥青混合料PG分级的资料,依托西藏地区及其周边设置的26个气象观测站30 a的气象统计资料,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按地形、地貌、海拔、季节以及气候特征对其观测站30 a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计算、划分和归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列出了西藏地区4大典型自然气候区和8个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方便了不同分区对沥青材料性能的要求和选择。同时,借鉴SHARP研究计划提出的沥青路面性能分级思想,参照国内外一些地区PG分级方法,制定了西藏地区沥青使用的PG分级。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高海拔、高寒、大温差地区提升公路修建质量,在选择沥青品种、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以及确定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结合收集的气象资料,在分析计算广西沥青路面高温、低温设计温度的基础上,采用美国Superpave和中国沥青气候分区方法,分析确定了适用于广西地区的道路沥青PG分级和气候分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蒙古地区气候特点,为提高该地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寿命,文中对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100余个气象站的历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以累年7月极端最高气温、累年1月极端最低气温、累年10月最大气温日较差、年平均降水量和累年最高温月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为分区指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内蒙古地区划分为7个气候影响区。建议新建、改建沥青路面时,应根据不同影响区气候特点,合理选择路基处治措施与沥青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4.
PG沥青胶结料规范是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技术的重要成果之一,PG等级的合理选择是路面建设成本和路用性能得以平衡的重要保证。考虑到路面设计温度是PG等级选择的前提,该文基于LTPP Bind沥青路面设计温度计算模型,分别讨论了可靠度、路面深度及标准差对PG等级选择的影响,并结合贵州省常用沥青胶结料PG等级历史统计数据、交通量、交通速度等信息,提出贵州省干线公路沥青胶结料PG等级分区和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5.
道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沥青路面的影响。提出以年最高月平均最高温度(通常为7月)作为反映高温抗车辙能力的气候指标,以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反映低温抗裂性能气候指标,以年降水量作为反映沥青路面水稳定的气候指标,根据我国615个气象台站的30年数据资料分析,提出了我国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标准的建议,以及温度和雨量的分区图。  相似文献   

6.
虽然现行规范已经具有了沥青路面气候分区,但实际上PG技术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根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气温与路面温度的观测数据,以美国Superpave中的PG技术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沥青路面PG分区与PG_(m-n)标准进行研究,以此为标准对黑龙江省道路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研究内容包括:基于SHRP的黑龙江省沥青路面温度换算公式,黑龙江省沥青路面PG分区与PG_(m-n)标准,基于PG系列试验的黑龙江省道路沥青PG性能评定等。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道路沥青基本满足PG_(m-n)技术标准的高温性能要求,但均不满足PG_(m-n)技术标准的低温性能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现有道路沥青进行复合改性,研发满足黑龙江省PG_(m-n)标准的道路沥青材料。与针入度系列指标相比,PG系列指标能够更合理地评价道路沥青的高低温性能。黑龙江省沥青路面PG分区与全国的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相结合,可以为黑龙江省道路沥青的选用提供具体的PG技术参数。研究认为,PG_(m-n)低温标准的不满足是黑龙江省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一个理论原因,研究结果对改善黑龙江省道路沥青的低温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宁夏六盘山地区沥青路用性能PG分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搜集、分析宁夏六盘山地区的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借鉴美国SHRP沥青PG分级方法,采用SHRP公式将气温转换为位于路表以下20mm深处的平均最高温度作为高温设计温度;低温设计温度则采用路表温度并根据六盘山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提出了六盘山地区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和沥青路用性能PG分级,并推荐了合适的沥青品种,旨在为六盘山地区修筑沥青路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张海涛  教天应 《公路》2012,(8):194-197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特点,探讨道路沥青PG等级技术在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调查,建立了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气候分区及温度换算公式,确定了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PG等级要求,为进一步合理选用道路沥青PG等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公路》2015,(8)
