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玲 《川汽科技》1998,(1):45-47
本文介绍了1992-1996年间,美国特别是其通用、福特及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生产状况和销售状况。美国汽车市场1992年开始反弹,1993年正式回升,1994年继续上升,1995年有所下降,1996年又有所增长,这5年的汽车销售量依次为1312万辆、1420万辆、1510万辆、1480万辆、1520万辆,随着市场好转,其产量与销售额,以及利润地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2.
1994年中型载货汽车在汽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下,产销基本保持1993年水平,在整个汽车市场中仍起着“大盘”稳定的作用。1995年中型载货汽车市场仍将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企业面临的机遇小于困难,汽车市场的需求资金供给不足。预测1995年汽车市场需求量约为145万辆,下半年中型汽车市场有可能好转,但中型载货汽车市场份额将减少到24% ̄25%,产销量可达34 ̄35万辆。中型汽车价格保持稳定,载货汽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1994年我国汽车市场具有稳定的需求基础。汽车保有量可望达到900万辆,汽车市场将呈现持续稳定的市场容量特征,轿车需求比例明显上升的需求结构特征,私人汽车市场迅速扩张与交通运输门汽车市场严重萎缩的市场分布特征。1994年的汽车需求不会与1993年有很大差别,汽车总需求量有可能达到140-150万辆。  相似文献   

4.
1992-1993年,全世界汽车销量和产量持续下降,处于低迷状态。1994年,世界市场对汽车的需求达4900万辆。预测今年几年,世界汽车工业前景看好,1996年世界汽车市场的总需求量可达5500万辆。今年数年内,北美、西欧和日本市场不可能再出现快速增长,但欠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将会持续高速发展。最大的增长点将会出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5.
《汽车工业研究》1995,(2):33-36
1994年我国轿车市场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呈低速增长态势。总产量可达25.5万辆,销量约为24.5 ̄25万辆。存在轿车整体市场小有起色,具体品种畅、滞并存,价格总体水平回落,购车者结构发生变化及轿车需求潜力大和实现低等特点。1995年宏观环境将拉动轿车市场适度增长,轿车需求可达32.5万辆,计划产量40万辆,轿车价格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日本1985年以来的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发展状况,详细地介绍了1992 ̄1994年期间日本汽车销售量、国内汽车产量及国内汽车出口量的变化状况。分析了目前日本汽车工业的三大研究课题: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在发生变化;汽车需求与生产的地理位置,以及经营战略在发生变化;汽车及汽车工业造成新的安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60年代以前,泰国的汽车全部依赖进口。为改变这种状况,泰国开始与美国和日本厂家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配厂,希望从组装起步,逐步过渡到自制国产汽车。 自70年代起,泰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汽车年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0万辆的创记录水平。 80年代初期,泰国汽车市场有了持续平稳的增长。1980年汽车销量为8.8万辆,1981年上升到8.93万辆,1982年又平稳地上升到9.1万辆。1983年突升到11.8万辆,比上年增加29.7%。但进入80年代中期,泰国的经济衰退使汽车市场疲软,产量和销量都跌入低谷。1985年的销量跌到8.6万辆,比1984年的11.4万辆  相似文献   

8.
借助电子计算机,采用直接实施时序外推预测和开展间接性的关联分析预测的方法,对我国汽车市场1995 ̄2005年的总保有量、总需求量及其重、中、轻、微型汽车和轿车市场的保有结构、需求结构进行系统地定量分析。预测1995年我国汽车市场总保有量约为1020万辆,2000年为1855万辆,2005年为3370万辆;1995年我国汽车市场总需求量约为145万辆,2000年为275万辆,2005年为530万辆。  相似文献   

