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低净空条件下的临近既有线铁路路基地基加固问题,提出了接杆搅拌桩处理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对施工工艺、桩机研发技术路线、技术创新点、技术经济和工效进行了分析。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重点对接杆桩施工全过程的各环节进行了工效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接杆搅拌桩适用于铁路低净空条件下的临近既有线施工,适用范围广;通过优化工艺工法、减少接杆数量及完善拆接对中措施,可以提升接杆搅拌桩的施工工效,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泥搅拌桩是国内滨海软土地区较常使用的一种软基处理施工方法,但在滨海相沉积土层中容易出现水泥搅拌桩机钻头难以下切穿过粉砂"硬壳层"的技术难题。文章从粉砂层阻碍搅拌桩机钻头下切的原因入手,通过尝试改进搅拌桩机局部构造、引入高压气体冲破粉砂土对钻头叶片的包裹,同时冲散钻头周围粉砂层土体,达到冲破粉砂"硬壳层"的目的。通过两种搅拌桩机施工试验对比,有效验证了加气搅拌桩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中山市古镇快线(沙古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在裕祥路节点设置一座明挖下沉隧道,隧址位于深厚软土区,隧道平面投影上方有500kV高压线走廊小角度斜交隧道路线轴线,竖向施工空间受限。本文以该项目为例,针对常见的软土地层基坑墙底隆起验算难以通过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给出一种解决方案;同时以该项目为例,提出可采用接杆搅拌桩实现净空受限条件下隧道基坑坑底加固,该工艺既能满足搅拌桩深层加固需求,其价格也较常规低净空下普遍采用的高压旋喷桩加固工艺低廉。目前,基于上述解决方案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已取得批复,将为软土地区低施工净空条件下明挖隧道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重点介绍某特大桥钻孔桩施工中由于混凝土供应中断造成桩体混凝土未灌注到设计桩顶标高,采取特殊施工措施在深水、淤泥地质条件下成功地将桩体接高到设计标高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的成功使用,对钻孔桩质量处理进行了一些探索,为今后在桥梁钻孔桩工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桩施工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某工程水闸翼墙底板位于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经计算挡墙地基承载力、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和基底应力比不满足规范要求,对水泥土搅拌桩、预制桩、钻孔灌注桩三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查阅规范表明:现行国标和浙江省地标尚未明确给出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复合地基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方法,因此依据相关资料取水泥土黏聚力c=100 kPa,内摩擦角φ=20°进行计算。选用水泥土搅拌桩方案可提高地基土质,使地基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但挡墙基底应力比问题无法得到实质性解决。经结构比选,采用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方案,从工期、造价和施工质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挡墙采用前板桩后方桩的预制桩处理方案,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思清 《中外公路》2012,32(4):24-26
CFG桩机斜坡施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不开挖边坡直接在边坡施工CFG桩的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成本,改装后的CFG桩机在佛开高速公路试验路段中得到验证,现场监测数据显示:CFG桩处理后加宽路基的侧向位移及工后沉降明显优于搅拌桩处理段,无论是施工效益和成桩质量均到达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廖辉 《路基工程》2014,(4):222-226
针对苏州某堆山造景工程,在堆载施工过程中,软基发生失稳破坏,需要进行事故分析及地基加固方案选择。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软基失稳原因,并对抗滑水泥土搅拌桩墙方案、堆载下布置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水泥土搅拌桩墙方案对地基整体稳定性提高作用不大;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能确保工程安全。为了安全采用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泥搅拌桩在软基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处理土层性质、室内配合比试验、工艺性试桩、大面积施工质量检测、钻芯验证等方面总结了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并以广东某高速公路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工程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处理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区的淤泥质黏土,在一定施工参数条件下,采用"两喷两搅"的施工工艺、17%的水泥掺量,桩体施工质量有保障,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1.2MPa。  相似文献   

9.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是我国当前重要的软基处理技术。当前,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正在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这对当下软基处理施工工程的建设及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搅拌桩通过搅拌桩机将水泥与施工土体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促使水泥与土体之间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进而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本文基于此来对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的深层次技术进行研究,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83-184,11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该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该工程所使用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其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该方法所用的深层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淤泥、砂土、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等软土地基,效果显著,处理后可成桩、墙等。  相似文献   

