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嗅觉和听觉刺激的驾驶员疲劳唤醒方法,研究以薄荷气体和阿尔法脑波音乐作为刺激源的唤醒效果,采用主观疲劳问卷和心电(ECG)、脉搏(PPG)以及呼吸(RESP)生理信号作为疲劳唤醒有效性判断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心电、脉搏以及呼吸生理数据均显示能有效干预驾驶疲劳,与主观疲劳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验证了基于嗅觉和听觉刺激的驾驶员疲劳唤醒方法的有效性,且基于听觉刺激的唤醒方案唤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驾驶员的肌电信号与心电信号的研究,检测驾驶员驾车过程中的疲劳状态。对8名被试者进行2h的驾驶模拟实验。利用可穿戴式传感器采集被试者股二头肌部位的生理信号,采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测得的信号进行分离和去噪处理,得到肌电、心电信号,并找出能表征驾驶员疲劳的肌电和心电特性参数,运用统计分析SPSS软件进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最终选取肌电信号峰值因数和肌心电信号互相关峰值(P<0.001)作为组合特征,并采用马氏距离作为判别疲劳的准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驾驶员正常状态与疲劳状态的区分上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脑机接口(BCI)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提出基于前额脑电(EEG)信号多尺度小波对数能量熵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首先,设计驾驶仿真模拟试验,利用脑电帽采集26名被试清醒驾驶和疲劳驾驶的前额EEG信号,试验过程中,使用主观检测方法每隔20 min对被试进行问询;其次,应用MATLAB对采集到的EEG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2种驾驶状态形成被试初始样本数据集;进而,在该数据集基础上,利用多尺度熵的概念,提取EEG信号小波对数能量熵(WLE)特征,同时提取经典模糊熵(FE)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运用极限学习机(ELM)对提取的特征数据集进行快速有效的精准分类,并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进行验证评估;最后,对比经典FE分类表现,并结合多种性能指标对驾驶疲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基于多尺度WLE(MWLE)的前额EEG疲劳识别率显著高于基于多尺度FE(MFE)的识别率,其理论平均正确率达91.8%;基于多尺度熵的EEG信号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提高驾驶疲劳识别效果和算法效率;多种性能指标表明前额EEG的WLE可以作为衡量驾驶疲劳的有效生理指标;结果验证了采用基于ELM对MWLE的前额EEG信号进行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助于促进可穿戴BCI在疲劳驾驶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分析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内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招募了22名驾驶员(12名小汽车驾驶员、10名货车驾驶员),选取云南省境内的昔宜隧道开展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瞳孔面积的相关数据,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小汽车与货车、入口段与出口段的差异性显著检验,并分析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率的整体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变异系数来反映驾驶员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1)隧道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以及小汽车与货车驾驶员之间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车型(小汽车和货车)与隧道区域(入口段和出口段)2类因素之间对瞳孔面积变化速率无交互影响; 2)货车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视觉负荷更严重,货车驾驶员在隧道内的瞳孔面积增大与减小变化率峰值均大于小汽车驾驶员; 3)货车车型和出口区域的驾驶员对视觉环境更为敏感,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变异系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夜间环境道路监控补光灯对青年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考虑不同光照强度和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2个变量,通过UC-win/Road软件设计城市道路仿真场景,采用驾驶模拟器开展试验,并结合眼动仪、生理记录仪采集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及驾驶操作3种特性指标。再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对青年驾驶员的3种特性的影响及其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青年驾驶员的注视时间、瞳孔面积变化率及脑电(α+θ)/β均减小,心率增长率、制动踏板深度比例及制动反应距离均增加,表明光照强度越大对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驾驶操作特性越不利;②在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时,光照强度对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及驾驶操作特性的影响更加明显;③当光照强度小于50 lx时,脑电(α+θ)/β和驾驶操作指标变化较缓,而光照强度大于50 lx时,脑电(α+θ)/β指标下降显著,变化率大于10%,其数值低于3.70,表明青年驾驶员产生情绪波动,警觉性显著增大,制动踏板深度比例显著增大,其数值大于0.55,制动反应距离超过13.40 m,制动操作力度较大,操作稳定性降低,且避让行人的成功率显著降低,不利于夜间行车。因此,建议道路监控补光灯的光照强度宜小于50 lx。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驾驶员在隧道中间段因驾驶疲劳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对隧道驾驶疲劳唤醒段设置长度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疲劳唤醒段的刺激量与其产生疲劳唤醒后对驾驶员的唤醒程度以及唤醒维持时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进行蓝、紫、青3种色彩,3种亮度及5种刺激持续时间共45种不同刺激量组合下疲劳唤醒段的静态唤醒试验,研究隧道疲劳唤醒段不同刺激量对被试驾驶员唤醒程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刺激量与唤醒程度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疲劳唤醒段刺激量应不低于8.84 cd·s/m2; 最后,分析不同刺激量的疲劳唤醒段对驾驶员唤醒的维持时间,建立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疲劳唤醒段刺激量与唤醒维持时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侧壁可设置的最高亮度,得到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应设置的长度。当设计速度为60、80、100 km/h时,第x(x∈[1, N-1])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分别为160、200、220 m,第N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应保证剩余路段驾驶员的正常驾驶,且不低于65、80、90 m。  相似文献   

