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决新区新建污水厂普遍存在的启动初期进水水量和水质偏低导致调试周期长、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从CASS工艺的特点出发,结合典型的污水厂案例,在对原设计的运行模式、运行周期、污泥负荷、混合液回流比等关键参数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后,CASS池能克服低进水负荷的前提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启动并在试运行阶段出水各项指标约能稳定达到设计标准。可为同类污水厂所面临的低水量负荷的启动和试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7年济南市和重庆市的暴雨事件,曾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了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该文论述了邯郸城市排水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污水管道渗漏,污染地下水资源;汛期道路和下穿立交桥下积水影响交通;污水混流污染水体;雨污水漫溢污染环境;超标排放损害排水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污水厂初期雨水进水超标,使出水不达标;污水厂的恶臭、噪声、污泥等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等运行安全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无锡市污水厂、泵站、主管网、排水达标区、信息化及管理模式现状评估分析,无锡市部分污水厂存在进水浓度低、运行负荷高,污水泵站设备陈旧及无相对统一化标准、高负荷运行,污水管网存在运行水位高、雨污分流不彻底、主管网调度性差及功能、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制定无锡市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6+1项工作举措:排水达标区建设、管网全面排查修复、污水管网建设、泵站标准化建设、污水厂提标扩容、信息化工程及管理机制建设.经过三年努力,系统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现无锡市污水处理向进水浓度高、出水标准高、管网水位低的"两高一低"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漳州某污水厂的污泥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对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调试运行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运行过程的参数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已经成功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平洲污水处理厂规划总规模27.5万m3/d,分为5期建设,总用地面积7.73hm2。该文重点介绍了平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过程和主要设计参数,并对污水厂一期和二、三期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实践表明,CASS工艺具有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能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的产生和发展,也避免了生物膜法工艺在处理过程中由于生物膜脱落而造成的出水SS浓度偏高,从而确保出水SS的达标排放。平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采用CASS工艺建设后,大大降低了污水厂运行成本,污水处理费单价由1.164元/m3降至0.895元/m3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出现的产泥量高于行业平均值的现象,以杭州某水务集团下设三座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无机污泥、生化污泥、化学污泥和调理剂污泥进行分项计算与分析,发现管网带入颗粒性无机物浓度高、进水水质浓度提升和排放标准提高为产泥量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运行参数优化、解耦联剂添加、微生物捕食、除磷药剂精确投加、调理剂优选、污泥破壁回用等污泥减量措施,为污水处理厂泥线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以来,污泥处理处置逐渐受到重视。河湖底泥与污水厂污泥同属于城市污泥,但公众对于污水厂污泥了解较深入,对河湖底泥的产生、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尚未形成系统广泛的认知。河湖底泥和污水厂污泥在来源、组成、性质和处理处置方式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和相关性,以污水厂污泥为对比,介绍了河湖底泥的来源、组成、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并对其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采用焚烧工艺处理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可行性,在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建设了规模为100t/d的污泥焚烧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复合干化器内温度均匀,污泥干燥良好,烟气排放特性和飞灰浸出毒性达标。该文介绍了其运行分析情况,以数据证明采用循环流化床一体化焚烧技术处理污泥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地埋式污水厂较传统污水厂除臭系统及通风系统的能力要求更高。本文研究了除臭通风系统风量计算方法,结合除臭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及仿真模拟,避免在设计和运行时造成浪费。提出高效的、精准化的通风收集系统设计思路,以某地埋式污水厂污泥脱水间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进行模拟优化。提出运行控制对策,同时满足除臭通风效果安全、设备安全、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PDA)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前提是富集出足量的短程反硝化细菌。通过接种剩余污泥,考察了采用简单的调控进水pH和碳氮比(C/N)策略,在上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内进行长达77 d短程反硝化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的进水C/N(~2.6)与pH(~9)条件下,出水快速出现了亚硝态氮积累,在40 d以后,反应器内的亚硝积累率(NTR)保持稳定,NTR为(54.67±7.29)%,表明了短程反硝化过程已经在反应器内建立。此外,将进水pH调节为7.5,NTR依然稳定在(66.13±0.77)%,驯化后的污泥适用于常规污水的PD过程。高pH条件下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上升,微生物对进水的适应导致了胞外聚合物(EPS)下降,EPS中的蛋白和多糖比例的变化反映了污泥具有颗粒化的趋势。