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顾志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203-203-205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明挖地下道路结构,从刚域、削峰、腋角、轴力、结构空腔等方面进行结构配筋设计探讨,建立多个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道路结构设计时,宜考虑腋角对结构内力及配筋的有利作用,大幅减小钢筋用量及造价。当地道覆土较厚时,应对结构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增设结构空腔,节约地下空间资源,大幅减小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复合式路面结构被广泛用来作为城市地下道路长寿命路面结构使用,而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对温度应力敏感度高。文中通过实时监测研究了城市地下道路温度场空间分布特性和时间分布特性,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地下道路面层、基层的温度应力分布规律。发现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层厚度对温度应力影响较大,通过合理设计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层厚度组合,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内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3.
地铁明挖车站有关配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仪 《隧道建设》2012,32(4):514-517
探讨明挖地铁车站配筋计算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地铁车站配筋设计时应考虑消峰、轴力、腋角、分布筋等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并非很高深,但若能在地铁设计中得以贯彻,对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却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对地下道路工作环境及交通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城市地下道路特殊的工作环境及交通特点对地下道路路面材料及路面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提出城市地下道路路面材料使用性能要求以及地下道路路面结构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航 《公路与汽运》2014,(3):97-100
通过对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的分析,建立了地下道路沥青砼面层(AC)+连续配筋砼基层(CRC)复合式路面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对路表回弹弯沉、沥青层底面弯拉应变(力)、沥青层内及沥青层底最大剪应力、CRC层底荷载应力、路基顶面压应变等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最佳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层厚度,使地下复合式路面能更好地适应其使用场所。  相似文献   

6.
连续配筋砼路面(CRCP)具有良好的承栽能力,适用于重栽交通路面.文中结合广东粤电平海电厂厂区道路工程CRCP设计,分析了不同配筋率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筋率高时路面具有更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可适当减小路面厚度.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隧道的数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多,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作为掌握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的有效措施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地下道路隧道由于投资规模、隧道长度较小等原因,致使结构健康系统较少应用在地下道路隧道中。本文依托园腾路地下道路隧道,采用“半智能化”结构健康监测的方式,降低结构健康系统成本的前提下,对隧道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必要的监测。同时,对比测缝计、静力水准仪及形状传感器的监测结果,验证了形状传感器在接缝张开量、接缝两侧不均匀沉降的可行性。对城市地下道路等短隧道,降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应用新型传感器现降低成本,提高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短隧道的使用率,对于提高管养质量、保障地下道路隧道结构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狭小场地条件下地下连续墙钢筋笼施工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地下连续墙配筋形式,并将其命名为“桩式墙”。首先,通过公式推导对桩式墙进行设计; 然后,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形成桩式墙结构的设计方法,并以抗弯性能为切入点对比桩式墙结构、传统地下连续墙结构及支护桩结构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地下连续墙结构相比,同等情况下应用桩式墙结构需使用1.27~1.58倍的纵向钢筋,但可使施工期间的灵活性大幅提升,可在狭小或复杂场地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修建地下综合管廊是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伴随新建道路的开发在不断拓展.当管廊布设线位与大型江河、重要道路、轨道交通相交时,地下穿越形式大幅增加了施工难度及工程造价,对管廊结构自身及穿越目标的安全都形成了一定威胁.现通过实际工程,提供了利用同期建设的桥梁结构实现跨越的管廊设计形式,打破了地下管廊的固有约束,为后期管廊穿越设计提供了比选思路.针对桥上管廊的管线类型、布设方式、承载吊架的计算分析和安装条件提出了技术建议,并对地上地下连接段及安装检修人员通道的设计形式提供了工程样例.  相似文献   

10.
现行规范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进行纵向配筋设计时,对温度场考虑不全面,钢筋埋深处的最大温差未考虑板厚和配筋位置的影响,且温度梯度与材料热力学性质的关系也不明确。针对这些不足,依据"潭耒高速公路"的结构和相关气象数据,以传热学和热弹性力学为基础,用FORTRAN语言定义了热流和外界温度的子程序,用ABAQUS模拟了CRCP的高、低温季节温度场,并用实测温度对计算进行验证,分析了板厚、配筋位置和材料热力学性质对最大温差、温度梯度的影响,计算了最大温差的减小对纵向配筋的影响。主要结论有:温度梯度具有周期性;最大温度梯度随板厚增加而减小;最大温差随钢筋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配筋指标随之减小;混凝土热传导率对正温度梯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地下空间结构中,外墙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及结构安全.在构建整体模型中,通常假定地下大空间楼板为平面内无限刚.但对于楼板存在边跨开洞、不连续、板墙刚度比较小等情况,外墙与楼板连接处仍采用铰接则不符合板墙实际受力.在实际工程中,当楼板平面内刚度相比外墙抗弯度较小时,深埋地下结构外墙的跨中弯曲变形及支撑薄板平面内变...  相似文献   

12.
以成都市温江区花都大道与南熏大道交叉口立交化改造为工程实例,研究人口密集区现状交叉口的交通缓堵设计方案。在明确现状道路、路网规划及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交通分析和影响评价,据此提出了2个总体方案,并进行了比选。从平纵横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主体框架与围护结构设计等方面,对推荐方案(下穿隧道方案)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一体化结构组合,以延长维护结构生命周期,节省工程造价,并为同类地下结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改变传统道路维修方法,达到满足养护设计要求的路面强度,通过工程实例,取得良好的使用及环保效果,并经过时间考验证明效果佳,成本低速度快,污染少,干扰少,达到预期的功效,大大提高了道路使用寿命,基本达到道路结构加固可采用非开挖全天候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含有地下管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现象,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道路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研究分析道路回填材料的回弹模量、管道埋深及沟槽形式等因素变化下的力学行为,得出地下管道的存在对路面结构影响受力分布规律与范围,并和调查路面的病害情况进行对比,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与现场施工及改善路面的结构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道路是地下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特点在于狭长布置,且在土中埋深随道路纵坡不断变化。这一特点决定如采用明挖方式建设地下道路时,基坑形态也具有类似特征。对于狭长型基坑,可根据基坑的深度变化、基坑两侧环境等情况来综合确定围护结构形式。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基坑局部形态发生突变的区域,围护结构设计需加倍关注。该文就上海地区明挖地下道路中特殊区域处的围护结构设计实例进行研究,旨在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柳州市古灵大道城市地下道路总体设计时,为实现工业设计城与湿地公园绿色、生态的融合,同时释放地面空间,提升区域的整体景观,通过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地下道路规划建设经验,提出了采用全暗埋结构地下道路的工程方案。该工程探讨的内容可为类似跨越公园、水体等景观要求高的城市地下道路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洋  高毅  于少辉  程鹏  罗雨田 《隧道建设》2019,39(3):488-495
地下车库空间跨度大、建筑功能和结构复杂,通常采用明挖法建造,但在中心城区,明挖法受环境条件限制难以实施,而传统暗挖法建造存在难度大、风险高、效率低的问题。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通过将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分割成小型单元,分部实施机械化暗挖后再整体转换,最终形成大断面地下空间。将其应用于地下车库建设可有效减少建设过程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并且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如何将地下车库的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工法进行结合,达到设计合理、施工安全便捷和造价经济的目的,是该工法应用的首要核心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讨论,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建议和结论,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