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松河隧道洞口陡崖地质概况及规模,分析了陡崖形成机理及崩塌的原因,根据崩塌的规模及隧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动态调整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方法,重点强调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嘎隆拉隧道是高海拔寒区隧道,处于两大区域活动性断裂带影响内,洞身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区岩石片理、节理及裂隙发育,断裂带及影响范围内围岩极为破碎,自稳性极差,隧道地下水极发育,并成为隧道施工中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合理的防水排水设计是保证隧道顺利贯通和日后运营安全的关键.介绍了嘎隆拉隧道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下的防排水方案设计,并通过动态设计及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为同类隧道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隧道作为一种复杂的地下结构物,受到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地质环境变化的影响,在运营期间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病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隧道的结构性病害。以靠椅山隧道边沟隆起突泥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地质调查与该隧道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相关资料,初步给出边沟隆起的地质与设计原因。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有仰拱隧道与无仰拱隧道的受力与位移状况,计算出衬砌截面安全系数,反映隧道目前的安全状况,为隧道的处治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宜万线马鹿箐隧道发生了重大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本文阐述了岩溶区隧道溶洞处置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强调超前地质预报与动态设计,秉承超前预加固的设计思想,防患于未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由于隧道工程围岩状况的复杂多变以及理论上的不完善,目前实际工程中施工前设计主要依靠地勘资料与工程类比法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方法等的变化,使原设计不尽合理。文中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结合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法,本着尊重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强化锚喷支护的原则,对某工程实例原有设计进行了优化,使隧道工程建设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6.
动态设计可弥补由于地质条件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等致使初始设计方案不能很好地切合实际的缺陷,生态理念是实现公路与环境友好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论的思想,采用动态控制系统反馈机制的方法,将生态理念与实际工程融合,提出了动态设计方法及生态公路设计的具体流程。并以西宁过境高速公路为例,针对特殊地质状况,分析了高速公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实现手法和根据实测信息、监控量测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渝湘高速公路彭武段长滩隧道左右洞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均出现了突水,涌水量约19000 m3/d。施工开挖和物探揭示左右隧道岩溶形态复杂,水平与竖向均发育,左右洞联通。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对本隧道大型溶洞处治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针对溶洞形态及地质条件,提出采用不同桥型处治左右溶洞,充分考虑结构安全、工程经济和施工的可行性。介绍隧道内桥梁设计思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家排隧道施工中出现了瓦斯等有害气体,针对这一地质情况设计部门及时地调整了衬砌设计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措施,保证了隧道建设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瓦斯区域隧道衬砌的设计考虑及相关的预案研究结果,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夹坑隧道右洞进口位于软弱、偏压不良地质地段,施工过程中明洞地段发生了坍方,并影响到暗洞的施工。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对隧道地表进行导管注浆加固,并对暗洞支护措施进行了相应调整,增加了防偏压措施,顺利通过了软弱、偏压地段。对设计、施工措施及施工工艺、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浅埋隧道仰拱计算模型与动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建中  邹正明  吕康成  伍毅敏 《公路》2007,(12):199-203
由于缺少仰拱设计的理论依据,目前许多隧道的仰拱设计不尽合理,在浅埋隧道的仰拱设计中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分析软基与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关系,提出了浅埋隧道仰拱荷载的确定方法,其中以仰拱荷载系数将拱顶地层对隧道结构的垂直压力与仰拱荷载联系起来。结合仰拱的施工工艺,建立了三铰拱仰拱力学模型,给出了合理拱轴线的方程和内力计算公式。提出了浅埋隧道仰拱的设计步骤,并结合工程算例做了进一步说明。考虑到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可能与设计勘察的地质条件有出入,建议将动态设计的理念引入到仰拱设计,使设计依据可靠,设计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1.
