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4片部分应力混凝土(PPC)箱形变截面连续梁的主要试验结果,研究了其静力全过程的特点,并讨论了PPC连续梁弯矩重分布的情况。此外,还对截面塑性极限强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跨PPC变截面连续梁极限强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一座三跨变截面连续梁桥为例,使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桥梁横梁及桥面板结构进行验算。横梁的静力计算分析以平面杆系理论为基础,横梁验算分中横梁与端横梁验算,主要包含:正截面抗弯强度验算、正截面抗裂验算、斜截面抗裂验算。桥面板验算主要包括:正截面抗弯强度验算、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验算。通过计算结果发现,横梁设计在静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与承载力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正常使用阶段与施工状态的稳定性也满足规范要求。分析算例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在荷载作用下,用力法或变位法计算变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挠度相当冗杂。目前,此类平面杆件结构多用计算机来完成内力、变位计算,所用程序都是有限元法编制而成。本文用大家熟知的挠度法来计算变截面连续梁的内力、挠度。此法在求变截面连续梁的挠度曲线微分方程的解时,需用样条函数来完成积分运算。用样条函数来计算变截面连续梁的内力、挠度,只需把变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I_1分段计算(变截面部分分段长视计算精  相似文献   

4.
童兵  张开敬 《中外公路》2003,23(6):75-77
该文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连续梁的裂缝性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铁路和公路桥来说,应将重裂时的裂缝宽度确定为实测值较为合理;比较四种裂缝宽度公式后可知,《PPC规定》的裂缝宽度公式可以用于设计计算PPC连续梁的裂缝宽度,CEB—FIP(70)公式可于初步设计预估裂缝宽度时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预应力二次力矩与一次力矩的关系,用电子计算机算出了九跨以内的等截面、等跨混凝土连续梁预应力二次力矩系数(a_i、b_i)表。利用本表能方便地计算九跨以内的等截面、等跨混凝土连续梁在直线预应力钢筋(各截面一次力矩相等)作用下产生的二次力矩,弯曲预应力钢筋(各截面预应力一次力矩可以不相等)作用下产生的二次力矩。还能计算任意均布荷载、集中荷载、支座位移产生的力矩。文中举例说明了计算步骤和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电算结果或有关手册数据比较,证明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等截面、等跨混凝土连续梁预应力二次力矩计算非常简便,计算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用中国规范(JTG D60-2004和JTG D62-2004)和美国规范(AASHTO LRFD 2007)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确定性及可靠度分析。确定性分析表明:按中国规范计算的作用效应组合和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均比美国规范计算结果小。可靠度分析中,两国规范均采用荷载与抗力系数设计法,分别取荷载和抗力为随机变量,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功能函数的可靠指标。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按中国规范计算的可靠指标比按美国规范计算结果小。综合确定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得到,按中国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相对美国规范略显保守。  相似文献   

7.
针对分别采用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JTJ 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设计的满堂支架现浇施工连续梁桥进行可靠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靠近边支座1/2跨径范围内截面的可靠指标而言,按JTJ 023—85规范进行计算的结果略大于按JTG D62—2004规范进行计算的结果,其余截面则相反。该结果可为类似桥梁设计和旧桥加固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任意截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材料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基础上,提出了确定任意截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强度以及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通用方法。利用修正的RODRIGUEZ截面模型进行截面强度分析,按截面顶点把截面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单元,通过对梯形单元积分求出混凝土内力。将极限状态下无粘结预应力梁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之比看作一常数,通过对引自7个不同文献的140片无粘结预应力试验梁的非线性回归分析,认为这个常数取为9.78较为合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合理的板式橡胶支座梁桥计算模型,以准确计算其受力情况,基于板式橡胶支座关键参数的计算理论,以20m简支梁桥和3×20m连续梁桥为例,采用MIDAS Civil建立2座梁桥空间模型,分析3种计算模型(理想约束模型、弹性约束模型和简化约束模型)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主梁关键截面的弯矩、剪力、位移及挠度。结果表明:对于简支梁桥,理想约束模型与弹性约束模型的计算结果(除个别截面)相差在5%以内,板式橡胶支座梁桥可按理想约束模型近似模拟;对于连续梁桥,理想约束模型与弹性约束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超过5%,简化约束模型与弹性约束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在5%以内,板式橡胶支座梁桥可按简化约束模型近似模拟。  相似文献   

