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地铁2号线东方路车站东,西两端头井为例浅述车站围护结构上圈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减少地下墙体位移和地下墙渗漏水的作用,并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地下墙上增设圈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海珠广场车站基坑深达24.5 m,是目前广州地区最深的基坑.基坑所处地层十分复杂,有较厚的淤泥层和细砂层,基坑支护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文章介绍了该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的选择原则以及地下连续墙和钢管支撑的设计要点,对半土半岩地层地下连续墙插入深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钢管支撑杆件标准化和制作、安装、维修一体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地铁2号线东方路车站的装修设计为例,针对地铁车站的装修风格及选材提出一些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地铁2号线(R2线)西延伸段工程虹桥临空园区站是地下二层车站,概述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与人防功能相结合、出入口及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布置。  相似文献   

5.
地下连续墙技术起源于欧洲,其用途十分广泛,用于建筑物地下室、地铁、隧道、码头、防渗墙、挡土墙等。特别是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以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建筑基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基础深度也越来越深,地下连续墙具有适用于复杂施工环境和多种地质条件的基坑支护工程,其整体性、抗渗性较好,对周围环境污染少,施工成本低廉等特点,因而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天河客运站为工程实例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东方路下立交工程从地铁2号线隧道上方2.6m左右的位置斜穿通过,土体开挖深度达到6.3m,卸载超过11t,对地铁2号线运营安全影响较大,施工难度大和施工风险较高。根据地铁保护要求,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对此做了深入的工作,使工程顺利完成,确保了地铁安全。  相似文献   

7.
地铁运营隧道上方深基坑开挖卸载施工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淮海路车站的北风井基坑工程位于运营中的1号线区间隧道上方,基坑挖土深度9.1m,隧道上方因土体开挖引起的卸载达16t。根据计算分析,若不采取特殊设计施工措施,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将不能满足地铁安全正常运行。地铁运营单位、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改进设计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跟踪监控,克服诸多困难,在工程进展顺利的同时保障了地铁安全。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为地下4层岛式车站,是在缺失⑥层土的地质情况下施工的。叙述了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和Z1区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创新技术和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车站施工顺利进行;通过对基坑变形和降承压水等方面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基坑围护加上钢支撑的围护体系已被广泛用于建造地铁车站,在考虑支撑布置设计中,本文就外部条件和基坑宽度、深度等参相同的情况下,对三道支撑和四道支撑二个方案在计算地下连续墙弯矩、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其结构配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淮海路站南端头井换乘节点结构设计,南端头井为地下三层结构,既作为8号线与6号线同车站T型换乘节点,又作为盾构调头工作井,施工采用“一明三暗”逆筑法,在工作井内力计算中,考虑地下墙幅间接缝来模拟墙板的实际受力情况,使计算更加合理,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是地下二层前折返岛式车站,结合该车站建筑总体设计的体会,着重介绍轨道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新课题,以及出入口、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2.
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二期工程南浦大桥站临江侧端头井(东端头井)的结构计算,该端头井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软土质构隧道上下近距离交叠施工的盾构出发井和到达井,也是当前上海市基坑开挖最深的地铁车站端头井,该文对这种特殊类型端头井的设计将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铁三号线与地铁一号线在体育西路站形成立体交叉,三号线的地下三层车站结构穿越一号线的地下二层车站结构.实施此项工程既要确保一号线的安全、正常运营,又要确保三号线车站施工的顺利进行,文章针对采用不同节点结构形式对既有一号线体育西路站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探讨,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作者设计上海地铁2号线东方路站出入的心得,供同行们在今后的地铁出入口设计中作借鉴,参考,虽然出入口结构规模比车站小,但结构设计应与车站等强度,也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铁2号线2222标侨香站施工区离居民区较近,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地质情况复杂,车站外形具有端头大、中间细的特点,施工风险较大。通过采取深基坑施工及相应处理措施,保证了车站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海波  柳伟  李建高 《现代隧道技术》2013,50(1):166-170,176
天津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地铁Z1线,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最大墙深67m,在开挖过程中需穿越最大厚度达18m的粉砂层,且需在寒冷的冬季施工,科学地配置和正确地使用泥浆是保证成槽的关键.根据技术规范和工程经验,设定了本项目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泥浆的性能指标,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了对泥浆质量的严格控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后续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红旗河沟车站是重庆轻轨3号线与地铁6号线的地下换乘车站,也是当前全亚洲建设规模最大的地下暗挖车站.依托该工程,介绍了大型浅埋暗挖洞室主体结构设计方法、支护衬砌设计与施工技术,包括洞群组成、主洞与附属洞的衔接方式、埋置深度确定、主洞断面设计、高边墙式大断面主洞开挖工法、支护类型等;着重研究了十字交叉节点的结构设计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与开挖过程施工力学计算.通过施工过程的力学分析与精细化设计,红旗河沟车站成功建成,相关设计施工方法对今后类似超大型地下洞室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南昌地铁1、3号线中山路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详细分析了1号线采用岛式、侧式及同向侧式站台等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和比选,决定采用1号线为地下二层侧式站台、3号线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的岛一侧“十”字两点换乘方案。同时,对如何形成以地铁车站为核心,为营造系统而有序的商业氛围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时空效应计算理论是近年来我国深基坑计算的新理论;抗隆起计算是决定性地下连续墙人土比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主要介绍了上海地铁中兴路车站围护结构的设计和抗隆起计算,重点阐述了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时空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地铁四号、十号线的换乘站--海淀黄庄站为工程背景,对车站端头竖井采用盖挖与暗挖两种工法施工进行了经济、技术和工期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交通繁忙地段城市地铁车站端头竖井施工工法的优劣选择,其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