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利用仿真软件AnyLogic,建立集装箱港区生产作业仿真模型,模拟码头前沿装卸作业、港内集卡水平运输作业、堆场装卸作业以及港外集卡提送箱作业。以某集装箱港区为例,研究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靠泊装卸情况,选取船舶在港时间、集卡单次装卸作业等待时间等指标,为提高集装箱港区整体装卸作业效率,就内卡调度方式、配置数量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到港船舶的装卸作业量、最优靠泊位置,为了最小化船舶在港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对延迟完工的装卸任务量、与最佳靠泊位置的偏离程度设置不同级别的惩罚费用系数;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岸桥资源,考虑岸桥可在船舶间移动装卸的动态调度,研究连续型泊位下泊位分配-岸桥动态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延迟完工任务量、偏离最佳靠泊位置和岸桥移动的惩罚费用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结果可得到船舶靠泊计划,以及具体的岸桥分派计划.通过算例验证了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对提高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和船公司客户满意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集卡已成为集装箱港区内的主要碳排放源,尤其两艘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作业时,港区内集卡碳排放问题严重。针对该情况下集卡调度模式的特征,基于智能体仿真技术构建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微观仿真模型,定量分析传统先卸后装、双船一装一卸、同贝同步装卸工艺下集卡调度方式与集卡配置数量对船舶在港时间、集卡碳排放量的影响。实例表明,采用同贝同步装卸作业方案可保证装卸效率,并有效减少集卡碳排放,而集卡配置数量只对集卡怠速行驶产生的碳排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缩短因轨内作业无序导致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断档时间,从岸边生产组织、调度逻辑、操作界面3个方面提出自动化码头内集卡作业优化方案。实践表明,该优化方案可缩短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轨内作业时间,提高船舶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码头集卡调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装箱集卡调度(TPS)系统通过动态实时地调度集卡,将装船、卸船和转堆等一系列需要集卡参与的多条作业路共享所有正在码头作业的集卡,使每辆集卡同时对应多条作业路,保证集卡在卸载后可就近投入其他需要的作业路中,以此缩短集卡的空载行驶时间和距离,实现大船作业边装边卸,在不增加集卡数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SIMIO仿真软件对某集装箱码头的靠泊、装卸以及水平运输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建模,为船舶到港、泊位分配以及岸桥借调过程设定了更准确的过程逻辑,并设计了不同的泊位-岸桥分配调度模型,优化目标为最小化单船平均在港时间。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得出了一个较优的泊位分配和岸桥调度方案,为码头的运营与管理提供了参考,也为SIMIO在集装箱码头以及物流集散中心作业过程的仿真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集卡是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重要的水平运输设备,其作用是实现集装箱在码头前沿与堆场间的水平位移。集卡调度通常是根据岸吊作业顺序进行的。优化集卡调度能减少岸吊等待时间,提高码头装卸效率。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集装箱码头装卸过程中的集卡分配和调度问题进行研究:BISH等[1]运用启发式算法建立基于车辆的集卡分配模型,从而使船舶在港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8.
陈钟运 《集装箱化》2012,23(7):18-20
目前,国内对集装箱码头集卡作业的研究集中于港内集卡,主要针对船舶装卸作业和堆场移箱过程中集卡作业任务分配和车辆调度,而对港外集卡进码头提还箱作业的研究少有涉及。在外集卡作业方面,一些集装箱码头主要依赖港外场站的支持,采用集港和提前预约的作业模式来完成外集卡的  相似文献   

9.
丁辰曦 《集装箱化》2013,24(5):16-17
1集装箱码头作业特点(1)作业机械化现代集装箱码头的岸边装卸、水平搬运、堆场进提箱等作业均已全面实现机械化。通过岸桥、轮胎吊、集卡、正面吊等专用设备,集装箱码头可实现快速、高效、连续作业。通常情况下,3000~4000TEU集装箱船舶最快可在靠泊码头后的24h内完成装卸作业,装卸效率远远高于传统散货船的装卸效率。  相似文献   

