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新闻     
中国4月新船夺得全球冠军据英国克拉克松机构的最新统计,4月份全球新船订单成交153艘、1 635万DWT。其中,中国造船企业订单达794万DWT,占全球新船接单总载重吨的48.6%,夺得单月全球冠军。据克拉克松机构统计,今年头两个月国际造船市场新船订单量为637万修正总吨,比去年同期的1 000万修正总吨下降36%。对于中国船企订单量而言,更是下滑明显。据统计,头3个月份中国新船成交量分别为97艘、27艘、29艘。  相似文献   

2.
《船舶工程》2013,(Z1):133
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1~6月,全球新船成交1666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9.5%。1~6月,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在内的世界主要造船国家新接订单量增减不一。其中,中国船厂承接新船订单347艘、657万修正总吨,同比分别增长31.9%和71.5%;按修正总吨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9.5%,列居世界首位。韩国船厂承接新船订单184艘、600万修正总吨,同比分别增长54.6%和60.8%;按修正总吨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6%,位列世界第二;接单金额为185.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产品     
●中国船企手持订单首占全球十强四席据克拉克松统计,截止7月底,大连船舶重工手持订单108艘、316.6万修正总吨,居全球第6位;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手持订单79艘、236.3万修正总吨,居第8位;江南长兴基地手持订单79艘、225.7万修正总吨,居第9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手持订单86艘、217.5万  相似文献   

4.
媒体链接     
《船舶工程》2009,31(5)
综述全球手持新船订单创新低2009年8月份全球手持新船订单创2007年6月以来的新低,8779艘,1.647亿修正总吨。自2009年初以来,全球手持气体运输船的订单下降了28%,油船的订单下降了21%,集装箱船订单下降了19%,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克拉克松机构的最新统计,4月份全球新船订单成交153艘、1635万DWT。其中,中国造船企业订单达794万DWT,占全球新船接单总载重吨的486%,夺得单月全球冠军。据克拉克松机构统计,今年头两个月国际造船市场新船订单量为637万修正总吨,比去年同期的1000万修正总吨下降36%。对于中国船企订单量而言,更是下滑明显。据统计,头3个月份中国新船成交量分别为97艘、27艘、29艘。  相似文献   

6.
据全球造船和航运市场研究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承接新船订单量为1846艘、4573万修正总吨.其中,中国承接965艘2280万CGT,以近5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韩国承接403艘1735万CGT,以38%的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7.
据克拉克松最新报告,全球造船业手持订单量仅7月份一个月期间就减少了83艘,截至8月初订单共有8,948艘(52,940万载重吨,16,880万修正总吨)。这比年初减少了1,252艘(6,580万载重吨),从数量上计算,比年初减少了12%。7月份新船接单规模出现恢复征兆,共接58艘订单(630万载重吨),占今年总接单量的38%。但截至今年7月的新船接单量换算成DWT,比去年减少了90%。上月新船交付量  相似文献   

8.
1 2002年韩国造船业总体情况 2002年,韩国造船业经历了丰收的一年.新船订单量达到230艘,计759.1万修正总吨,比2001年增长了18.5%,并再次从日本手中夺回世界第一造船国的桂冠.在新船完工量方面,韩国共建造了210艘船,计682.4万修正总吨,比2001年增长了5.9%,创历史新高.新船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5.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8.7%.截止2002年年底,韩国造船企业的手持订单为496艘、计1 707万修正总吨.  相似文献   

9.
据韩国《朝鲜日报》等媒体日前报道,韩国造船界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为944艘、2048万修正总吨,按修正总吨计,同比减少17.2%。其中,中国船企接单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韩国船企接单量降幅较大。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动态     
《广东造船》2012,(5):22-23,72,108
前三季度全球新船订单量呈下降趋势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因全球造船海运市况下滑,全球包括韩国、中国在内船厂的新接订单量都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今年9月,全球船企的新船接单为763艘1434万CGT。以CGT为准,同比(1228艘、2765万CGT)猛降48%。根据Clarkson统计,同期中国船企共获得293艘、498万CGT订单;韩国获得了169艘、520万CGT订单;以CGT为准,韩国订单量稍多于中国。1-9月,中国船企的订单总额为101.91亿美元,韩国为188.955亿美元,约为  相似文献   

