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龙昱 《华东公路》2008,(2):92-94
针对现有的线形安全评价方法的不足,首先建立线形安全评价体系,确定评分标准、建立隶属函数、对各指标赋权,然后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确定线形安全等级,最后列举了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具体路线安全性评价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欣  丁立  何玉川  刘文章 《公路》2005,(7):154-158
提出采用改进德尔菲法建立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确定出的27个高速公路评价指标,对高速公路设计专家、熟练驾驶员和高速公路交警等人员进行了两轮咨询。在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得出道路安全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高速公路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驾乘人员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系统各组成要素,选取影响公路线形与安全协调度的指标,并引入群层次分析法建立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协调度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且通过统计高速公路设计专家的咨询结果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为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目前双车道公路安全平面线形安全设计与评价缺乏科学可靠的方法问题,从几何设计标准以及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指标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出发,提出以平曲线半径和曲率变化率作为平面线形安全评价的几何指标,通过运行速度反映几何指标与事故关系。基于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下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运行速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基于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标准和跟驰理论,将曲线间直线长度区分为独立直线和非独立直线,对于非独立直线,曲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对于独立直线,直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和直线独立性分析的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程序,可用于指导双车道公路安全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1,66(7):184-190
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安全保障研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总结归纳了在连续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事故特征中,驾驶人及车辆、车速、道路条件、气候、光照几个影响因素的特点。根据事故安全影响因素和驾驶模拟实验的结论,提取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选择设计指标安全条件、驾驶仿真实验驾驶表现、主观危险判断等3个指标建立超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分别从几何线形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和运营管理的角度,对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公路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运行安全的公路隧道进出口线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公路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安全,对该区域的线形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环境过渡特征,基于隧道进出口前后5 s设计车速行程范围的平纵面线形要素的科学组合,构建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用于衡量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鉴于我国目前隧道进出口事故资料的统计尚不完善,选用运行车速差作为中介指标采用间接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行车速差的隧道进出口区域运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测隧道进出口线形和运行车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与运行车速差的二元回归关系模型。据此提出了基于运行安全的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与安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长城  阚伟生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26-129,146
建立线形指标、交通量与事故间的模型是当前事故规律微观研究的主要方法,虽然在模型中纳入更多的指标能够提高的解释能力,但增加了模型的复杂性,加剧了数据采集困难.简洁的模型有时候在分析特定类型事故时反而更具优势,因此,作者在研究高速公路线形条件与事故的关系时,主要提取了平面线形的圆曲线、缓和曲线和超高等指标,重点分析平面线形与安全的关系。作者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平面线形与安全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利用贵州省贵黄、贵新两务高速公路的事故、线形、交通量数据建立了回归模型。此外,还结合具体案例,对曲线超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平面线形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介国外道路安全评价工作,阐述开展道路安全评价的必要性。公路线形条件与公路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顺畅的线形是行驶安全的基本保障。从提高道路安全角度出发,对公路线形设计中潜在的不利安全因素进行鉴别以便消除或减弱道路危险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运行速度的计算,并分析了公路运行速度与道路组成部分的联系,提出相应的安全评价指标和建议。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找出了设计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为以后设计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区二级公路受地形影响较大,路侧危险,线形设计指标较低,道路线形设计的协调性相对较差。由于二级公路的交通管制力度弱,当地居民随意在道路主线上搭建接入口,这些接入口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服务水平和安全状况。从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其他要素选取指标分析山区二级公路接入口的安全状况,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接入口进行风险评价,针对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改善对策,并依托云南施孟公路,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实际接入口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0.
综合了道路设计阶段3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针对安全审查清单中的内容提取建立了道路设计因素隐患指标和交通安全设施保障能力指标;通过对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结果建立交通流运行特征指标;基于事故统计资料分析建立了事故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将上述4个指标综合,建立了道路危险指数指标(RDI)。计算的该指标值是将道路设计中各要素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叠加的结果,以反映道路整体安全状况。通过在山西省大运公路改建工程中应用,将道路全线划分为13个路段,分别计算每段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不同路段间相对安全性的比较,以便对危险路段采取措施,从而对改进完善设计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路线形方面(直线、平曲线、竖曲线、线形组合等)、视距方面及线形组合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使公路线形更适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2.
余萌  马向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43-45,M0007,M0008
传统的道路线形设计方法难以实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之间的动态关联,且忽略了平、纵线形组合的影响,不能全面评价道路线形安全。鉴于此,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道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并确定了将Civil 3D作为BIM建模平台,随后结合某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探讨了三维曲面建模、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实现方法,最后基于BIM技术提出了车辆运行速度和到位空间三维视距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
互通式立交匝道“急转弯”线形安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匝道"急转弯"线形是互通式立交中常出现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该文研究了目前国内互通式立交在其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其安全性的"急转弯"线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路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建立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线形安全性的模糊评价方法,对其评分标准、隶属函数的建立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高速公路设计项目对所提出的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行业内对技术标准、规范规定隧道洞口前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线形应一致"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该文尝试通过影响隧道行车安全性因素的分析,加深对隧道洞口"线形应一致"规定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李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1-23,36,M0005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其在加强城乡联系、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农村公路深人发展的同时,其交通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农村公路的发展态势。通过研究农村公路线形与交通安全关系,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农村公路线形设计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针对其安全问题提出交通安全保障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设计安全性评价实施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炳  杨峰  吴亦嘉 《公路》2005,(12):51-54
基于粤赣高速公路设计安全评价的实践,对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实施程序、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在查找潜在危险点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采用预测运行速度,结合国内外安全审计清单和高速公路运营实践的综合评价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运行速度、线形组合、超高与视距等重点内容的评价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分层次的改善措施,用于减少设计阶段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一些道路与立交匝道形成了如小半径平曲线、陡坡等不良的平纵线形组合,在车辆超速、天气等不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通过对规划、设计、速度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希望引起设计、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提出通过适度增加工程措施、加大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力度的方法,达到限制和降低车辆的运行速度,保障交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