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碴轨道是铁路的传统结构,它具有弹性良好、价格低廉、更换与维修方便、吸噪特性好等优点。基于这一情况,许多专家认为,从经济角度和维修管理角看,我国铁路250km下都采用有碴轨道。有碴轨道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等部分组成。钢轨直接承受由机车车辆传来的巨大动力,并传向轨枕;轨枕承受钢轨传来的竖向垂直力、横向和纵向水平力后再将其分布于道床,使道碴重新排列,保持钢轨正常的几何位置,并通过道床将作用力扩散传递于路基。因此,有碴轨道铁路道床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轨道结构随机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影响,采用Wilson-θ数值积分方法,得到了列车荷载作用下轻轨系统轨道、道床的垂向动力响应特征,并做了相应的功率谱密度估计.结果表明,钢轨的垂向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区域,道床的振动能量则主要集中在100 Hz左右.  相似文献   

3.
秦亮  黎中文  刘龙卫 《隧道建设》2010,(Z1):433-437
合理的井底车场布置及可靠、高效的立体转载系统(碴仓)是有轨斜井发挥最大运输工效的强有力保障,在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象山隧道3#斜井整个井底有轨运输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中,详细论述出碴通道与井底碴仓的建设及轨道的铺设,通过不断的实践及经验总结,掌握各部位施工的控制要点及影响因素,并在施工中提出相应的解决处理措施,确保有轨运输系统井底部分的布置更加完善,建设更加有序、快速。  相似文献   

4.
杨怀强  陈建国 《隧道建设》2010,(Z1):355-359
无碴轨道整体道床测量作为无碴轨道施工的关键工序,通过引进国外无碴道床施工测量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轨道的高平顺、精确的几何线性参数以及达到快速施工测量的目的。结合温—福铁路飞鸾隧道无碴整体道床施工测量实践,介绍测量人员、设备配置情况及采用简易的轨排架粗调测量控制方法,确定固定的测量流程与轨检小车相结合、无碴轨道施工测量控制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既确保了长大隧道无碴轨道精度要求,又实现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台湾因人口集中都会区且道路年增率远不及车辆年增率,形成都会区内及城际道路交通日益频繁与拥塞,台湾目前陆运交通主流与世界趋势相同,主要以轨道运输系统为陆运交通主要解决方案,同时近年来在降低环境污染及增加能源使用效能之呼声下,更使得铁路运输亦再度成为最佳解决方案.近年来台北捷运系统中和线古亭站穿越民房下方潜盾隧道段、维修线中华路区段及板桥线西门站至龙山寺站地下隧道,沿线接获越来越多居住其上的居民对振动噪音污染生活质量之抱怨与不满,同时因民众环保意识的日渐抬头,民众对捷运行驶的噪音愈来愈不能忍受,噪音陈情的地点也愈来愈多,目前虽采取许多改善措施,但似乎不能满足沿线居民的需求.此篇论文即针对轨道运输系统中台北捷运地下隧道分轨道噪音之成因进行分析,并经分析评估,拟定出各轨道噪音案在地下隧道的防治对策,并对部分防治对策做-长期监测,并对部分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比对,厘清对策与成因在理论上及实务上之成效比对,从而进行设计上之回馈,以提供轨道运输在环境噪音防治之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轨道运输系统地下场站之消防安全长久为岛内外所重视之公共安全,本文藉由探讨轨道运输系统地下场站之火灾特性与境况分析,分析地下场站可能火灾情景,并针对台湾现行轨道运输系统之消防安全设计适用「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实务问题,参酌美国国家防火协会NFPA 130 Standard fox Fixed Guideway Transit and Passenger Rail Systems、欧盟UNECE隧道规章、日本地下铁相关标准等,提出建议与对策;另依据「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为基础,以铁路地下场站及隧道为主要对象,拟定「铁路隧道及地下场站防火避难设施及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规范)」条文草案.该草案已由灾害防救委员会所推行之「公共安全管理白皮书」执行项目进行列管,刻正进入立法程序,为台湾地区之轨道运输系统地下场站提供专用、适当之法规依循.  相似文献   