9.
在1997年总体汽车市场低速增长的环境下,微型汽车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1998年微型客、货车市场将延续近几年的趋势,稳步增长,市场需求量在41 ̄43万辆之间,其中微型客车为24 ̄27万辆,微型货车为16 ̄17万辆微型客车的增幅仍将高于微型货车的增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韩国汽车生产发展很快,1993年其产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超过150万辆。汽车出口在经历1989 ̄1990年在下降期之后,从1991年开始加速增长,到1993年出口量超过了198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90年代之后,韩国的汽车制造者在西欧市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国内市场上,1986 ̄1993年,其国内汽车销售量平均每年增长25%,其中增长最大的是轿车。但近年汽车进口并没有增加。按讲  相似文献   

11.
美国汽车话百年张清慧1美国汽车一百年美国的汽车工业是传统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920年美国拥有客货汽车924万辆,相当于中国1994年拥有的汽车总量(942万辆)。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时代。a.由分散到集中为托拉斯时代从1890年到1910...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配件》2005,(50):15-15
美国IBM商业咨询服务公司和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30日公布的一份联合研究报告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将超过美国。报告说,中国的小汽车产量已从1993年的22万辆上升到2004年的234万辆,预计到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德国,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相似文献   

13.
车界动态     
美国汽车市场2004年10月,美国汽车市场共销售汽车133.5万辆,同比增加2.2%。其中轿车销售59.9万辆,同比增加2.0%;皮卡和SUV销售73.5万辆,同比增加2.4%。从地区来看,美国3大汽车公司销售24.5万辆,市场份额由去年的44.2%下降到40.9%日本汽车公司销售23.9万辆,市场份额上升了3.3个百分点,为39.9%;欧洲汽车公司共销售7.8万辆,占13%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韩国汽车公司销售3.7万辆,占6.2%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汽车市场运行的新特征表现为生产保持平稳态势、进口保持相当规模、市场需求并未冷却、结构市场畅滞分明等,其原因主要受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经济投入规模、经济体制改革、市场规律作用及政策因素的影响等,据预测,1995年汽车需求总量为135~140万辆,销售量要达125~130万辆,1995年下半汽车市场可望出现较明显转机,并呈现显著增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预测1996年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步适度升温,汽车需求保持中等幅度增长,总需求为160 ̄170万辆,增幅为14%左右。以此为基准,对我国1996年汽车品种结构市场、区域汽车市场、私人汽车市场及出口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2004年的汽车政策年。2005年的汽车调整年.汽车工业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7.
1950年原西德轿车产量为21.6万辆,1970年上升为352.8万辆,其中实现了汽车和轿车的普及。1995年德国轿车保有量已达4050万辆,是世界上轿车最普乃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0年该国轿车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韩国汽车工业起步略晚于中国,进入80年代,产量开始迅速增长。1986年轿车开始进入家庭,1994年基本实现了轿车的普及。1995年该国汽车工业跃居世界第5位。1987年保有量可望突  相似文献   

18.
1992年美国的汽车需要出现反弹,汽车销售量达到1286万辆,生产量达到970万辆。三大汽车公司开展积极的经营战略,经营效益有所提高。通用公司计划在1995年之前削减50亿美元的成本、减少50%的股息、卖掉下属零部件供应店、削减人员、调整统一车种,福特公司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对车种进行改型,计划三年内推出12种新车型。克莱斯勒公司将原来用五年时间开发新车的进程缩短到三年,计划在1997年之前投资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汽车市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宏观大环境为1998年汽车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汽车市场改观的力度不会太明显。1998年,汽车总需求量在160 ̄170万辆之间,汽车产量在165万辆左右,轿车将是推动汽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微量车将是汽车市场的另一个主要需求增长点,中型货车需求量将在1997年的水平上有所浮动,轻型车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私人汽车需求将继续增加,而非私人汽车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滑,进口车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时代汽车》2011,(8):108-108
目前有一位大机构领导说,我国汽车年均产销量突破5000万辆甚至更高将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我就有疑问!这5000万辆是从哪来的,中国的土地、交通、能源、停车设施能否支撑年5000万的增长,汽车市场一定会有一个顶点,如同美国1700万辆一样,中国汽车市场不会从1800万辆的年销量无休止地增长。(罗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