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LM型货车车轮分别与我国60 kg/m钢轨和美国136RE牌号钢轨匹配条件下,60 kg/m钢轨1:40轨底坡时,轮轨接触斑面积比1:20轨底坡的面积小;美国136RE牌号钢轨在1:40轨底坡条件下的轮轨接触斑面积与60 kg/m钢轨在1:20轨底坡时接触斑面积相当.铺轨试验结果表明,60 kg/m钢轨在1:20轨底坡时,接触疲劳伤损明显比1:40轨底坡轻;SS钢轨在同样的1:40轨底坡条件下其伤损明显比U75V钢轨轻,实际使用寿命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针对焊轨基地出现75 kg/m U78CrV热处理钢轨闪光焊接头轨底下表面伤损较多的现象,通过排除法,设计焊轨作业工序排查流程,对不同工序作业前后的焊缝进行探伤,分析伤损出现的具体作业工序,确定伤损在焊接工序作业后产生。进一步分析焊机设备状态和焊接工艺参数,得出造成这些表面伤损的主要因素是推凸刀的形状和推凸余量。针对这些因素优化改进,可以明显降低75 kg/m U78CrV热处理钢轨轨底下表面伤损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铁路钢轨有多种型号,钢轨的最新铁标TB/T2344—2003保留r43、50、60、75k咖4种形式。其中60kg/m轨符合国际标准,是按照实际线路钢轨磨耗后稳定的形状设计的,我国主要干线及高速线都采用60kg/m轨,43、50kg/m轨的轨顶形状与60kg/m轨不同,是早期引进设计的,磨耗后外形显著改变,外形不稳定。75kg/m轨用在大秦线,其轮廓是从俄罗斯购近的钢轨的形状尺寸,不符合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线路钢轨伤损、曲线要素、通过总质量等数据,应用加权统计方法进行钢轨伤损统计分析,获得钢轨主要伤损类型及其分布和伤损率与累计通过总质量的关系;选取典型线路进行大量钢轨使用和伤损情况现场调研,获得影响钢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提出换轨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利用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提供的换轨、重伤轨抢修、钢轨养护维修等数据,进行最佳钢轨经济下道时机分析;结合换轨实际并参考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累计通过总质量10亿t和伤损率2~4处/km相结合的60 kg/m钢轨换轨周期,分析计算了提高换轨周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简介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 712《钢轨伤损》历次制修订过程,从钢轨伤损定义、钢轨伤损位置定义和钢轨伤损通用编码系统,概述UIC 712:2002《钢轨伤损》。比较UIC标准与TB/T 1778—2010《钢轨伤损分类》的主要差异,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钢轨失效分析案例,从钢轨的伤损定义、伤损位置、伤损状态、伤损程度、伤损分类系统、伤损类型等方面,提出对于UIC 712:2002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之窗     
《铁道通信信号》2014,(1):86-87
运电信号函[2013]512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60kg/m复交心轨外锁安装方案改进技术审查意见》的通知 2013年10月,运输局组织专家召开60kg/m复交心轨外锁安装方案改进技术审查会,并通过了上道前的技术审查。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铁轨面接触疲劳裂纹伤损的产生、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上海地铁运营年限的不断增加,系统设备也不断老化,特别是钢轨的伤损越来越频繁.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钢轨伤损的类型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其特点对1号线自1999年来发现的伤损钢轨进行了统计.在众多的钢轨伤损中,轨面裂纹伤损非常严重.运用轮轨接触力学分析了轨面裂纹伤损产生及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LR1200钢轨闪光焊机平台研制适用于75 kg/m、50 kg/m、UIC54、UIC60等型号钢轨的推瘤装置,进一步拓展LR1200钢轨闪光焊机的通用性。以75 kg/m钢轨推瘤装置的研制为例,详细论述了多轨型推瘤装置的设计要求及过程。  相似文献   

9.
