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减少轴重转移是充分发挥机车牵引能力的根本措施之一。随着大功率货运机车的发展,近20年来国内外对牵引力作用下转向架式机车的轴重转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明确了非0位最佳牵引点的概念以及如何达到最佳轴重转移的转向架结构参数匹配问题,为机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国内  相似文献   

2.
32t轴重机车转向架设计方案及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设计32t轴重机车3轴转向架,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6轴机车动力学模型,先比较了单拉杆和双拉杆轴箱定位方式对机车非线性稳定性、直线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机车单拉杆轴箱定位方案在直线速度60km/h以下和曲线半径小于400m时,比双拉杆轴箱定位方案具有优势;机车双拉杆轴箱定位方案在运行速度高于60km/h,曲线半径大于400m时,优于单拉杆轴箱定位方案。然后比较了单牵引杆和中心销牵引方式对机车轴重转移、直线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单牵引杆可以实现最佳黏着利用率94.12%,但是采用中心销牵引方式,机车的黏着利用率也达到92%。两种机车牵引方案直线和曲线通过动力学性能差别甚微。  相似文献   

3.
在SS5型电力机车空转性能试验时发现,机车牵引时,各轴左右一系簧的变形量不相等。而按一般的轴重转移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时,得不到上述结论,为此本文以SS5型机车为例,从机车各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入手,对电机空心轴架悬式两轴转向架机车的轴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了与试验相同的结果,本文的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轴式及悬挂型式的机车轴重转移计算,计算表明,SS5机车不仅有轴重转移,而且左右也会有轮重的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由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HXD2F型30t轴重电力机车转向架的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总结了其轮对、轴箱、驱动装置、构架、悬挂装置、牵引装置、基础制动装置和附属装置等主要部件的设计结构和技术特点,有助于对30t轴重机车转向架系统的了解,对大轴重机车转向架系统的研制也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由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HXD2F型30t轴重电力机车转向架的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总结了其轮对、轴箱、驱动装置、构架、悬挂装置、牵引装置、基础制动装置和附属装置等主要部件的设计结构和技术特点,有助于对30t轴重机车转向架系统的了解,对大轴重机车转向架系统的研制也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A-1-A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和理想牵引高度的计算方程,由此对DF4C机车、某A-1-A轴式试验机车及DF4的轴重转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通过单一变量法分析了各参数对A-1-A轴式机车黏着利用率的影响。经计算,A-1-A轴式机车的黏着利用率随着轴重、轴距、一系刚度、电动机偏距等参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轮周牵引力、牵引中心高度、二系悬挂组间距、二系刚度、车轮直径等参数的增大而减小,而牵引拉杆长度、转向架中心距及车体总长等对A-1-A轴式机车黏着利用率的影响很小。A-1-A轴式机车的理想牵引高度H0=0,且存在最佳车钩高Hg0,可使A-1-A轴式机车的黏着利用系数取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1.SS3型123号机车相控和转向架改造 SS3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生产的主型机车,由于是十多年前设计定型的产品,其技术性能已不能满足当代运输需要,主要是粘着利用系数不高,故障率高。在用户支持下,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铁路局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联合改造了SS3机车。采用相控调压代替原调压开关级间调压,并采用两转向架分别供电的主电路结构;电子控制柜采用80年代新技术,并增加空转保护;采用加馈电阻制动,扩大电制动范围;采用平牵引拉杆降低牵引点高度、减少轴重转移。1991年6月三单位在马角坝机务段共同改造123号机车,同年7月投入试运获得成功,11月进行牵引试验,证明改造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粘着利用比原SS3机车提高10%。经过10个月共12万公里的运行考核,牵引电动机和电子系统故障率大大降低,深受用户欢迎。SS3123机  相似文献   

