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钢轨核伤及其检测方法,详细研究超声波在钢轨中的传播规律和核伤检测条件的选择方法及依据等。  相似文献   

2.
针对钢轨探伤车轨距角处核伤检测能力不足问题,结合X-Fire运用特点和核伤检测原理,对轨距角处核伤检测能力进行理论和应用分析,得出探伤车检测75 kg/m钢轨时,改变原有入射角度,使二次波与纵剖面尽量平行,可满足检测需要,并通过实际线路检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了解接触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对吉林某地35名混苯接触组和20名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 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最高23‰、最低6‰(P <0.01).结论 职业性混苯接触可使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细胞培养法是一种简便、易于掌握和应用,结果重复性好,适合于基层单位使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钢轨核伤仿真缺乏、核伤检测难的问题,采用SIMPACK构建车辆-轨道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ANSYS软件和FEMBS接口进行弹性钢轨核伤建模与集成,从而实现不同核伤情况下车辆轴箱振动响应的计算机仿真。引入经验小波变换(EWT)对轴箱振动信号进行信号分析,采用边际谱进行核伤特征频率辨识,进行不同速度及核伤情况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车辆-轨道多体动力学模型能够实现钢轨核伤的计算机仿真。对轴箱振动信号进行经验小波变换,得到的“W”型振动模态幅度和边际谱分析能够表征钢轨核伤尺寸及特征频率,从而验证了EWT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北京地区254例放射工作者末梢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测定。射线组平均微核细胞率为0.56‰,异常个体检出率为1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放射工龄组与对照组比较,15~25年工龄组微核率最高,各组微核异常个体检出率随工龄延长而增加,其中10~15年组上升最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微核来源于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环和迟滞染色体;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核膜受损,核物质向外突出延伸形成;或由核碎片形成。尽管微核生成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与染色体畸变有一定的相关性性。微核测试法在许多国家的不同实验室被证明是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测定遗传物质损伤的方法,因此被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荐为检测各种物理、化学因子致癌、致突变效应的常用遗传毒理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钢轨伤损危及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针对高速铁路的轨头核伤,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人工伤损,安排不同的检测设备按照不同的速度等级进行检测,以研究对轨头损伤的检出能力。制定了原始数据分析评判标准,进一步运用了逻辑回归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探伤车对高速铁路轨头核伤的检出能力,并在高速铁路进行了实际验证。研究结果为高速铁路安全评价提出了评估方法和标准建议,并为全路探伤管理改革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铁路绝缘子污秽度的在线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和图像信息的污秽度异常检测方法。以人工涂污实验获得的绝缘子图像为基础,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分割图像得到绝缘子的盘面区域,计算颜色及纹理空间的特征,并利用核主元分析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融合与降维,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方法实现污秽度的异常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绝缘子污秽度的异常检测过程中的漏警率和虚警率,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8.
高原高寒地区环境复杂、昼夜温差大,对铁路建设与运营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发生由于钢轨内部伤损引起的断裂事故。研究基于YOLOv5的超声波图像识别技术在青藏铁路钢轨探伤检测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轨头核伤、轨面鱼鳞伤等常见伤损类型进行检测。通过智能钢轨探伤仪采集高寒地段钢轨数据,以YOLOv5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整理、处理和模型训练,精准识别和定位轨头核伤、轨面鱼鳞伤等损伤。研究表明,基于YOLOv5的模型在识别和定位各类钢轨损伤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可以同时进行目标检测和类别分类,并能在保持较高准确度的同时实现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更有效的钢轨探伤检测数据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铁路安全和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电阻点焊原理,对相同的点焊搭接方式,分别采用3种工况进行焊接试验。3种工况分别采用相同焊接参数对搭接接触面涂导电密封胶和不涂导电密封胶的试件进行焊接;优化焊接参数后,对搭接接触面涂导电密封胶的试验件进行焊接。对3种工况下完成的焊接试件进行拉伸力检测试验、金相熔核尺寸检测和缺陷检测试验,对熔核直径、拉伸力、熔核内部缺陷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导电密封胶对电阻点焊的焊接性能存在影响;通过适当优化焊接参数,可以提高涂导电密封胶试件的焊接性能,焊接质量能够满足产品焊接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钢轨轨头横向疲劳裂纹俗称核伤,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钢轨核伤多出现在距钢轨踏面8~12mm和距内侧5~10mm处,方向与钢轨纵剖面接近垂直,与踏面有10°~25°倾角(单行线上)或接近垂直(复行线上)。核伤可导致钢轨横向断裂,危害性极大,是最危险的钢轨疲劳缺陷之一。因此,对钢轨核伤检测尤为重要,根据B型图正确判断核伤关系到大型钢轨探伤车能否承担保障线路安全责任问题。1核伤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分析比较了电阻点焊超声检测技术的现状,结合轨道车辆常用电阻点焊技术标准,确定了超声检测点焊的技术指标,并通过剥离、拉伸和金相试验验证了高频超声螺旋超声C扫描检测装置评价点焊的熔核直径和内部缺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面IL-21受体(IL-21R)表达的检测在RA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32例RA患者和2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IL-21R的表达,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IL-21R的表达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呈显著升高(P〈0.05)。在接受药物治疗症状控制后,再检测RA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IL-21R的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P〈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达IL-21R水平在RA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IL-21R在关节炎症的病变过程中可能诱导关节滑膜炎症病变、参与关节滑膜组织及全身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铁隧道管片背后的脱空和渗水病害严重威胁地铁的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目前探地雷达技术在管片背后病害检测中仍然存在检测精度低、属性难以划分的问题,开展管片后的脱空和渗水病害检测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搭建多组正演模型,分析管片背后脱空和渗水病害的雷达波反射特征,提出将核匹配追踪算法用于病害识别,提高检测精度;然后,根据回波的波组形态、振幅和相位特性、吸收衰减特性等方面特征,建立地铁隧道管片背后病害属性划分标准,可实现不同种类病害的分级以指导施工修复;最后,对厦门地铁2号线进行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有效实现地铁隧道管片背后病害的快速检测,4条测线共检测出异常区域23处。该方法可为地铁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畸变不仅能导致严重的遗传性疾病,而且与致癌作用有关,因而化学物引起对染色体的畸变效应已被认为是预测化学物致癌性的重要指标。检测染色体畸变的细胞遗传学方法随所用组织和动物种的不同而各异,但经典的方法是分析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中期细胞。虽然制备染色体标本并不复杂,但分析标本却较为困难且颇费时间。由于获得的中期细胞数较少,其统计效能往往偏低。而检测子代细胞群中微核出现率却是评价靶细胞染  相似文献   