泰国曼谷苏瓦纳布米机场连接线路轨道工程主线全部为高架线,正线采用无砟轨道,线间距为4 m,列车运行速度为160 km/h。该线轨道按UIC标准设计,基本轨采用UIC60钢轨制造,尖轨采用UIC60B制造,轨距为1 435 mm。正线采用9、12号单开道岔,其中包括2组曲线渡线道岔。车辆段为有砟轨道,采用6号单开道岔。由于列车运行速度较高,并采用UIC标准,对道岔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曼谷轻轨道岔的设计,介绍道岔的平面线型、结构设计、扣件系统、轨下基础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高速铁路道岔使用寿命,保障列车安全运行,针对新制道岔尖轨及心轨超声波检测工艺方法开展研究。简述对比试块人工伤损的位置和尺寸设置。利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人工伤损对比试块和实际产品,对比分析采用不同规格探头检测结果的差异。基于检测结果,对尖轨、心轨超声波检测工艺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钢轨原材料材质伤损宜采用纵波直探头,同时增加60AT2钢轨轨腰不同埋藏深度平底孔人工伤损,以评定伤损当量大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地铁线路建设和开通呈井喷形势,但是新开通线路尖轨出现早期异常伤损现象较为普遍,给列车安全运行、线路运营带来隐患。通过对地铁新建线路道岔尖轨早期出现伤损的调研,深入研究伤损形貌与特征,结合轮轨关系、道岔转辙器结构特性、运动特性、尖轨线型、尖轨轨顶坡、轨道弹性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地铁尖轨的破损型属于接触疲劳伤损,得出产生轨头接触疲劳伤损的主要原因是轮轨接触应力过大,提出一致性新车轮的运营条件引起的接触应力集中,是产生伤损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提出改善轮轨关系、改善运营条件、提高材料性能、加强维护保养等延缓地铁道岔早期伤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丰润工务段管辖的京秦线278km线路,提速改造工程于2002年10月底完成,行车速度达到160km/h。更换SC2325型60kg/m12号可动心提速道岔147组,涉及燕郊至银城铺12个站场。新的SC325型道岔投入运营不久,2002年11月30日在段管内三河站11道岔第一次发生了长心轨折断,后相继在丰润、燕郊、别山等站发生了SC325型长心轨折断,总计5根,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沈阳局60kg/m18号提速道岔可动心燕尾式外锁闭改钩锁式外锁闭,S700K原沙尔特堡式接点组改成TS-1型接点组,取消中间插座式配线,将原ELP319密贴检查器,改为JM-A型密贴检查器。此项施工已在万家屯站顺利结束,现结合60kg/m12号可动心轨改造施工有晚点情况,对整  相似文献   

14.
国产PD3钢轨与进口钢轨材质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按照"时速200km客运专线60kg·m-1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UIC900A、攀钢PD3及鞍钢PD3的钢轨材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钢轨的化学成分,H,O含量,非金属夹杂物,低倍及显微组织、断裂韧性、裂纹扩展速率、拉压疲劳以及轨底残余应力均符合"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力学性能指标超过规定值,鞍钢、攀钢产PD3轨的KIC基本相当,而UIC900A钢轨的低温KIC稍高于国产PD3钢轨;PD3轨钢的拉压疲劳极限比UIC900A高出约5%;攀钢PD3钢轨轨底残余应力较鞍钢PD3钢轨略高,而UIC900A钢轨最低。另外,进口钢轨的脱碳层深度较浅,攀钢钢轨脱碳层较为稳定,而鞍钢钢轨脱碳层有的炉次超过了"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皖赣线和符夹线2006—2016年铺设的再用轨,分析再用轨伤损特点和规律,获得整修轨和一般再用轨伤损类型及其所占百分比、整修轨伤损沿纵横断面分布、整修轨伤损率在站区和线路区间分布、再用轨伤损率与累计通过总质量对应关系;研究分析了再用轨伤损率与线路坡度的关系。统计表明,累计通过总质量3亿t,整修轨伤损率为2.9~3.7处/km,均值约为3.4处/km,一般再用轨伤损率为3.2处/km,皖赣线坡度较大地段整修轨伤损率可达6.6处/km。统计结果可为铁路工务部门选择使用整修轨和一般再用轨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铁路提速、重载,加剧了曲线钢轨的伤损和磨耗超限,缩短了钢轨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在超长无线路地段以250m长轨条更换曲线磨耗轨并同时焊接,降低了成本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旅客列车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QPCJ铝热焊焊接75 kg/m钢轨的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采用QPCJ铝热焊焊接75kg/m钢轨所存在的焊缝区应力集中,焊接预热所用燃料,寒冷气候下焊接,以及现场焊接工艺等质量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在降低焊缝伤损频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6 0kg m钢轨AT38# 道岔在使用时,可动心轨部位易出现伤损,依据现有条件采用特殊夹板固定的方式进行应急预案设计,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固,可提高应急事故处理效率,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神华铁路运量的大幅提升,钢轨病害增多,疲劳伤损程度加重,换轨周期缩短,运营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输安全。通过对重载铁路常见的钢轨伤损分析,提出延长重载铁路钢轨使用寿命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高速铁路出现的典型钢轨早期伤损进行现场跟踪及总结分析,对伤损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维修措施。结果表明:钢轨擦伤、波磨、异物压入轨面、锈蚀、母材缺陷产生的重伤以及小半径曲线侧磨是我国高速铁路主要的早期伤损形式;伤损原因包括开通运营前的工程作业、高速运营中的问题、母材缺陷等。针对伤损及原因,提出大机打磨、合理使用钢轨、提高钢轨质量稳定性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