10.
船舶柔性靠泊是当前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的主要调度模式.针对船舶柔性靠泊系统的特点,建立了集装箱码头船舶柔性靠泊系统的仿真模型,实现了集装箱船舶到港、柔性靠泊、装卸与离港的船舶服务系统模拟仿真.并基于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固定靠泊和柔性靠泊仿真系统对仿真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泊位和岸桥资源是集装箱码头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合理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尤为关键.文中将一艘船舶靠泊作业过程中需要占用的泊位资源、岸桥资源以及时间资源三者构成一个船舶资源占用块,通过这样的抽象变化,港口码头资源调度分配问题就转化为三维矩形布局问题.与此同时,考虑到偏好位置偏离、岸桥并行作业干扰以及船舶延时到、离港这3大因素的影响,建立以船舶在港资源占用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泊位-岸桥-时间分配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Matlab优化技术处理非线性多目标问题.计算表明,依据该数学模型进行泊位分配与岸桥调度更符合码头实际运营情况,从而高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港区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提升港方整体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对固定时段内堆场混堆模式下多箱区的场桥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场桥移动、转场成本与内外集卡等待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重点考虑场桥在箱区间的合理共享、场桥作业量的均衡、场桥与集卡的有效衔接3个方面,建立了混堆模式下多箱区场桥联合调度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基于问题特点设计了基于场桥作业序列和作业量的两部分染色体编码方式,利用嵌入解空间切割策略和染色体修复技术的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例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和算法得出的调度方案效果良好,从而验证了它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张壮  李艳美 《集装箱化》2021,32(3):17-19
集装箱码头是水陆运输换装的枢纽:从装船角度来看,集装箱由集卡陆运至码头,装船后由船舶运离码头;从卸船角度来看,集装箱卸船后暂存在码头堆场,再由集卡运离码头.集卡是集装箱码头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不过其多由码头以外的单位分散管理.本文梳理集装箱码头外集卡安全管理风险点和关键点,结合码头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参考码头现有车辆管理相关规定,探索改进码头外集卡安全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集装箱码头内集卡是在集装箱码头内部从事集装箱水平搬运作业的专用设备。由于运行范围和作业性质较为特殊,集装箱码头内集卡在技术标准方面不同于从事公路集装箱运输的普通集卡,导致其运营监管也与普通集卡运营监管有所不同。笔者对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和深圳港等沿海主要港口调研后发现,当前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运营监管普遍存在主体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琳 《水运工程》2015,(5):84-90
船舶柔性靠泊和岸桥动态调度是当前专业化集装箱码头运作管理的主要模式。针对该模式的特点,以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为例,应用Auto Mod建立了集装箱码头船舶柔性靠泊与岸桥动态调度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设计方案的评价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港口低碳发展需求,以场桥和集卡的综合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集装箱码头场桥调度优化模型,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利用厦门港某码头的实际运营数据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和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17,(3):313-319
面对不确定环境、多样性和差异化服务需求,集装箱码头亟需改进和优化调度方法,提高码头作业效率和客户满意度。针对集装箱码头泊位与岸桥的资源分配问题,通过添加缓冲时间来吸收不确定因素对调度计划产生的影响,引入多元服务质量损失函数建立以偏离最优靠泊位置、岸桥移动损失及在港时间损失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试验算例证明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张笑  韩晓龙 《水运工程》2013,(3):124-128
岸桥与集卡是集装箱港口装卸过程中的重要机械, 其配置情况关系到整个港口的作业效率。为了提高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效率,针对集装箱在码头堆场分区堆放的情况和码头泊位装卸作业的状态要求,考虑了岸桥作业时间和集卡运输时间,提出了集装箱码头集卡与岸桥协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总时间最小为目标。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为码头集装箱装卸作业优化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冯琪  邱涛  林栋 《港口科技》2023,(4):4-7+11
为推动传统集装箱码头智慧化转型,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立足于传统集装箱码头布局和生产工艺,广泛应用5G、北斗、视觉识别等前沿技术,实现桥吊、轮胎吊和集卡等设备自动化运行;自主研发n-TOS生产管理系统和i-ECS智能设备调度系统的码头生产作业“双芯”架构,构建具备综合控制和协调港内桥吊、轮胎吊、集卡等多类作业设备能力的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装卸设备在码头内的整场智能调度,形成一条安全、有序、高效的高水平自动化作业链。  相似文献   

20.
杜浚铭 《集装箱化》2012,23(8):30-31
随着集装箱船舶日益向大型化发展,码头前沿水深及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的外伸距和起升高度等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通过构建岸桥起升高度与集装箱船舶匹配度计算模型,为确定码头作业能力、岸桥可作业潮位、船舶靠泊位置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