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为满足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层次旅客需求,进行轨道交通网络的分层设计实现交通一体化,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中两个直辖市北京、天津、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共13个城市的铁路客运枢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铁路客运枢纽类别划分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铁路客运枢纽划分的指标进行量化和对指标在2020年的数值进行预测,然后分别采用基于虚拟最劣解和灰色关联度的加权综合理想解法和基于立方群准则聚类法对京津冀城市群铁路客运枢纽进行类别划分,提出3个层次的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2.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快速发展建设,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模式下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未来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功能布局具有交通隐形化、空间一体化、衔接无缝化、管理集中化、服务智能化等新特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但整体效率不高,各种交通方式由于条块分割等衔接不畅,枢纽功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分析其布局模式的选取,以交通需求预测为依据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规模测算,考虑枢纽的复杂度、关联度并构建布局优化模型设计其布局方案,探讨站城融合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布局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铁路的兴起发展、衰败与复苏,铁路客运枢纽设计理念由单纯的交通功能向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的方向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功能相应叠加。通过国内外典型铁路客运枢纽案例的分析,回顾了国内国外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沿革,总结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和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演变的几个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客运需求变化、城市化进程、综合交通体系的变革、科技的发展都是客运枢纽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杨飞  贾俊芳 《综合运输》2021,(2):47-51,65
站在运输服务设计的角度,以增强旅客换乘出行体验为目的,提出“人、行李分离”的换乘服务理念,并基于该服务理念设计铁路客运枢纽内同站和异站换乘的方案。异站换乘方案设计时,提出铁路专用车的概念,打造一种全新的换乘模式,满足旅客换乘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吸引旅客主动换乘。最后,从心理和生理舒适性两个角度对换乘服务理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行李分离”服务创造了旅客换乘出行附加价值,提高了旅客的换乘出行体验感。  相似文献   

5.
顾民  潘亮 《综合运输》2021,(2):59-65
本文对高铁客运枢纽区域内步行交通的影响范围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提出在站城融合理念下,步行交通是高铁客运枢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利用开源数据,对比我国京沪高铁沿线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以及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东京站、名古屋站,分析枢纽步行交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站城融合背景下枢纽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重点和指标体系,为高铁客运枢纽实现站城融合、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供有效的导向服务是提高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型交通枢纽内旅客寻路困难现象出发,首先分析了枢纽环境与旅客行为特征,进而对导向服务设计的层次进行了界定,最后探讨了导向服务设计的策略,以期为完善综合客运枢纽旅客导向服务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交通流线设计是关系客运枢纽交通功能实现的关键问题。当前建筑与交通两个学科领域共同推进的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分阶段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学科壁垒"现象。该现象的存在使得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中一些底层的基础性规律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并导致我国客运枢纽在从单一运输方式客运站向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工程设计实践中的困惑与运营实践中的问题。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中"学科壁垒"现象的揭示,有助于运用跨学科视角,推进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2013年前三季度,公路客运受铁路分流影响明显,重点联系公路客运站数据显示,7月份至8月份运行趴离400公里及以上线路客运量下降12.5%。凋研中,旅客对出行府式的心理需求出行呈现全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引导指示标识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综合客运枢纽内部乘客集散。本文定义了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系统效能,总结其与效率的差异,分析影响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系统效能的因素,并以效能优化为目标,研究引导指示标识的优化设置问题,提出提高系统效能的标识设置对策,以期为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站城融合”理念的提出,高铁枢纽建设逐步形成铁路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反哺铁路建设的双赢局面。在枢纽智慧化建设的推动下,本文以南京北站为例,分析了站城融合背景下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经济区各空间圈层的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从进行高效智慧交通引导的角度出发,对其经济区内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了框架和功能设计,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模型解析层和功能应用层的智慧交通系统框架,并详细介绍了六大功能子系统的亮点,以提升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经济区的智能化、信息化、多样化、个性化、协同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轨道交通车站内客流快速疏散,避免因乘客滞留造成站内乘客出行效率低以及大客流压力导致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导向标识的设置原则及功能进行描述,依托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分析行人寻路行为机理及出行特征与导向标识序化设置间的关系,研究导向标识的序化设置,依据行人在不同交通设施的步行速度及信息处理时间,并提出在站内停顿点数量较多的通道、楼梯口及闸机处设置导向标识的位置,进而对导向标识的设置进行人性化和合理化的优化设置,对轨道车站内停顿点位置进行导向标识的合理布设,以快速引导行人进行出行决策,减少停顿点数量。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planning process of the passenger railway service in light of the recent railway market changes. In order to do so, we introduce the Passenger Centric Train Timetabling Problem. The originality of our approach is that we account for the passenger satisfact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timetable. We consider both types of timetable(s): cyclic and non-cyclic. The problem is modeled as a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ILP) problem with an objective of maximizing the train operating company’s profit while maintaining ε level of passenger satisfaction. The model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conflicts between trains and does not adjust dwell times at stopping stations among the lines. By solving the model for various values of ε, the approximated Pareto frontier is constructed. The analysis, based on an experiment using realistic data, shows that an improvement of passenger satisfaction while maintaining a low profit loss for the railway company can be achieve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passenger congestion illustrates a quantitative evidence that the non-cyclic timetables can account better for high density demand in comparison to cyclic timetables.  相似文献   

13.
郑西客运专线秦东大断面黄土隧道防排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工程实例,针对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技术标准高和质量要求严等特点,就如何解决大断面黄土隧道防排水设计和施工中的难题进行了总结,对类似工程施工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路客运峰谷现象明显,在运能、运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客运高峰期(如春运)的交通需求是政府和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现有的政策并没有使有限的客运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给能源和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较系统地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论述了建立班车报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客运线路的调查,对公路客运班车报停制度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及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在实现网络化运营后出现的一些新特征,介绍了客流变化的新动向和新情况,同时,对于在网络运营中,如何把握运营规律、挖掘客流潜力、提升客流强度、提高投资回报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可供在建轨道交通的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人、车、路、环境及管理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我国农村客运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农村客运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当前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实际,分析了影响农村客运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加大投入、抓好规划和建设、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道路客运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城乡道路覆盖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的生产特点,以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为研究对象,将其应急处置对象分为运输在途不安全因素及不同态势突发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驾驶员和客运企业应对不安全因素和突发事件的系列规范,规范了驾驶员的安全行车要求和现场应急处置,以及客运企业的应急响应流程和响应措施。对进一步提升驾驶员和客运企业应对不安全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降低城乡道路客运安全事故发生率及事故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客运量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对客运量进行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分别介绍了灰色系统法、时间序列法、Elman神经网络及组合预测的方法原理,并以兰州市公路客运量为例,运用灰色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组合模型进行客流预测,验证了该组合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