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识别火力发电厂、煤矸石发电厂和热电联产电厂3种类型的电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关键控制点,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电厂各系统检测点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工频电场、高温、紫外线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所有类型的电厂工作场所粉尘、噪声部分超标,为电厂的关键控制点,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体防护,减小粉尘、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青藏铁路高原缺氧环境带来的职业卫生问题——职业性高原病及其它有关职业病。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建议:加强以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和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青藏铁路卫生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性高原病的防治水平;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尘毒治理技术和防护设施对铁路企业的生产性粉尘、喷漆作业的混苯、焊接烟尘等尘毒作业环境进行治理和防护;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研究、主要毒物卫生标准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尘毒治理项目研究、铁路机乘人员防病研究等重点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某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现状 ,对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显示 :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毒物、工频电场等。共检测 89个职业危害作业点 ,其中合格79个 ,合格率 88 8%。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掌握乌鲁木齐铁路局15家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作业点和危害因素。方法根据国家及铁路行业的有关标准,采用现场抽查,参照2007年的“铁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报表”及“铁路劳动卫生年报表”对“铁路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中的生产因素、种类、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15个铁路企业共有有害作业点183个。接触有害因素2 831人,占辖区生产工人总数的8%;其中接触粉尘、毒物、物理危害因素分别为659、2161、956人。结论铁路辖区职业危害作业种类较多,通过系统的调研可以全面掌握铁路辖区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基本情况,便于更好地治理职业病危害因素,进一步强化劳动卫生管理,减少职业损害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防和控制铁路环保监测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伤害风险。方法收集资料和现状调查。结果锅炉环保监测人员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存在着接触尘毒和噪声等物理、化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带来的职业健康风险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损伤、电击伤害和锅炉房事故导致意外伤害等职业安全伤害风险。对策和建议监测机构应强化监测人员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提高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同时开展健康监护;锅炉被检单位应积极治理尘毒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检测平台,保障电源供给和有效照明,消除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事故的隐患;建议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加大新改建锅炉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环保峻工验收力度,改善锅炉房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防护状况  相似文献   

6.
吉林地区铁路厂段1990~1999年职业危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下铁路职业卫生管理方法和措施,对吉林地区铁路厂段1990 ̄1999年间职业危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害作业点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日臻完善,日常管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但存在问题不可忽视,法天平治理项目投资较低,公占更新改造资金的0.77%,多数单位除尘装置在维持使用,造成粉法、作业点合格率1999年明显下降;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率低,使一些患者不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对此,提出了今后铁路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确定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其布局、辅助设施等方面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的主要环节、浓度或强度,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从而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有噪声、高温、铅烟、二氧化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二甲苯、环己酮、乙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氢氧化钠、硫酸、氯化氢、硫化氢、工频电场、环氧树脂等,该企业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所测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根据该项目现场调查情况、检测结果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判断,该建设项目针对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整体防护设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与施行 ,对新形势下铁路职业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会产生重大影响 ,也将对铁路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职工作业环境的改善起积极推动作用。现结合局管地区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 ,对照《职业病防治法》 ,对铁路系统全面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提出以下看法。1 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1 1 基本情况 :管区内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 18% ,其中尘毒作业人员占 3%左右。职业危害作业点10 0多个 ,其中尘毒作业点 70个左右。尘毒作业点达标率达 85 % ,噪声作业点的达标率约 30 %。1 2 职业病管理。近 5年没有…  相似文献   

9.
对怀化橡胶厂职业卫生学调查与监测发现,车间空气中存在碳黑粉尘污染,随炼胶工艺过程的推进与循环,其质量浓度在0、4~9.6mg/m^3范围波动。其中密炼机作业点时间加权平均质量浓度超标;2007年短时间浓度监测提示,2、3、11号数据超标。应加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和卫生宣教,在尽快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监护;强化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改进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0.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我国已公布了《生产性粉尘作业中危害程度分级》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对于化学毒物职业性接触危害程度的具体分级,仅举例苯、氯等56种(类)常见化学毒物分级。为了加强毒物管理,做好毒物登记工作,今对肼等13种化学毒物进行了资料整理,按国标进行分级建议。分级的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中危害程度分级》主要适用于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类型的粉尘,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中毒的危害性粉尘。化工系统的化学  相似文献   

11.
铁路建筑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施工粉尘。近几年来 ,总公司每年完成隧道开挖的任务都在 2 0 0km以上 ,有10 0 0多个有害作业场所 ,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和外部劳务人员有 3万多人。如果不注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积极治理超标的尘毒危害 ,作业职工是极易发生尘肺病的。自去年开始担负青藏铁路的建设任务以来 ,组织几万名职工和外部劳务人员 ,在平均海拔 4 0 0 0m以上的 90 0多km地区施工 ,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也极易发生高原病。因此 ,我们一直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职工的健康放在突出的位置由于比较重视职业病预防工作 ,…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铁路集体企业的发展,集体企业的职业危害及环境污染日趋成为突出矛盾。如何解决集体企业的劳动卫生问题已成为当前铁路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本文对铁路集体企业的劳动卫生管理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一、概况沈阳铁路分局共有集体企业63家,职工有29135人,其中有职业危害的有43个单位,接触有害作业人员2171人。集体企业有害因素分布见表1。多数集体企业生产设备陈旧,防护设施简陋、车间厂房低矮,布局不合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  相似文献   

13.
隧道施工作业是在密闭狭小空间内进行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存在着诸如塌方、暗流水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噪声振动、触电、机械伤害等职业危害因素。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探,优选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隧道机械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和现场观测,规范临时送电布线,严格隧道内外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等,是隧道施工劳动保护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秦岭隧道内空气质量及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为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区段现场监测及采样分析,分别测定空气中CO2、CO、SO2、NO2和O3浓度,粉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及分散度,γ射线,列车通过时和无列车通过时隧道内噪声。结果隧道内存在CO、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和旅客列车菌落超过国家标准等有害因素。对策为相应单位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徐州铁路职业卫生现状及卫生管理情况,探讨徐州铁路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对近几年徐州铁路职业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在8家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中,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企业领导重视不足、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职业卫生档案不全、体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我们认识到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以法律为依据,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以卫生学调查、卫生监测、健康监护等手段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环己酮、异佛尔酮、二氧化锰、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锡、铅、粉尘、噪声。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建设单位在按照补充措施进行改进后,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上能够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铁道建筑企业的职业危害现状,给今后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铁道部统一部署,对铁建总公司所属第十九工程局进行了有害作业调查。结果显示,铁道建筑企业职业危害还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以粉尘作业最为严重,达标率仅为47.1%;隧道(地下工程)毒物达标率80%;噪声源达标率54.5%。  相似文献   

18.
对较大的中转站的零担中转台货棚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发现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7倍,四乙基铅浓度超标19~65倍,同时还有噪声振动存在,工人的装卸任务量大,工作时间超过10h,其根源是由于叉车以汽油为燃料,装卸时对环境的污染,建议零担中转台货棚内叉车装卸作业应定为职业性有害作业。  相似文献   

19.
经调查,某铁路油罐车装卸场所作业人员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正己烷、苯、沥青、汽油、焦油、煤油、润滑油等。并发现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不全,未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现场警示标识、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不完善。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食品厂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更好地加强管理,保护作业工人身心健康,为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食品厂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测定噪声强度,同时对该厂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选取接触噪声岗位的作业人员92名设为接触组,将同厂从事其他非噪声作业人员65名设为对照组。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和心电图。结果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Р〉0.05)。接触组高血压检出率在15~19a工龄段较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10~14a工龄段较高。结论该厂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物理因素)接触限值,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血压及心电图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