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为解决大跨度河流水准测量难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智能型全站仪实现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使用2台智能型全站仪进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时对向观测,每个时段参与构网的高差均为通过同时对向观测高差计算得到的间接高差,极大地削弱了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并且无需人工量取仪器高及觇标高,避免了人工量高误差的引入。研究表明,多时段同名高差较差与闭合差绝对值最大值分别为17.80 mm与1.48 mm,可以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  相似文献   

2.
时学军 《铁道勘察》2007,33(5):39-40
结合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测量,论述了无仪器高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测量程序、精度分析等问题。根据跨河水准测量的特点,使用了两台智能型全站仪(Leica TCA2003),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对向跨河高程测量,可以提高精度,消除或减弱仪器高误差、垂直折光差、地球曲率误差等多项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董洪波 《铁道勘察》2013,39(2):19-21
结合长昆客运专线涟水特大桥二等跨江水准测量项目,论述了全站仪对向观测实现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原理,分析了高精度全站仪的主要误差来源及消除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谢华 《铁道勘察》2012,38(4):11-13
重点介绍了GPS二等跨河水准测量在钱江隧道高程控制网中的应用。从隧道高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入手,对GPS跨河水准测量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组织外业生产和数据精度统计,计算出合格的跨河高程测量结果,最后对洞外水准测量误差所引起的高程贯通误差做了估算评定。  相似文献   

5.
水准测量是确定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其误差允许范围及精度受仪器和人的因素影响,不容易控制,且容易出现隐蔽性错误。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基础资料错误,将导致水准点高程不正确,从而直接影响线路纵断面设计、施工和地表监测。简要介绍精密水准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控制、误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推导高差中误差公式,对三角高程高差误差的来源及高差中误差进行分析;利用两种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按距离和竖直角的不同,分别对测角、测距、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和每公里高差中误差进行计算,得出竖直角测量误差是其主要误差来源,以及每公里高差中误差与三角高程各项误差源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平坦地区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和丘陵山区电子水准仪与高精度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对比,验证了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时,最好选择早晚气象稳定、外界噪声影响较小时进行,否则,无法准确读取数据;竖直角观测至少3个测回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建设标准的提高,无砟轨道铁路及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而我国山区铁路多,地形困难,高差起伏大,用传统的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不仅测量速度慢,而且精度不高。改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山区二等水准测量具有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传递高程迅速,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且能保证山区二等三角高程测量的准确性。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改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可有效地消除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以及地球曲率、大气折光对三角高差测量精度的影响;测量精度可达到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而且该作业方法操作简单,能提高作业效率,可以推广应用。另外,在观测过程中,部分测量限差(如测回间垂直角指标差、指标差互差)有待今后多做试验来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淮杨镇铁路跨长江二等水准测量为例,介绍"Z"字形、大地四边形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的理论、实施及精度情况。理论推导及实践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满足二等跨河水准要求,但大地四边形方法有更多的多余观测,可靠性更好。"Z"字形方法测量数据量少,观测速度快,在隧道水准测量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建红 《铁道勘察》2011,37(5):9-12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施测,满足变形监测三级要求。在高速铁路桥梁跨越大面积水域或河流时,特别有连续的大跨度水中墩时,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跨河水准测量。一般情况下,现场无跨河水准测量的场地条件。讨论采用徕卡TCA2003智能全站仪进行中间设站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代替二等水准测量,分析中间设站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利用GPS观测信息获得观测点的正常高,是目前GPS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本文对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将项目中GPS测量获得的大地高直接转换为正常高.研究结论:利用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对GPS控制网点进行高程拟合,然后对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内外精度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优于±3.5 cm,可以获得厘米级精度要求的正常高,真正实现了GPS技术在几何和物理意义上的三维定位功能;与传统水准测量相比,利用精化大地水准面不但没有误差累积,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在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的条件下,采用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水准精度达到厘米级,这是铁路水准测量中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