结果表明:控制进水高pH和低C/N比成功启动了短程反硝化过程,驯化后的污泥可以用于PDA脱氮,尤其在同时处理含有氨氮和硝态氮废水时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对合流溢流污水高效沉淀池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表面负荷较大,进水水流以较快速度从进水挡板下部通过,冲击池底部污泥层,同时穿过池底部撞向池下游池壁,再在斜板下方产生回流,从而影响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因此在设计高表面负荷沉淀池时进水的布水均匀尤其重要。在给定出水SS设计标准下(60 mg/L),进水SS为500 mg/L,经CFD模型优化后的沉淀池,能将表面负荷维持在20 m3/m2.h左右范围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处理湖南省大围山至浏阳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表明:MBR工艺的建设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较高(分别为3067元/m3和0.74元/m3),但MBR工艺占地面积少(0.46m2/m3),出水水质好,可满足城市杂用水回用水质标准,回用水量为38325m3/a,回用水经济效益(114975元/a)是MBR13常运营费用(40515元/a)的2.8倍,COD、SS、BOD和氨氮每年减排量分别为16.43、13.14、7.67,2.19t。因此,尽管MBR工艺的投资费用较高,但是还能够获得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报。这些揭示出采用MBR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是经济有效和技术合理可靠的,同时也为该行业的废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提供了工艺选择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多年冻土地区隔热板路基温度场的变化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进而对隔热板路基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路基内部铺设隔热板后,路基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受到很大影响;板下土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强度大大减小,对外部温度变化的响应速度显著降低;隔热板在不同季节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夏季阻止外部热量进入路基,有利于路基稳定,而在冬季则阻止路基热量的对外散发,不利于路基稳定;暖季施工的隔热板路基在建成初期稳定性相对较差,后期其冻土保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方振华  王鹰  冯涛 《路基工程》2010,(1):197-199
结合贵广高速铁路坪山隧道,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涌水量预测结果:枯季为46410 m3/d,雨季为92820 m3/d,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复合道面在不同季节时的力学响应,以中原地区某机场改造项目为项目背景,借助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道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复合道面在温度影响下的力学响应,并与机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大气温度所能影响的道面深度范围在0.56 m以内,和大气温度相比,道面面层温度峰值远大于气温峰值;道面内部不同结构层之间温度变化趋势相同,随着道面深度的加深,温度峰值逐渐递减,并且出现时间具有延迟现象;在不同季节,道面在相同机型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不同,说明温度对于道面的受力是有影响的,其中混凝土层在冬季时所产生的应变值比夏季所产生的减少约74%,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寒冻土沼泽湿地对温度极为敏感,在该区域修筑路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而路基修筑的施工季节是影响路基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最佳施工季节和季节选定对路基热稳定性的影响,以省道224线二道沟兵站109岔口至治多段为依托,针对抛填片块石处治高寒冻土沼泽湿地的典型路基处治方式,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春、夏、秋3个施工填筑季节对高寒冻土沼泽湿地路基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中心和坡脚处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同一深度处路基中心处温度高于坡脚处温度,随着运营时间增加,冻土上限降低,路基中心处的冻土上限明显更低。在夏季施工填筑时引起的冻土上限下降值在相同位置处是秋季施工填筑引起冻土上限下降值的1.3~2.5倍。故认为秋季为最佳施工季节,秋季施工对路堤底部的热稳定性影响最小,夏季施工影响则最大,春季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广大乡镇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进水浓度高,水量波动显著等问题,设计一种改良型AAO+MBBR一体化处理装置。该装置抗进水冲击负荷强、占地小、工艺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西南丘陵地区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连续运行监测结果表明,对CODcr、BOD5、TP、NH3-H、SS去除率分别达到88%、96%、83%、83.3%、77.8%,出水水质指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油污泥热解残渣沥青胶浆性能,实现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开展了消石灰改性油污泥热解残渣沥青胶浆稳定性与改性机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试验分析油污泥热解残渣的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沥青胶浆三大指标和黏度试验,解析消石灰改性油污泥热解残渣沥青胶浆的掺配比;通过沥青弯曲蠕变劲度(BBR)和动态剪切流变(DSR)等试验评价了消石灰改性油污泥热解残渣沥青胶浆水稳定性能及高低温流变性能;最后通过微观试验解析消石灰改性油污泥热解残渣沥青胶浆的微观界面特性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油污泥热解残渣存在以中大孔为主、微小孔为辅的多孔体系,经消石灰改性后的油污泥热解残渣与沥青之间存在较强的物理吸附作用与化学吸附作用,提高了油污泥热解残渣与沥青之间的黏结力;消石灰掺量占填料总质量的30%时,其对油污泥热解残渣沥青胶浆的改性效果最佳;当粉胶比为1.0,消石灰掺量为30%时,与普通矿粉沥青胶浆相比,其水煮后的质量损失率减小了18.2%;-6℃、-12℃、-18℃时的蠕变劲度分别降低18.3%、16.5%、5.4%;64℃、70℃、76℃、82℃时的抗车辙因子分别降低6.9%、7.4%、3.3%、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