7.
台湾近年来新兴轨道运输系统方兴未艾,都市轨道运输系统,因其路线多经过都市闹区,故常采用地下型式兴建,当发生意外事故或灾变时,乘客能否安全逃生必须倚赖系统对隧道内与地下车站之乘客安全疏散所设计的逃生设备及事前完备规划的操作程序;目前台北捷运系统在隧道段及地下车站之灾害处理对策部份,已属成熟,由于台北捷运系统为台湾都会区轨道运输系统最先施作者,其规划设计除参考国外捷运系统之相关规划设计准则外,并融合台北都会区域活动特性而订定了台北捷运系统地下隧道乘客逃生操作程序,本文将台北捷运系统规划隧道安全疏散程序及地下车站乘客疏散原则,作一全面性说明及分析,希望能提供国内其它轨道运输隧道系统安全规划之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路基防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探讨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防排水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线下工程工后零沉降建设理念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客运专线有碴轨道对线路的平顺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秦沈客运专线施工中首次提出了"工后零沉降"建设理念,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线下工程的沉降所引起的轨道永久变形做出更加严格的限制,设计和施工中以"工后零沉降"为追求目标,将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控制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0.
重轨或轻轨系统的噪声及振动已经成为铁道工程师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详述了降低由空气和土地传播的噪声的主要方法及不同类型的减振轨道。描述了将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近期所进行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台北捷运系统之陆续发展,不论是捷运系统的新建设或其他工程之兴建,近年来常遇到与既有或兴建中之捷运建设近接施工之状况。在计算机软件尚未发展成熟的时代,面对近接施工的课题,往往仅能藉由早期施工所累积的经验进行研析。而今,计算机运算效能日益提升,复杂的土壤结构互制行为已能藉由功能强大的商业软件加以模拟及分析。本文主要探讨近年来捷运工程4种不同类型之近接施工案例,在这些案例中,皆使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并藉由分析之结果研提相关因应措施,其中部分已施工完成之案例,将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对,显示二者颇为接近,且保护措施亦达预期之功效。由此可知未来面对复杂之议题,采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可获得合理之推估。期藉由这些案例初步探讨及研析结果,提供尔后类似案例之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进志 《隧道建设》2011,(Z2):62-67
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为一种新型轨道,属于"四新"项目,对施工提出了很高要求,尤其是对轨道几何形位和道床板混凝土等关键环节的质量要求更高。通过阐述向莆铁路夏茂隧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精调、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组织等关键施工技术,提出并分析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轨排精调测量作业是无砟轨道施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通过精调作业来控制轨排线型达到规范要求,保证轨道的几何形位准确及轨道平顺性是精调作业要达到的目标;2)精调作业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测量原则和程序进行,如定点定位、两点一线、顺序进行、由远及近及反复测量、多次调整、先大后小、步步接近的测量原则;3)道床板作为无砟轨道结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无砟轨道结构的性能,以及将来长期运营,是满足使用功能的根本要求;4)达到道床板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重要设计指标,除严格对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拌合、运输等质量控制外,还需在施工现场对其浇筑准备、工艺、振捣、收面、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检测;5)选择先进、成熟的施工方案及专业设备进行施工组织是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进度的前提和关键,轨排框架工法是当前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较为先进的技术,便于实现钢轨的精确定位、作业标准化、施工机械化、检测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及确保工期。  相似文献   