11.
造船     
《中国船检》2004,(12):54-55
船舶完工量坐次排定    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日前公布的今年前 3 季度世界船舶市场统计数据显示:船舶完工量,韩国为620万修正总吨,日本为 580万修正总吨,欧盟为300万修正总吨,中国为180 万修正总吨,坐次为韩国、日本、欧盟、中国;世界船舶市场共接新船订单3430万修正总吨,其中  相似文献   

12.
赵博 《中国船检》2023,(10):13-16
<正>从一些排名和计量单位追踪船市活动很简单,但深度挖掘之后会发现,这些数字又叙述着比较复杂的行业发展。根据克拉克森(Clarksons)统计,今年前9个月,全球新造船订单增加1196艘,约合3014万修正总吨(CGT),减除已交付船舶后,同期全球船厂手持订单共计约1.209亿CGT(4298艘)。巨量订单去了哪里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是左右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动力,从这两点来看,韩国和中国船厂显然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船艇》1992,(1)
挪威船舶工业受到海湾危机的不良影响,91年第一季度新船订单仅11艘、5.5万修正总吨。而90年同期达到19艘、6.3万修正总吨。挪威有50家造修船厂,职工8000人,其中较大的船厂属克瓦尔纳尔和乌尔斯廷二集团。挪威有35家船厂从事造船,从渔船到小型油船还有高速双体船和专用船,最大的为3.5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4.
船舶市场     
《船艇》1998,(11)
据统计,今年1—9月份,日本船厂共承接新船订单855万总吨;其中1—8月平均每月接单101万总吨,而9月份仅接单50万总吨,比月均量减少一半。韩国船厂9个月共接新船订单683万总吨;1—8月平均每月为82万总吨,9月份仅有30万总吨。  相似文献   

15.
《机电设备》2013,(2):28
据Clarkson统计,2012年韩国STX造船海洋旗下的15个造船厂共获得了116艘298万CGT新船订单,是全球获得新船订单最多的造船企业。去年现代重工获得了47艘240万CGT新船订单,居第二。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现代尾浦造船分别获得了21艘111万CGT、22艘106万CGT、56艘106万CGT新船订单,韩国这五家造船厂位居2012年度全球新船订单前五名。接下来,Imabari公司获得45艘87万CGT订单、沪  相似文献   

16.
船舶修造     
据有关部门统计,韩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今年1-11月韩国造船企业累计新接出口订单189艘,1220万总吨,同期日本造船厂接单数量为273艘,1100多万总吨。有关人士称,新船订单的激增得益于全球大型油轮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韩国造船业在接单量方面持续领先,5月韩国船企接单量再次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前5个月,韩国船企总体接单量也排名全球第一。根据克拉克森的最新数据,今年5月,韩国船企获得的新船订单量共计15艘、550000 CGT,相当于5月全球新船订单量(35艘、100万CGT)的一半以上。5月接单量排名第二的是中国船企,共计13艘、250000 CGT;虽然中韩两国接获的新船订单艘数相差不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92,(9)
1992年上半年韩国船厂的订单为64万总吨,而1991年上半年的订单为117万总吨,下降几乎为一半。接船舶完工的登记吨位,1992年上半年完工 45艘 195万吨;1991上半年完工57艘船170万吨,增长14.71%。据韩国造船协会报告,1992年6月底手持订单为135艘船643万吨,1991年6  相似文献   

19.
海事信息     
造船shipbuilding〉〉韩国造船稳居霸主地位韩国造船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11月底,全世界造船企业的LNG船手持订单合计数量达到139艘,其中韩国100艘,日本31艘,中国5艘,欧盟3艘。另外,各主要造船国家和地区各种船舶的手持订单(以修正总吨计)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为:韩国占37  相似文献   

20.
《珠江水运》2010,(6):35-35
<正> 近来各地新船下水消息不断,订单形势也十分喜人,据国际权威航运机构CLARKSON统计:全球4月新船订单达114艘(69艘散货船、34艘油轮),价值约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2%,数字是自2009年1月以来的月度最高值。从国家来看,韩国船厂获得了39艘船,中国船厂获得了45艘。江苏熔盛重工与国内最大船舶融资租赁企业民生金融租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