龙永(龙山-永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中,在经过峡谷地段时采用高架桥还是隧道需进行方案比选。文中在分析了高架桥和隧道工程特点及现场地质构造等条件后,运用美国提出的交通与环境可持续设计发展理念——背景设计(CSD),对两类方案从地质情况、施工难度、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选,简述了背景设计理念在比选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公路水下隧道地质勘察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红 《隧道建设》2016,36(10):1190-1195
通过总结我国公路水下隧道地质勘察设计经验,结合钻爆隧道、盾构隧道、沉管隧道及堰筑隧道4种水下隧道建设工法的设计与施工特点,提出水下隧道地质勘察成果不仅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而且还应满足工法的需要。强调地质勘察质量取决于勘察方案的合理性、勘察手段的针对性以及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制订切合实际的地质勘察方案,投入与各阶段设计深度相适应的地质勘探工作量,对提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保证工程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综合分析,给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类水下隧道的合理勘探方法与应达到的勘察深度,对提高水下隧道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铺塘公路连拱隧道设计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甲雄 《隧道建设》2005,25(6):17-20
依据同~三国道主干线二铺塘隧道的具体情况,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该大跨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方案作了详细介绍,从导坑布置与施工方案选择,保证中墙稳定,中墙顶部的防水等方面总结经验,以供类似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隧道施工是个动态过程,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经常变化。为了配合施工及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稳定,常常会发生隧道设计变更。利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老庄隧道设计变更进行了计算,以分析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对隧道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赣州市蓉江四路越江隧道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对隧道、桥梁方案,从工程层面对工程地质风险、方案可靠性、可实施性和工程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按综合效益最优的原则,确定采用暗挖隧道方案,并对越江隧道土建、防水排水、防灾疏散等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在地质条件适宜的条件下,蓉江四路越江隧道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水下隧道越江是较优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广(州)梧(州)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隧道洞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梧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始终贯彻"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广梧高速公路64个隧道洞口为依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从进洞方法、洞口辅助进洞措施、洞门形式三个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进洞方法采用了正交进洞、斜交进洞和单向进洞;洞口辅助进洞措施采用了明洞、护拱法、地表反压护拱加固土体法、反压回填明洞暗做法、超前小导管、短管棚、长管棚等辅助进洞措施或者是这些措施的组合;洞门形式采用了端墙式和明洞式。  相似文献   

17.
24.8 km输水隧洞工程是厄瓜多尔CCS水电站工程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由2台双护盾TBM施工。从工程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直至现场施工,设计工程师转变依照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分析梳理原设计方案,依据工程合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现场施工环境条件及其变化等,并结合TBM施工隧洞工程技术特点,将TBM设备特性和TBM施工技术高度融合于隧洞工程设计中,对输水隧洞设计方案、隧洞施工规划方案及TBM管片类型等进行全过程动态优化设计,为TBM快速掘进,高效成洞,安全、环保施工提供便利的隧洞设计施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能保证CCS水电站工程质量和工期, 并有效控制EPC模式下的CCS水电站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8.
李霖皓  陈珂  胡云华  龙凡 《隧道建设》2022,42(9):1615-1621
为推动盾构隧道工程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提升结构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地质钻孔数据的盾构隧道纵向结构参数化计算方法。本方法考虑了三维地质空间的不确定性以及隧道纵向结构的三维空间线型特点,利用K最近邻与普通克里金算法建立地层数据库; 然后,与隧道轴线的空间信息建立引用关系,并输出结构约束条件与荷载大小; 最后,利用等效刚度梁模型进行隧道纵向结构计算。以武汉市两湖隧道东湖段QXK6+300~+400区间为对象,将本方法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本方法的约束条件可以不依赖人工经验保守取值,而通过预编译的程序自动计算得出; 同时,参数化计算流程有利于满足后续多区间核算需求,并且可以把内力分析结果精确地反映在三维应力云图上。因此,本方法能有效提升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妈湾跨海通道工程隧道选线快速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平  辛理敏  孔祥岁  刘学增  师刚 《隧道建设》2018,38(10):1630-1636
为解决滨海地区跨海隧道选线难题,依托妈湾跨海通道工程,在分析影响海底隧道建设安全的地质因素的基础上,从隧道线位地质适应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设计方案、施工方法等因素,基于打分制提出选线快速评价模型。模型包含平面曲率半径、纵坡坡度、抗浮安全系数、隧道埋深、与平面控制因素水平距离、差异沉降6项评价指标。选线快速评价模型前5项指标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采用一票否决制,差异沉降指标考虑地下水位、土层性质、土层厚度、先期固结压力、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依据分层总和法计算隧道沉降; 同时,结合经验法推导出沉降曲率半径计算公式,并将沉降曲率半径划分为5个等级,从而构建出妈湾跨海通道工程隧道选线快速评价模型,并将其嵌入到三维参数化选线分析平台,实现隧道地质参数快速选取和隧道线位快速评价。采用选线快速评价模型对妈湾跨海通道3条盾构线位进行选线评价,评分分数分别为79.3、71.3、84.1,对隧道选线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综合管廊建设路段、入廊管线,从而确定合理的综合管廊断面是综合管廊建设的重点及难点。介绍了武汉市汉口滨江商务区综合管廊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对综合管廊的规划路由进行优化调整、选择入廊管线以及断面设计。同时,根据自身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工程经验,对综合管廊因地制宜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为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