8.
坡道对机车轴重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了两种方法对东风8B型机车在坡道上的轴重转移进行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简化分析法与精确分析法所得结果非常接近。还对CKD6D型机车、东风9型机车及电机空心轴架悬式转向架机车在坡道上的轴重转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机车牵引力相同时,坡道对机车轴重转移的影响很少,在工程上可不予考虑。但如果在坡道上机车承担的车钩牵引力与平直道的车钩牵引力相同,则轴重转移会有少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牵引模式对C0-C0架悬式机车粘着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牵引装置不同布置方式进行比较,指出机车的轴重转移量以车体中央截面成对称分布,对应轮对上的粘着质量利用率之和为定值;并提出牵引点高度对机车粘着性能影响较大,而牵引装置布置方式对其影响较小,机车设计时需根据悬挂特性选择合适的牵引点高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荐一种函数化了的转向架牵引中心高寻优算法。由此改编成的BASIC程序,为各种机车多方案轴重转移计算提供了一种通用、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刚体多体动力学理论,考虑含牵引电机与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建立某型HX重载电力机车三维动力学模型。同时,推导了该型采用抱轴式对称布置牵引传动装置的重载电力机车的轴重转移理论解析计算公式,计算获得了准静态工况下该型重载电力机车轴重转移结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解析计算公式能够比较准确地获得2(B_0-B_0)轴式机车抱轴式对称布置牵引传动装置的轴重转移结果;此外,在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影响后,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与理论解析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反映实际运行过程中机车的动态轴重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转向架式机车的驱动装置、车体支承方式、弹簧布置及轴重补偿装置对轴重转移的影响,通过数学分析给出计算公式和图表。文中列举了几种机车的计算实例,并附电子计算机的计算程序。全文共分四部份:1) 驱动系统介绍及其影响;2) 车体与转向架间力的影响;3) 荷重变化的图示法;4) 补偿装置的影响。上述四部份,本刊将分期介绍。本期先介绍第一部份。  相似文献   

13.
25t轴重机车转向架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t轴重机车牵引重载快速列车,其转向架设计应注意减轻轮动作用力,充分利用粘着,文章探讨转向架的结构设计,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美机车制造商EMD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它的66型机车的改进型机车以适用于欧洲大陆货运市场,这种六轴式的66EU型机车(表1)将符合最新的欧洲互用性技术条件(TSI),它装用的带电子燃料喷射的12N.710G3B-T2型柴油机将达到欧洲3a级排放标准。柴油机驱动TA12/CA9型交流发电机,后者向IGBT逆变器供电,并通过它们给6台A2916—8型三相交流牵引电动机供电。机车转向架经过改进设计,具有轻量化和最佳轴重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新造的机车要进行全面的动力学性能试验,以确定其对线路的作用程度,并与运用中需要更新的机车进行对比。本文介绍了货运机车车架走行部各种结构和主要参数,如轴重、转向架型式、牵引电动机悬挂方式、车体与转向架联接方式等对线路动力负荷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6.
自从通用汽车公司机车部(以下称EMD)在1993年推出了三轴径向转向架以后,已有3000多台采用此项技术的重载货运内燃机车投入运营。这种径向转向架应用在交流和直流传动,牵引功率范围为2940-4410kW的内燃机车上。除了在北美将该项技术应用在轴重为30t的重载机车上,EMD还在国际上将该转向架新技术应用在轴重为21t的机车上。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型低位推挽式单牵引杆机车牵引装置,主要由构架牵引杆、车体牵引杆、端梁辅助吊挂连杆、牵引销、橡胶关节和法兰组件组成。端梁辅助吊挂连杆由井字形连杆体和4个弹性拉杆组成,下端两个连接牵引销,上端两个分别安装带有轴承和轮缘的滚轮,安装在箱式滚道内,构成活动式吊挂结构,消除了原设计吊挂连杆对机车转向架转弯的影响,明显改善转向架的转动性能,大大减少车轮轮缘和踏面的非正常磨耗。该牵引装置还将三轴C0式转向架构架牵引杆加长,转向架构架牵引点设在2、3和4、5轴之间,由牵引力或制动力产生的横向分力比原设计减小近1/3,可减少车轮轮缘和踏面磨耗。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大跨线旅客运输对牵引机车的要求,提出了A-1-A轴式搭配独立制动轴驱动制动单元弹性架悬的机车转向架技术方案。通过质量分配分析、牵引计算及动力学分析,验证了该转向架方案在实现17 t以下轴重及低簧下质量的同时,能够满足首尾推挽牵引14节客车,以最高速度250 km/h运行的要求;动力学性能满足既有线与高速客运专线的运用要求,速度210 km/h时的轮轨动作用力水平与CRH2动车250 km/h时相当。  相似文献   

19.
大秦铁路使用的HXD2型交流电力机车牵引万吨重载列车,转向架中的轴箱拉杆球铰橡胶面发生鼓出,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运行安全。文章对轴箱拉杆球铰橡胶面鼓出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SS7型电力机车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特点,以及机车的轴重转移,直线运行横向稳定性能和动力曲线通过性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