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北京市紫竹院路为例,对比紫竹院路潮汐车道实施前后的交通调查数据,论证了紫竹院路设置潮汐车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交通流量、交通出行效率和设施利用率三个方面分析潮汐车道的实施效果,以及其对周边路网流量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潮汐车道开通后,紫竹院路进城、出城方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显著增加,行程车速大幅提高,单车道利用率随着断面交通流量增加趋向均衡,路段交通出行环境改善;紫竹院路周边主要平行道路的高峰小时流量基本保持不变,潮汐车道可能会引起更远范围路网交通流量的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交通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从山区公路长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相关的多种因素出发,提出了一种避险车道设置的系统性初步方法。基于该方法对某长下坡路段的避险车道设置选址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外改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的实践工程中,避险车道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但其设置原则模糊随意性大,设计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针对龙岩山区的地形特点,以G319线吊钟岩-中心坑长下坡路段避险车道工程为例,对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选址设置展开了分析和评价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山区避险车道的设置和设计,提高山区公路的安全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避险车道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避险车道设置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经验,提出了适用于新建和已建公路的避险车道设置方法,为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科学合理选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为基础,研究潮汐车道的适用范围和方案选择。对潮汐性拥堵和潮汐车道的性质进行了定性分析之后,在动态交通分配的程序中,通过仿真的方法,测试了潮汐车道对于路网的改善效果,并且着重研究了交通需求的分布特性变化时,潮汐车道的表现,该部分主要采用了情景分析的方法予以分析。最后,本研究给出了一套完整判断潮汐车道是否必要以及如何给定潮汐车道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大纵坡路段是山区高速公路事故高发地。文章针对云南省镇康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存在的越岭特长隧道选择、爬坡车道设置、避险车道设置等关键性问题,从平均纵坡、运行速度模拟、货车下坡制动温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纵断面设计、合理选择越岭隧道方式、合理设置避险车道等措施,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是城市交通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流的影响,采用交通仿真系统VISSIM以及尾气排放模型MOVES搭建了公交专用道设置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的量化分析模型,以西安市南门到电视塔路段为研究对象,选用了三种不同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不设置专用道、路中式专用道、路侧式专用道,仿真分析设置不同公交专用道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后整个路网所有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总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路中式公交专用道的尾气排放量最少,路侧式次之,不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尾气排放最大;针对整个路网而言,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对交叉口行驶工况的排放改善要比其他路段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谢雨梅  黄建辛  王翔 《综合运输》2022,(4):90-96+143
可变限速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主动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现有研究集中在对多车道路段不区分车道进行限速控制。事实上,不同车道的交通状态有所不同,且换道行为本身也会对交通流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限速控制的效果。本文基于METANET模型,提出一个新的高速公路多车道交通流模型。以总行程时间最小和总周转量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车道级可变限速控制模型。利用MATLAB数值仿真的方法,基于真实交通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整体可变限速控制,车道级可变限速控制使车辆总行程时间减少了5.9%,总周转量提高了6.8%,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更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避险车道现状问题和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货车在雅西高速公路上的制动鼓温度变化实车试验,建立货车在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行驶时的制动鼓温度变化模型,然后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的避险车道设置位置理论计算方法,以此来确定避险车道的设置位置和设置间距.  相似文献   

10.
《西部交通科技》2012,(10):4-11
本篇以高速公路长下坡危险路段为研究对象,以解决云南蒙新高速公路38km连续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问题为目标,提出了车辆制动失灵概率的预测方法,研发出了长下坡路段制动失灵车辆专用减速带、消能减速护栏、网索式避险车道等三种新型安全设施,并总结分析了长下坡路段安全设施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技术,编制了《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设计与施工指南》,可有效提高长下坡危险路段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