7.
奥迪Q7视觉驻车辅助系统(OPs)是对原有奥迪驻车辅助功能的最新扩展。4通道泊车雷达系统(仅后部驻车辅助)和8通道泊车雷达系统(前后驻车辅助)现在已经普及。利用这些系统,驾驶员可以通过声音信号反馈了解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楚润 《汽车电器》2006,(1):44-52
1汽车音响的基本组成 汽车组合音响主要由无线接收机(收音机)、磁带放音机和激光唱片(CD)放音机等组成。它们把不同载体记录的音频信号用不同形式进行处理重放,达到一定的视听效果。收音机是把无线广播电台发送的调幅、调频音频载波信号接收并同时重放;磁带机是还原录制在磁带中的音频信号(利用磁带剩磁);CD播放机则可重现记录在光盘上的数字音频信号。  相似文献   

9.
电子稳定程序(ESP)用于在高速转弯或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提供最佳的车辆稳定性和方向控制。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确定驾驶员想要的行驶方向;通过车轮速度传感器和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来计算车辆的实际行驶方向。当电子稳定程序检测到车辆行驶轨迹与驾驶员要求不符时,电子稳定程序将首先利用牵引力控制系统中的发动机扭矩减小功能并向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发送一个串行数据通信信号.请求减小发动机扭矩。如果电子稳定程序仍然检测到车轮侧向滑移。则电子稳定程序将实行主动制动干预。  相似文献   

10.
突起路标(RPMs)是高速公路隧道内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从驾驶人角度出发,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测试,分析RPMs对驾驶人的影响,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为基础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评估。设计2种RPMs方案(RPMs-B:设置在隧道检修道和车道边缘线;RPMs-C: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和边缘线)与未设置RPMs(RPMs-A)的隧道形成对比;招募32名持照驾驶人,获取细粒度驾驶行为及眼动数据,选择平均速度、加速度、横向偏移等7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探究各项指标的显著性及效应量水平,进而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3种RPMs方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RPMs对驾驶行为及心理、生理具有较显著的作用,具备不同程度的现实意义;驾驶人心理、生理负荷程度降低,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驾驶舒适性良好;速度调控能力增强,对车辆横向位置感知及操纵水平上升,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在隧道曲线段RPMs使得平均速度明显增加,增加了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在隧道全程、曲线段和中间段,RPMs-C均为最优方案,即RPMs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及两侧边缘线位置。研究结果为隧道安全设施的评估及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进一步形成隧道安全设施设置指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丁旭  王海晓  高明星  吕贞 《隧道建设》2022,42(4):679-687
公路隧道出入口段行车时驾驶员的视觉负荷变化较大,为进一步量化该路段视觉负荷的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西安段进行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在昼间晴朗天气下通过隧道出入口路段的照度、车速、瞳孔面积等数据。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特征,参照峰均比(PAR)、频段比(LF/HF)等物理学、医学参数,提出“瞳孔面积相对变化强度”(RCPA)的概念,将其作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划分出该指标取值与视觉舒适度的关系,并建立RCPA与速度、照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1)RCPA可以较好地体现出隧道出入口段视觉负荷渐变累积和急剧震荡的规律; 2)在即将驶入洞口和刚刚驶离洞口时的瞬时视觉负荷最大,超过了生理极限; 3)RCPA与速度、照度的定量关系可为隧道出入口制定安全速度阈值、改善照明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速腾安全气囊报警灯在行驶中突然闪亮。 故障诊断:首先用V.A.S5051诊断仪进行故障查询,故障码为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G179不可靠信号,偶然。分析驾驶员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G179的线路(如图1所示)得知,G179的1号脚紫色线通过左侧A柱饰板下面的T28/12插脚连接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的T50/45脚;  相似文献   

