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线性开敞公共活动空间网络。结合城市发展目标,研究了两江新区绿道的功能定位,并根据自然特征的不同,以及生态本底、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道路条件等多因素叠加,形成了两江新区八纵十横的绿道网络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2.
王琴  郝琳哲 《公路》2024,(1):212-218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绿道慢行系统在规划绿色交通网络、营造低碳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低碳城市相契合。基于对低碳生态理念的解析,分析了绿道慢行系统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并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从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连接慢行交通系统、营造舒适慢行空间、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打造智慧游览体验等5个方面对东湖绿道的低碳生态理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绿道慢行系统低碳生态设计方法,以期能为绿道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浙江省省级绿道网规划(2021—2035)》,浙江省将开启全面建设“绿道2.0”行动计划。绿道建设是实现示范性两山转化工程的具体落实,也推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仙侠湖环湖绿道的上位规划和建设条件展开分析,基于湖山乡的民居村落布局与文旅资源脉络,确定了以休闲旅游结合山地体育赛事为绿道功能定位,提出了串联度假景点的沿库区总体线路及断面分段设计方案,为具有类似基础条件的特色绿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1,66(10):216-22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3S技术、移动数据终端等前沿科学技术在风景园林行业中应用逐渐广泛,构建城市智慧绿道系统已成为趋势。分析了城市绿道人工化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城市数字化应用体系发展的需要,并总结了智慧绿道系统的运行流程、技术框架和应用范围;再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分析了智慧系统在绿道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探讨了该智慧绿道系统运行的可行性。旨在通过研究智慧绿道系统的技术框架来推动武汉市绿道网络体系的智慧化发展,同时对其他城市绿道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进程中,推进绿道体系的建设,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必要而紧迫。本论文主要对北京市第一条绿道建设的前期咨询过程进行积极探索,完善绿道建设规划和标准,探讨关于绿道建设的前期咨询方法,咨询成果对未来北京市绿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河道生态空间是物质、人文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的开敞空间,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背景下,河道生态空间的片段化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选取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永定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永定河生态空间现状及问题,基于“织补”理念,对河道生态空间修复进行研究,以建设兼顾文化、生态、游憩、防洪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绿色廊道——绿道为“织补”手段,恢复河道自然生态,串联河道空间斑块,打造蓝绿交融生态格局,重焕河道两岸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东湖绿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它的建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成为武汉打造宜居城市的闪亮名片。结合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详述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绿道工程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为城市绿道设计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匡河绿道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肥市第一条城市绿道——政务文化新区匡河绿道规划和设计的实例,阐述了城市绿道的概念、功能以及规划思路、设计要点。城市绿道工程是系统工程,游径选择、景观提升、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需同步考虑。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绿道在低碳、环保和改善人居环境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和探讨绿道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历经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发展也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珠江三角洲绿道作为慢行交通的一种,其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下,为加快广东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对绿道中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方法了解与分析,以及结合绿道规划中慢行交通建设的实际效果,试图探寻绿道规划方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双修”是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其中生态修复是建设健康、美丽城市的基础,旨在保护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基于此,运用“城市双修”的理念,对安徽省亳州陵西湖公园进行以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为内容的“双修”治理,包括截污清淤、污泥治理、净化水质、水质维持、低影响开发等治理措施。以此来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2.
孟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112-114,160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河道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研究了城市河流污染的协同治理,并以上海静安区走马塘河道的治理工程为例,分析其河道治理经验、技术,分析河流综合治理中采用的协调管理方法,对城市河流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克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49-152,M0016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步伐,我国现阶段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过度开发和建设带来的硬质铺装多等问题,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不仅改变和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同时还带来了洪涝灾害等问题,导致传统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受到挑战。因此,健康及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至关重要。在城市化建设空间的控规下,可以通过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方式,来提升现状单一的城市排水系统:在排水系统中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和不同类型的雨洪事件,同时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徙。以青海省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对“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在西北地区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滇东南地区的建设开始加速,区域内产业发展、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呈现一体化。国省干线公路逐步升级改造,旨在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跨越式发展。以文砚同城大道改造工程为例,从道路线位走向、道路断面布置、重点交叉口、慢行绿道系统设计等方面,对同城一体化道路改造项目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排污河道底泥的处置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各级城市排污河道清淤产生的底泥已成为影响工程决策 ,防碍清淤实施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天津市大沽排污河底泥为例 ,对排污河道底泥性质进行了研究 ,对污泥处置技术方案进行了综述 ,并最终结合泥性 ,认为将排污河道底泥回用于建材工业 ,能够彻底达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不但可以消纳污泥 ,而且可以利废增效 ,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结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大道工程的景观设计,针对工业区和住宅区等沿岸的城市建设布局,综合利用沿江资源,加强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自然风貌和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古海塘文化和钱江文化)等人文景观相和谐为前提,展示现代文明。文章对此特别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各类空间的需求与有限的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而桥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不做太大用途的城市剩余空间,更有部分桥下空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有被非法占用等,这对于城市安全、城市景观、城市空间资源等多方面形成了负面效应。因此,对于桥下空间综合利用,旨在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城市景观配置,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适应性利用和发展桥下空间,更是对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附属区是一个人员相对静止、相对集中的区域,该文以随岳中高速公路附属区绿化为例,以“生态环保、安全舒适、自然和谐、典型示范”为设计理念,介绍了在附属区绿化设计与施工中“自然和谐”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随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提速,城市道路和建设范围内硬化面积逐年增加,导致城市透水面缩减,易在多雨季节引发城市内涝等灾害,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为降低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发生,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对应的设计方法指导工程应用。首先明确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的设计目标;分析了各项LID措施在功能、控制目标、经济性、对周边地块的影响和景观效果等方面的特征;阐述了红线宽度在12~15 m、20~28 m、34~40 m、40 m以上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