<正>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洪雅-峨眉山旅游公路的平面线形一致性、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选址、交通运行管理以及路侧安全护栏进行了行车安全性评估分析和设计优化……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旅游公路安全性设计方法以及工程范例(徐进等,P1)针对江西省典型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类型与气候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季节条件与地区典型高速公路路面结构温度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借鉴SHRP计划中沥青PG分级方法对江西省各地区的沥青PG等级进行分区……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特征与沥青PG分级(曹林涛等,P14)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组合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电仓 《公路》2000,(7):34-38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采用的主要路面形式。然而由于各地区气候环境、交通通量及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沥青路面性能要求不同。本文结合几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沥青路面设计实践,对评价沥青结构料的规范者了探讨,阐明了沥青混合材料设计,必须依据环境特点,结合沥青面层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进行切实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强调了施工工艺对保证沥青路面最终使用性能的重要作用。为了减轻沥青路面水损害,提高青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四个典型地区近30年气象资料的调查分析,结合美国SHRP沥青PG分级方法,制定出广东地区沥青使用的PG分级表,同时对广东省常用的沥青进行路用性能的PG分级,旨在提高公路沥青路面选材水平,提升高速公路修建质量,防止和减少公路路面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沥青路面规范中气候分区以气温为依据,没有和路面实际温度结合起来存在的弊端以及SHARP规范气候分区方法又不完全符合陕西省实际的现状,采用陕西省10个市区20 a的气候资料,采用回归的方法,研究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各市20 a平均极端地表最高温和20a平均连续7d日最高气温、地理纬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各市20a平均极端最低地表温和20 a平均最低气温存在良好线性关系;运用高温回归模型和低温回归模型将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PG分为PG64 - 10、PGG64 - 16、PG64.- 22、PG64 -22这4个级别;综合规范分区方法和PG分区,将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沥青混合料类型、配合比设计、沥青质量、矿料质量与级配、施工工艺与材料的均匀性、气候环境、交通条件等有较大的关系。该文通过分析得出集料的岩石类型和质量以及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凝土的物理一力学性质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矿料质量与级配,以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超 《上海公路》2014,(2):67-69
山区沥青路面容易产生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各类病害,为此就山区公路长大纵坡特殊路段的确定、沥青黏结性能的提高、沥青用量的优化、黏层油的性能与选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给出了不同措施方法、材料类型对路面高温稳定性、层间抗剪能力等的改进差异,为山区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新疆常用的2种普通基质沥青和2种改性沥青,采用美国Superpave沥青结合料评价方法,确定4种沥青的PG性能等级,分析了4种沥青PG分级指标的差异性。并结合Superpave沥青胶结料规范及新疆地区路面设计中高低温要求,对新疆常用石油沥青进行PG分级,并提出了新疆地区沥青材料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病害存在形式和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机理和影响因素,说明:降雨是水损害的直接原因,沥青混合料材料本身特性是内在因素,而车辆荷载作用是病害形成的直接诱因。为了进一步降低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发生,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和行车安全性能,可以从优化路面排水设计和改善沥青混合料材料选择两个方面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试验量化分析了不同温拌添加剂对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结合料PG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拌添加剂对沥青结合料的PG分级影响程度取决于沥青和添加剂种类、添加剂含量和RTFOT老化温度等。石蜡基添加剂Sasobit对沥青结合料PG分级产生强化作用,在其典型掺量3%时,沥青结合料的PG分级上限、下限和中间温度可分别提高13.5、6.9和5.0℃。在正常掺量范围内,Aspha-min温拌添加剂对沥青结合料的PG分级上限、下限和中间温度影响不大。剔除个别异常数据,RTFOT老化温度163~133℃的变化对沥青结合料PG分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孟岩  李艳春  冯西禄  陈勇 《公路》2003,(11):47-52
通过对搜集到的影响河北省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主要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运用美国SHRP分析方法求出河北省各地区沥青路面最低和最高温度。并以所求得数据为依据,对河北省沥青路面进行了气温影响分区。  相似文献   

19.
金跃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70-170-173
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作为沥青路面材料设计的输入参数之一,能够保证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内不发生严重车辙病害。为了探究沥青的高温黏弹性行为,选取三种基质沥青和两种改性沥青,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其高温性能进行测试。对比了不同沥青的软化点、PG高温分级结果和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MSCR)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实验所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优于基质沥青。改性沥青的软化点、车辙因子(G*/sin δ)和蠕变回复率(R)均大于基质沥青,而不可回复蠕变柔量(Jnr)小于基质沥青。此外,基于DSR的测试指标相比针入度和软化点能够更好地表征沥青的黏弹性性能,并且更好地模拟在实际路面上车辙的产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规范中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标准的不足,结合四川省气候条件制定不同分区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动稳定度。首先根据四川省的地形与气温条件,提出沥青路面车辙气候分区;选用沥青混合料车辙预估模型,提出沥青混合料容许动稳定度的确定方法;推荐了四川省不同分区不同沥青面层的动稳定度容许值,为更为合理地设计沥青混合料以控制路面车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