13.
刘道春 《汽车维修》2013,(12):34-35
巡航控制系统(CCS)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对汽车的行驶速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恒速行驶的一种电子控制装置。装有该系统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可以使驾驶员的脚离开加速踏板,汽车则以一个由驾驶员选定的车速恒速行驶。巡航控制系统由车速传感器、巡航控制计算机(CCECU)、执行器、主开关和控制开关、驻车制动开关、制动灯开关和空挡启动开关组成。有了自动巡航功能在驾驶途中倍感轻松自如,也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自动巡航系统对于高挡轿车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改扩建公铁交叉路段的运营安全,利用UC-win/Road软件建模,开展了公铁交叉路段的驾驶模拟试验,选取驾驶员注视区域占比、瞳孔面积变化率和眼动扫视特征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处公铁交叉路段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率多处超过风险阈值0.35,短时扫视次数分别达到了49.5%和45.2%,相较普通路段分别提高了9.8%和4.9%;2)公铁交叉路段高速公路净空减小、铁路桥墩离行车道较近,增加了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紧张程度;3)基于公铁交叉路段的交通安全分析结果,从防撞护栏、限速、标志标线、交通管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汽车制动示警灯是针对现在急剧上升的汽车追尾事故而发明的一种最新的制动灯光显示技术(专利号95200898)。该项技术是在汽车后挡风玻璃内加装一只制动示警灯(也可以利用车上原有的第三制动灯),通过制动传感器件和控制电路,将正常减速制动和突然紧急制动两种不同的制动程度区别显示出来。这种制动示警灯工作过程是:汽车正常减速制动时,该灯给出长亮制动信号;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制动时,驾驶员因用力猛踩制动踏板,该灯发出亮度更高、频率达3Hz的明暗闪烁制动示警信号。从而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制动直观、生动、鲜明地区别开来,有利于尾…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汽车与运动》2013,(12):24-24,26
利用重力节省油耗斯堪尼亚最近推出先进的动能滑行(Eco-roll)功能,可将客户的燃油成本降低2%。斯堪尼亚推出的动能滑行(Eco-roll)功能,是利用动能(车辆下坡时的重力加速度或惯性),使车辆在空挡状态下滑行下坡,以降低燃料消耗。滑行距离至少达到10s,因为滑行时间越长,省油效果越佳。除此之外,主动预见性巡航控制系统(Active Prediction)还能利用GPS数据和地形图,并根据驾驶员所选性能模式,来调整车辆的行驶速度,减少燃料消耗,使该系统已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正面碰撞条件下驾驶员安全气囊的匹配优化,建立了某小型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气囊有限元模型及其简化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利用静态展开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安全气囊的气体质量流量缩放率、点火时刻等 7 个参数对乘员加权伤害指标(WIC)的灵敏度进行分析,确定了气囊主要优化参数。设计三因素七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优化参数对 WIC、头部伤害指数(HIC)、胸部 3 ms 合成加速度及胸部压缩量的影响等级,利用极差分析确定气囊初步及局部匹配时参数调整优先顺序。构建气囊变量与 WIC 的高阶多项式代理模型,确定了气囊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优化后 WIC 下降14.92%,乘员保护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结合常用的车载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和扩频通信技术,针对通信与目标探测相结合的综合波形设计、硬件实现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直接调制的调频连续波(DM-FMCW)的一体化系统,通过仿真结合理论推导验证信号合成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一体化测试系统。结果表明:利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通信信号并不会影响雷达性能;一体化信号的通信误码率与 QPSK 信号相同,雷达速度分辨率为 0.1 m/s,距离分辨率为 1 m。  相似文献   

19.
噪声主动控制的关键是对被控噪声幅值和相位的准确估计,PSC-FxLMS算法在Command信号中加入噪声信号的相位,可发出比Command-FxLMS算法更小的次级声,但会受到次级通路估计准确性和傅里叶变换相位提取速度的制约。本文以某SUV车内发动机噪声为研究对象,提出滤波PSC-FxLMS(FPSC-FxLMS)算法,将从车内4个座椅头枕处采集的噪声信号作为初级噪声,通过仿真比较FPSC-FxLMS算法和Command-FxLMS算法对2、3阶发动机噪声同时控制的效果;接着,基于DSP硬件平台对另一辆SUV进行实车试验,再次对比两种算法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对驾驶员和驾驶员后排乘员的左右耳处的发动机噪声进行控制时,在800 r/min怠速工况下,所提出算法4阶噪声的次级声幅值比Command-FxLMS算法降低25%以上;在1 900 r/min空转工况下,2阶噪声的次级声幅值降低50%以上。说明FPSC-FxLMS算法能快速准确地提取不同转速下发动机噪声的相位信息,使扬声器发出比Command-FxLMS算法更小的次级声。  相似文献   

20.
1 车型概述 尽管Volvo FH12 460 6×2牵引车不能够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其品质优良、性能突出,所以也算是一款经典车型。该车装备特征:Globetrotter XL驾驶室(内配双侧舒适型卧铺),12速I-档变速器(具备全套可选择软件)。其中驾驶室配件包括Kelsa上下层灯罩、安装在底层卧铺尾部的15英寸Veba LCD DCD唱片机和驾驶室外部带锁橱柜内的大尺寸Waeco冰箱(设置在驾驶员一侧)。另外,FH12牵引车的车顶加装一种Waeco元件取代车顶天窗,这是发动机非-运行状态下使用的元件;标准型Volvo空调系统指定为该车的原配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