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市快速路南仓道铁东路立交主桥为双塔连体四索面预应力混凝土分幅斜拉桥,主梁标准段采用牵索挂篮施工,介绍在幅间净距小、梁下净空低的不利条件下牵索挂篮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1 工程概况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公路网主骨架国道主干线在宜昌长江河段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桥址位于宜昌市虎牙滩,北岸距城区约15 km,陆路距三峡机场约8 km.  相似文献   

3.
针对重物在空中脱钩难、抛投成本高、准确度低、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并制备一种脱钩吊具,实现重物的空中自动同步脱钩抛投;开展该吊具的有限元受力分析,保证吊具的强度、刚度要求;进行透水框架的抛投试验和空中抛投75万架透水框架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吊具的危险位置未出现疲劳裂纹,疲劳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可显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施工安全隐患;能增加每次抛投重物的数量,提高抛投效率。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距三峡大坝27 km,一旦失稳,将危及长江航运及大坝运行安全,为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投巨资对链子崖T8~T12危岩体进行了工程治理。在介绍影响链子崖危岩体变形因素及链子崖防治工程的基础上,利用治理前、中、后的变形监测成果,对危岩体防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突水涌泥导致的坍塌治理是当前公路隧道建设中十分棘手的课题,治理措施既要考虑当前施工的稳定,更要考虑运营过程中复合式衬砌安全.龙潭特长公路隧道为在建的湖北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左洞长度为8 693 m,隧道土建施工分为两个合同段双头掘进.出口施工至距洞口2 042 m处发生突水涌泥,导致已初期支护地段发生坍塌和变形.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治理,施工顺利通过该段,为同类工程问题的处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盾构隧道漂卵石专项勘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漂卵石地层地质勘察方法,查明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西延段漂石分布、含量、粒径、强度等工程特性,通过现场井群降水、人工大口径探井开挖、钢筋混凝土护壁、井下地质编录和漂石的量测、现场K30试验、密度试验、取样和水文地质试验等综合方法,查明了漂石的空间分布、含量、粒径大小、形状、强度等特征以及漂卵石土的机床系数、天然密度、水文地质特性。从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工程经验等综合考虑,分析了地铁隧道工法的选择、隧道埋深、盾构选型,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建议以及漂卵石地层勘察方法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陆信华 《上海公路》2012,(2):114-118
结合(上海)崇明至(江苏)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上海段)I标花漂港预应力变截面连续梁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的实例,对该施工工艺进行阐述及总结。由于该桥主跨跨越宽度约18 m,深约1.8 m的有水区,满堂支架工艺的成功实施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为中小跨径变截面连续梁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以淳开公路淳安段工程K12 790~K12 970段边坡的滑坡治理为例, 分析了滑坡的类型及原因, 并通过抗滑挡墙与抗滑桩等方案的比选,提出了有效的处治措施及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盖挖法”在超小净距大跨隧道洞口滑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跨隧道洞口段埋深浅、超小净距及滑坡的工程难点和特点,结合相似工程经验和地铁“盖挖法”设计与施工原理,与传统的明挖法施工方案进行多方面详细比选.分析结果表明,“盖挖法”是最佳的施工加固方案,能够很好地治理洞口滑坡,确保隧道正常进洞;同时也能确保中岩墙的稳定和强度,降低左右洞施工的相互影响及减少对洞口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类似工程情况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非数理统计法与数理统计法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控制与评定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符合混凝土分项工程数理统计评定方法的节段混凝土抗压强度控制与评定方法,在节段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控制与评定中增加了Sn控制指标,并结合荆州长江公路工程的运用修正了JTJ 071-98部颁标准的Rn与Rmin的一些数值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工程位于长江南岸,施工场地距长江约500m,为长江一级阶地,地质条件差,承压水位高,且承压水与长江水有联系。同时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结合该工程介绍了高承压水软土地区深基坑防水、减压降水、基底加固等关键施工技术,根据规范和经验公式并对施工引起周边环境的沉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上的黄毛岭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及其处治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洞口施工异常段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变形和开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数值模型,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施工方法所呈现的力学特性,指出采用CD法施工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后续施工安全.