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新技术、新设备保证铁路的行车安全,提高铁路运营效率已经成为铁路运营单位管理部门的共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铁路在加强安全运输投入以及机车车辆修制改革,增强维修的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一方面需要巩固和加强列车安全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管理、运用、维修,同时为了及时发现列车运行中的故障,并为列车维修提供依据,缩短列车维修时间及库停时间,也要加强机车车载质量监测记录装置及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通过不断开发和完善软硬件设施,确保运输生产安全,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机车车辆现代维修体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云计算技术、基于WebGIS构建铁路运营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3种服务模式.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系统设备组成云平台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硬件资源和计算资源.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将应用服务平台以业务应用、GIS应用服务等方式提供给用户.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为用户提供应用软件资源.构建系统的关键是:应用服务的开发和实现、GIS应用服务的发布与调用、客户端开发和软件接口的实现和调用.系统开发完毕后的功能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将业务处理、信息转换和共享以及安全管理等应用以服务的形式放在云平台,实现了铁路系统海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按需定制,增强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分析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运行参数,监控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状态并进行技术诊断,及时、快速、准确隔离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故障设备或异常设备,开发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监控软件。提出超偏载检测装置监控软件要求,设计超偏载检测装置监控软件结构和模块。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董家口南站的3台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上布署监控软件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监控软件可检查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设备健康度,监控传感器、采集系统和车号识别系统等的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机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以下简称"监控装置")是一种将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铁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电子设备.其监控功能主要针对线路运行,但在库内作业,仍然是个空白点.为此我们研究开发了利用机车监控装置,通过加装库内地面显示信号和道岔前方移频发码环线,实现对铁路库内无连锁道岔的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中国列车运行安全控制在起步阶段的技术路线选择,LKJ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LKJ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列控属性认知问题;由此引发在既有普速铁路复杂运行场景下,列控车载系统可以独立设计,车载系统“故障安全”策略应有别于地面信号系统,基于“车载基础线路数据”控车方式更具优势等启示;从LKJ列控属性的归位、完善技术配套、提高安全等级、为智慧铁路建设发挥作用等方面,对LKJ的应用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因铁路货车缺乏供电电源,造成货车车载监控技术难以应用。随着铁路货运的提速与重载运行,研究货车车载供电技术对于提升铁路货车安全监控能力尤为重要。首先调研了已有及潜在的铁路货车车载供电技术,其次对这些供电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深入的归纳,最后提出了一种振动车载供电技术方案。研究结论可对国内铁路货车车载供电技术的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铁路调车系统车载设备检测装置,详细介绍了检测装置数字语音模块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方法,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对车载调车设备的检测和故障分析,运行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在ETCS列控系统中,列车跨区域或跨国家运行时,列车可能与前方线路支持的装载限界、牵引系统、轴重类别不适应,需要车载设备对进路适应性进行监控.地面设备向车载设备提供列车前方的进路适应性数据,车载设备监控列车是否适应前方的线路,并进行安全防护,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介绍进路适应性的基本概念,阐述车载设备监控进路适应性数据的基...  相似文献   

9.
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以下简称LKJ装置)以其特有的"车载线路数据存储方式+机车信号点灯信息+人工介入"方式,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速防护设备.LKJ装置采用32位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双机热备冗余工作方式;同时对故障导向安全也作了较多考虑,工作性能可靠,是性价比很高的安全装备,填补了我国既有线时速160 km以下列控系统的空白,实现了既有线运行速度提高、机车长交路、单司机值乘等需求.在历次铁路大提速和防"两冒一超"工作中为运输安全保驾护航,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GPS和GSM的铁路机车监控调度系统车载单元硬件的设计方法。铁路机车监控调度系统是铁路机车综合管理系统,具有对铁路机车的导航、调度和管理等功能。该系统的车载单元以PIC单片机为控制器,通过GPS模块获得机车的运行位置信息,再通过GSM模块实现与监控中心的双向通信。本监控调度系统对保证铁路机车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调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铁路超限货物运输管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计算机实现铁路超限货物运输仿真,开发铁路超限货物运输条件辅助决策系统.目的是通过仿真能够更直观的对超限货物运输条件进行决策,最终达到提高超限货物运输效率与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铁路运输重要的行车安全设备。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联锁、闭塞、列控、TDCS/CTC等信号设备日益现代化,监测信息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既有微机监测系统的功能亟待发展与提高。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智能分析功能应运而生,使微机监测系统功能从单纯的"仪表测试"转向"诊断维护",为铁路信号设备实施"状态修"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树立铁路运输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阐述铁路信息技术化在运输安全各个领域的需求,讨论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解决方案中的相关信息技术,提出建立共享机制和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铁路运营和检修设备的安全性和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单车试风系统也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基于CAN总线的货车单车试风系统的设计,包括CAN总线的简介,系统的整体设计原理框图,上位机和下位CAN节点硬件设计与实现,下位CAN节点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流程,上位工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在现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燕飞  唐涛 《铁道学报》2005,27(3):124-128
铁路是一个对系统设备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列车提速又给铁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铁路安全标准和评估体系,使得铁路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借鉴国外铁路安全技术和标准,并结合我国铁路行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这个体系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文章首先对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EC61508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然后对该标准在铁路安全相关系统研制、开发和评估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物资押运防盗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铁路运输安全的无线防盗报警探测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节点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及组网协议.系统设计包括电子锁普通节点、协调器以及手持终端3个硬件部分.电子锁采用无线微型节点设计技术,通过低功耗设计实现全电池供电,采用SimpliciTI协议组建了智能监控网络.该系统具有无线化、小型化、电池供电、自动组网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报警实时性好,功耗低,可长时间工作,适于铁路运输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列车测速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CADE的测速定位系统模型设计,介绍SCADE需求建模以及模型验证方法,分析了一种测速定位模型;在SCADE平台上建立了测速定位系统的模型,通过仿真与验证,证明模型完全满足测速定位的系统需求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就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联锁系统对行车安全和运营效率的影响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为了协调行车安全和运营效率的矛盾关系,应该对传统的联锁理念、技术要求和设计验收标准有所改变与拓展,并尽快出台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实际情况的、统一和具体的信号技术要求、验收标准以及维护规范,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乘客提供便捷性和安全性的乘车环境越来越重要,本文以车站的系统绝缘设计要求为出发点,对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的绝缘接地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站台层绝缘设置与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PD)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型的智能钢轨电位限制装置设计,该装置不仅实现了动作时间为nS级,且有效减少了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动作次数,较好地解决了屏蔽门系统的站台绝缘,从而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保障.并于2012年应用于台湾地铁内湖线,安全稳定运行至今.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铁路客运发展趋势和旅客服务系统的要求,提出将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应用于铁路旅客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介绍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基本架构及其应用.在采用以铁路局为单位的集中管理模式下,通过系统配置,车站应具有正常和应急模式下不同的信息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