11.
万宗江 《路基工程》2020,(3):156-159
依托成都世纪城路东延线府河桥#2索塔承台深基坑工程,研究不均匀复杂地质条件下承台顶面低于施工水位的深基坑支护及止水结构。经过比选,主塔承台深基坑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桩+高压旋喷桩支护结构方案。通过 CFG 桩机改装,钻头改换成潜孔锤成孔,将常规旋喷桩先引孔后成桩工序,改变为成孔后直接喷浆成桩工序,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2.
人工挖孔桩有工程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成孔大等优点,然而在淤泥分布较厚地区用常规护壁法却难以推广使用。用深层搅拌桩作为护壁使得在淤泥分布较厚地区推广使用人工挖孔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陈磊 《路基工程》2011,(4):120-122
通过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K34+350~K37+700工程实例,介绍了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机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原理、设计要点、施工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检测、试验与应用。实践证明: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的各项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能在高速铁路高填方软土地基加固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桥梁台后高填土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比较分析,采用水泥搅拌桩做为软基处理方案,并提出设计要求及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指标,便于指导搅拌桩施工。  相似文献   

15.
以某绕城公路扩建工程为背景,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采用深层搅拌桩隔离墙处理扩建部分软基的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层搅拌桩隔离墙的加固方案是可行的,并且综合考虑施工可行性、成本经济性等,提出了适宜的墙体宽度、强度要求及其墙体的最佳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16.
盾构进出洞风险防范历来是盾构施工中的重中之重。该文介绍了青草沙原水隧道中搅拌桩结合垂直冻结的盾构进洞加固施工方法。由于隧道埋深较深,该工程首次将接钻杆的超深搅拌桩施工工艺引入到盾构进出洞加固中来,同时辅以洞门垂直冻结的措施,确保盾构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17.
水泥喷粉深层搅拌桩桩头下沉问题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深层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有喷粉和喷浆两种方法,设计人员在地基天然含水量大于60%的情况下,从降低地基含水量考虑,常常选用喷粉法.而在地基天然含水量更大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由于流塑状淤泥是在喷粉施工时风压气流的作用下,搅拌过程中因受扰动发生液化,液化的淤泥上涌至地表面,造成桩体范围内淤泥质的减少而桩头下沉.通过施工现场试验,证明改用喷浆法施工的搅拌桩解决桩头下沉问题有效且工程造价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近接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建门诊大楼,其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与在建门诊大楼最近距离约0.6 m。针对该隧道工程,提出基坑间近距离近接部分采用岩土体全部开挖、其余部分采用悬臂桩板墙进行基坑围护的工程方案,并对上述2个区域2种方案的基坑施工分别采用三维与二维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以评估明挖隧道基坑施工对在建门诊大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建门诊大楼基础变形在可控范围内;采用部分挖除基坑间岩土体、部分围护基坑的方法进行近接在建建筑物基坑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水泥搅拌桩法在面对深厚海相淤泥质黏土地质条件时,往往会出现水泥搅拌桩成桩效果不佳的问题,影响地基加固效果和工程质量。目前水泥搅拌桩在淤泥质黏土环境中成桩效果差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导致相关工程缺乏相应的改进措施。依托某地铁工程项目出入段水泥搅拌桩加固工程,针对现场淤泥质黏土层中的水泥搅拌桩试桩质量和现场淤泥质黏土的宏微观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现场表层黏土,淤泥质黏土层中的搅拌桩桩体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下降约85.56%;现场淤泥质黏土相比于表层黏土,铝元素含量降低了15.02%,镁离子含量增加了9.76%,镁离子会与水泥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侵蚀硫酸盐;淤泥质黏土微观孔隙中大孔占比多,水泥结晶程度低,有机质含量达到1.15%,影响了水泥搅拌桩的成桩效果。  相似文献   

20.
揭阳市环岛路地基中的深厚淤泥层天然含水量达93.8%~98.6%、天然孔隙比达2.608~2.65,是罕见的超软弱土地基。该文介绍了对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预压、水泥土搅拌桩3种可行方法的处理效果、工程费用和工期进行综合比选,并对试验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后,确定了在环岛路的一般路段采用塑料排水板预压方法、桥涵两端过渡段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方法的施工方案。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为此可供类似软弱土地基道路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