最后,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处治对策,实践证明其是可靠的.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瑞坡隧道左幅进口端工程实例,提出采用抗滑桩稳固坡体、注浆加固岩体与双层大管棚进洞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分析了隧道进口段抗滑桩的监控量测数据.结果表明,对隧道洞口浅埋偏压严重且围岩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重点应放在边仰坡的治理及加固,同时,应结合滑坡治理措施,加强隧道洞门结构和浅埋段的支护强度和结构刚度,以防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垮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坡抢险治理工程,提出针对斜交隧道洞口段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稳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的工程概况及防治特点。选取滑坡主滑断面,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和下滑力。结合实际工程全过程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云图,分析了滑坡段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治理后的滑坡和隧道的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案可行性,同时为此后类似工程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针对滑坡-隧道斜交时隧道洞口段滑坡治理,提出的以"工字型"抗滑桩为主体并加强隧道洞门超前管棚加固和初期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可行,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在隧道穿越滑体后处于稳定状态;(2)由隧道开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可知,在隧道穿过滑体后,隧道洞身支护结构与"工字型"抗滑桩形成组合抗滑结构体,进一步提高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3)通过分析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滑坡段隧道收敛明显,且愈趋近滑带,隧道沉降变形愈大。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9月20日,继今年6月初,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后,经过北京、广州、上海等地33名轨道交通行业技术专家的联合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武汉长江公铁隧道这项"超级工程"具备开通条件。据介绍,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工程是大直径盾构法隧道,位于武汉长江二桥、青岛路长江隧道之间,隧道全长2. 6 km,直径达15. 2 m。2014年开建的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江中合建段隧道内分为上、中、下3层。上层为公路隧道的排烟道;中间层为公路行车  相似文献   

16.
目前 ,南京市有关部门正加紧向国务院报批南京过江隧道工程项目。该工程有望于 2 0 0 4年动工建设。作为南京高速公路内环的纬七路 ,将通过隧道贯通长江 ,隧道的位置距上游的长江三桥约 6km ,距下游的长江大桥 1 3km。纬七路架桥越过夹江 ,隧道在江心洲下地、过江 ,至对岸的浦口区黄家村出地面。这将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条隧道南京过江隧道工程有望今年动工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高陡边坡崩塌机理分析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坡崩塌是边坡病害的一种重要形式,易造成掩埋道路、车辆、行人等事故,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与滑坡在机理上有较大的区别,边坡崩塌多发生于陡峭坡段,具有典型性、突发性以及较大的破坏性。在大量调查基础上,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岸城区高陡边坡岩土体崩塌形成机理,分析了崩塌破坏的一般形式、破坏机理及处治方案。并结合云阳县清凉场高边坡治理工程实例,给出此类高陡边坡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小胜  吴乃平 《交通科技》2003,(Z1):111-112
分析长江"江苏段定线制"对安徽段的影响,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段高边坡的病害状况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总结了锚固技术在高边坡病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根据锚固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锚固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结构设计,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通过结构计算与试验模拟,从钢-混凝土结合段位置的选择、索距、桥塔、主梁、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等方面对该桥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结合段设置在中跨侧距桥塔中心12.5 m处,结合段位置主梁的变形和内力均较小;中跨标准梁段宜采用15 m索距,边跨宜采用7.5 m索距;该桥桥面以上塔高为180.5 m;索塔锚固形式采用钢锚箱方案,并设置弧形预应力筋减少和控制主桥索塔锚固区外壁裂缝;主梁采用PK断面,可充分发挥全截面的性能;采用优化的混凝土后设承压板的钢-混凝土结合段型式,应力和刚度过渡较为平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