15.
核伤是钢轨重要伤损之一 ,对行车安全的危害很大。传统的探伤方法对核伤的探测 ,特别是对核伤初期的判断还不尽人意 ,这一直是各级领导所关心的问题。随着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列车的轴重的增加 ,行车密度的加大和速度在不断提高 ,对核伤及时准确的判断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 ,随着我局钢轨探伤车的运用和不断的探索 ,我们对核伤的判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现就核伤的判定谈一谈我们粗浅的认识。1 核伤的成因与分类根据我们近年新探出的的核伤的统计分析 (见表 1) ,结果表明 ,线路上出现的核伤大体分为五类 :  表 1 各类未加固核伤…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调研、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研究朔黄铁路的线路设备病害及线路设备状态检测模式。朔黄铁路线路设备病害主要是线路钢轨伤损和线路几何状态不平顺。朔黄铁路钢轨伤损主要集中在上行线,钢轨伤损的主要类型为轨头核伤,现有探伤周期基本可以及时发现大部分轨头核伤。朔黄铁路上行线测量区段内轨道几何状态不平顺(轨距、水平、三角坑)动、静态波形趋势重合较好,但是幅值有一定差异,动静态幅值最大差异在3.0 mm以内,静态值与动态平均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适当采用动态检测替代静态检测。  相似文献   

17.
钢轨核伤伤损占钢轨重伤的比例一直较大,为更有效的处理核伤重伤轨,节约成本,提升效益,本文介绍一种使用铝热焊技术现场原位修复核伤重伤轨的方法,并阐述该方法的实施步骤、注意事项及其优点、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微核测试法为一种简易、快速而敏感的测定染色体损伤的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1982年,薛开先等报道了末梢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法,其正常值为1‰。我们按薛开先等报道的方法,测定了长期居住在齐齐哈尔铁路地区的122名健康人的微核率,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微核试验方法,检测了不同工龄的喷漆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以了解低浓度混合苯是否有蓄积毒性所致的细胞遗传学变化。一、对象选择从事铁路电器、车辆等部件的喷漆作业者103名,男性48名,女性55名。年龄20~53岁,平均33岁,工龄0.5~17年。对照组为郑铁中心医院血库献血员96名,男性  相似文献   

20.
NIOS ⅡI软核处理器具有可裁减,配置灵活等优点。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求,构建最合适的处理器系统及外部接口而无需更改硬件电路或增加扩展芯片。它提供完备的数据通信协议,用户只需要使用相关的IP核即可得到所需的接口。针对这些特点,本文介绍了基于NIOS II软核处理器的异步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法,讲述了如何采用SOPC Builder定制UART(异步串行收发器)IP核,重点讨论了在NIOS II集成开发环境下的几种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