13.
有轨斜井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明 《隧道建设》2010,(Z1):498-502
新建龙厦铁路象山隧道采用3个有轨斜井施工正洞,象山隧道有轨斜井长度长、坡度大、承担正洞运输任务重,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本文通过对机构、人员责任落实及制度系统、提升机系统、钢丝绳及连接装置系统、轨道及矿车系统、信号系统的研究,建立健全安全体系,以期进一步提高有轨斜井运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长公路隧道空间潜藏之危险可能造成重大灾害之伤亡及交通运输路网系统功能失效,其空间内之安全防灾系统及防灾应变作业必需经过严谨的考量,以因应其空间之复杂及防灾功能性要求,故于灾害管理信息整合及应用上也更趋重要。救灾工作系与时间在赛跑,对于时间延迟的影响,是整体防灾目标达成之关键因素;然救灾仅以灾害后果之情境来模拟,恐无法展现各系统因果关联与灾害信息滞延之后遗症影响,此外对于救灾工作跨组织协调、应变工作派遣、救援资源、疏散避难等面向,皆无法完整真实反应防救灾系统。有鉴于此,对于长隧道空间之防灾及安全管理应谨慎进行评估。本文系以系统思考为出发点,考量长公路隧道具有空间复杂、跨领域防灾知识及科技研究限制等特性,针对系统内具时间延迟特性进行灾害冲击探讨,藉由各子系统之因果关系,探究灾害防治问题与灾措施,最后结合长隧道空间灾害信息,尝试以系统性结构建立定性分析模型,希冀本文研究内容可强化灾害防治工作与救援策略,并避免灾害带来的后遗症累积,而所提出之灾害管理之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未来系统建立动力模式与进行风险管理之基础建立。  相似文献   

15.
地下机械式之掘削效率乃为进度、成本及品控之关键要因,一般工程思考皆多考虑工法与机型对应各类不同地层之"可挖性"作探讨,即针对地质材料选择适应之切削面盘,鲜能再对地盘——机械开挖互制行为作一"适确性"研析,而本研究先由微观之量纲分析及力学尺度探讨并建立指标,运用至巨观推力、扭矩之施工良窳、可挖性及正常施作或异况破坏之分析。机械式掘削接触地质与产生之互制行为相异性极大,故由地质破坏特征作为切削地盘材料之分类,藉此提供该广义式之探讨方针;其次在施工判准所建立之可挖指标上,使用量纲分析方法进行具代表力学行为之因子解析,作为建置指标的依据;再者,应用现场调查以资搜机械式开挖所量测的推进力系数值,进而佐证其适确性,最终完整研析机械式掘削开挖之行为与可挖性指标之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台湾近10年来之重大山岳隧道工程进行概述,并分析近期隧道工程所面临之挑战,继而就所衍生之相关课题及相关隧道技术发展进行探讨,最后展望台湾未来隧道工程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台湾目前机场捷运、台电输配电地下管道、科学园区地下污水管道等多项工程采用卵砾石层潜盾隧道,惟既有文献显示,土层潜盾隧道钻掘引致地盘行为已多所研究,台北捷运已发展隧道钻掘引致地表沉陷槽预估公式,而卵砾石层潜盾隧道之相关研究较少。基于卵砾石层潜盾隧道在建工程及未来应用日渐增多,显示其研究之重要性。以机场捷运计画桃园国际机场路段CU02A标工程为例,以其潜盾隧道遭遇卵砾石层及已穿越路段之防护及变形抑制措施,包含一般路段之背填灌浆及预铸环片,以及高风险区段(如穿越滑行道等)之机上灌浆、加强背填灌浆、二次灌浆及预铸环片等,藉由施工一般监测及自动化监测结果,分别探讨一般及高风险区段隧道钻掘对地盘变形行为影响,并经由其结果之交叉比对,探讨变形抑制措施效果,以期回馈潜盾设计施工参考。最后,亦藉由既有施工与监测资料,尝试印证设计阶段之设计考量,阐述设计理念与施工实务之结合与回馈。  相似文献   

18.
一般土木结构之维修补强技术已有丰硕成果,惟因隧道埋置于地下,结构具高度静不定特性,衬砌异状种类甚多,程度不一,肇因的诊断十分复杂,衬砌受力的型式、大小与变异难以完全掌控,一般土木结构之维修补强技术常无法直接运用。面对亟待维修补强或加固作业的隧道比例持续升高,实有必要针对隧道维修补强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阐述隧道维护管理观念,接着探讨隧道维修补强之考量因素与设计流程,其次搜集汇整欧美及日本隧道维修补强之工法与技术,并按异状产生之现象及原因分为衬砌劣化或剥落、渗漏水、外力变化等3大类说明其可供选择之对策工法,最后以台湾数个实际案例研析各项工法与技术之适用性,以提供未来类似隧道维护工程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