10.
从两跨等截面的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弯矩重分布出发,推导并提出变截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矩重分布的计算方法,以期在以后进一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能用于设计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等截面连续梁桥顶推施工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秀湘 《公路》1994,(11):20-23
应用三弯矩方程和力的叠加原理,研究等截面连续梁桥在顶推过程中由箱梁自重、悬臂端部分箱梁和导梁所产生的力矩作用下的受力计算和主梁的日照温差影响。并导出同跨径、等截面连续梁支点弯矩的计算表值。  相似文献   

12.
以天津市津沧高速公路静王路立交主线7#~10#墩35 m+50 m+35 m等截面连续梁和天津市津港高速公路主线177#~181#墩27 m+33.8 m+31 m+27 m等截面连续梁为例,对公路及市政桥梁常采用的适合于中等跨径的等截面箱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进行了结构设计与计算方面的研究和比较。对施工方法和预应力张拉方式进行了分析对比,并结合公路桥涵新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设计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连续梁自由振动分析的比值法,并按此对各种变截面连续梁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给出比值法的计算公式及过程,该方法是以连续梁相邻跨间的弯矩比值为变量,刚度比值,质量比值为参数,建立动力问题的传递方程,并对不同的边界条件求解此传递方程,就可获得问题的解答,优点是具有重复计算的特性,避免了庞大的频率行列式求解工作。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疲劳列车,将各种疲劳列车模拟通过两座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以获取连续梁控制截面的疲劳荷载效应谱;将疲劳荷载效应与标准荷载最大效应建立关系,便可得到连续梁控制截面的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利用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可计算出钢筋的等效等幅应力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15.
冯一峰 《上海公路》2012,(2):103-109,118
以崇启通道(上海段)桥梁工程施工为背景,介绍了移动模架施工连续梁的全桥内力调整。通过对简化的三跨一联的连续梁分别采用移动模架分段施工法与一次落架施工法连续梁各特征点截面的弯矩、变形进行计算比较,以整体浇筑一次落架施工连续梁的内力为调整目标,采用施加调整力的方法,通过两种施工方法各截面转角相等的边界条件解出调整力的值,达到全桥内力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小曲线半径连续梁受力较为复杂,空间效应明显,为提高小曲线半径连续梁的抗倾覆能力,结构采用了刚构-连续组合梁的结构形式。通过采用ASCB,MIDAS,ANSYS等分析程序,按有限元法模拟各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工况,计算各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各截面的内力、应力及变形等,分析轨道交通小曲线半径刚构-连续组合梁的结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17.
SHARP PC——1500计算机,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宜用于工地随时进行桥梁结构验算的微型程序计算机。在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工地,用它来随时计算顶推内力,更为方便。本文针对这种计算机的特点,采用Ⅰ_o/Ⅰ图矩面积法计算变刚度连续梁的角变系数,建立三弯矩方程,用追赶法求解。只占用2515字节,就可以满足10余跨变截面连续梁内力计算的需要。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使用容量较小的PC——1500计算机,简便地计算比较复杂的变截面连续梁的顶推内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3跨连续梁桥在不同边中跨比下,各控制截面的受力情况,本文设计了一个中跨为0.85m且边中跨比从0.5~1.0变化的有机玻璃连续梁桥和对应比例的标准6轴汽车模型,在兰州大学工程试验中心实施了模拟汽车在连续梁桥产生的作用的试验。本文重点研究了汽车荷载在连续梁桥模型的不同控制截面的受力情况,通过材料力学原理由微应变实测值反推弯矩实测值和用ANSYS程序计算的弯矩理论值进行拟合对比。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装配式连续梁、板桥体系转换的主要方法;计算了体系转换前后在结构自重作用下装配式连续梁、板桥控制截面的内力;并对几种体系转换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为方便计算多跨连续梁桥体系转换过程中的支座反力与梁体位移,提高其计算效率,基于力学基本原理,推导了适用于不同截面与节段长度的连续梁支座反力与位移计算公式。以15跨一联连续梁桥——海子湖特大桥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所提出的理论公式进行验证,并对该桥多次体系转换过程中支座反力与梁体位移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值与所提出的理论公式的计算值吻合较好,支座反力与梁体位移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支座反力主要受两侧梁节段的合龙温度影响,在截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温度作用导致的支座反力不受后续施工过程的影响。与有限元建模计算相比,所提出的理论公式可更方便快捷地计算温度作用下连续梁的支座反力与梁体位移,便于实际施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