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集肤效应伴热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河油田油稠、高凝油面积大、凝固点高,在集输过程中易凝、输送困难的特点,在集输过程中采用了集肤效应伴热的方法。集肤效应是一种新型的输液管伴热技术,伴热结构合理、热能利用率高、伴热温度可控、使用寿命长,是管道安全运行的最好措施。介绍了集肤效应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集肤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性对比,集肤效应发热部分和电源部分的基本结构,集肤效应伴热技术在辽河油田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核电厂硼伴热系统的设计原理,根据核电厂的工艺要求和实际设备情况,建立了管道热损计算模型,对管道支撑件、阀门等管道附属件的热阱效应进行了折算考量,并应用于某核电厂硼酸再循环泵出口管道电加热装置设计缺陷处理,确保了核电厂系统与设备的稳定运行。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热损计算模型以及基于经验得出管道附属件热阱效应折算考量模型正确可靠,其为硼伴热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高温管道保温层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高温管道保温层厚度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数学模型以及计算方法,以及在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方面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针对管道保温层材料、结构和经济厚度优化算法开展深入研究,以更好地解决保温管道设计和更换管道保温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结合特油2#站至石化分公司超稠油管线工程和特油杜84块管输工程施工情况,介绍了超稠油管线集肤效应管现场制作、除锈、防腐、组对、焊接、保温、检验等工序施工情况,其中着重介绍了集肤效应管结构;120°集肤效应管焊接变形原因,反变形卡具的设计;伴热管二连一组对、焊接要求,伴热管与主管线组对、焊接要求及注意问题;集肤效应管底漆、面漆喷漆时温度控制、时间间隔、厚度等要求.对各工序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管道机械接头密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石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役多年的石油平台工艺管道长时间受腐蚀介质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泄漏,传统的管道焊接技术由于需要动火作业,在已投产的石油平台管道维修方面受油气易燃易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不适应海洋平台管道维修快速、环保、经济等新要求。文中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传统机械接头的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开发出一种新型管道机械连接接头。此种接头具有耐高压、耐腐蚀、节能、安全、安装快捷等显著优点,特别适用于海洋石油平台工艺管道的快速维修。着重分析了新型管道机械接头的基本结构、连接机理及影响其密封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此种连接可靠。  相似文献   

6.
影响长输管道在役寿命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格拉管道为例 ,总结了长输管道运行过程中影响现役寿命的 4种主要原因 ,即 :自然环境、第三方干扰、腐蚀和输油工艺变化。基于对原因的分析 ,提出了解决的对策。采取适合地域特点的水工保护技术措施 ;将管道埋设在冻胀力相对最小的“弱冻胀区” ,避免管道接触永冻土层 ;依靠社会力量和技术措施防止盗油 ;恢复阴极保护系统 ;更换穿越沼泽地段等腐蚀严重的 35 1km管道 ;对震害严重地区的管道转角处采用弹性敷设 ;防止水击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 ,蒸汽管道直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也暴露出了如管道内管泄漏、管道保温失效等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 ,在设计和施工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管道实际运行机理的分析 ,提出采用科学的结构设计、严格保温管的加工工艺和管线施工工艺的方法 ,解决诸如管道内漏和保温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田地面集输管道经常发生腐蚀穿孔,需要大量资金维修或更换管道,同时大量的报废油管闲置的问题,介绍了报废油管力学性能、管道修复工艺及管道连接方式,给出了修复油管的临界壁厚,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计算,修复后的油管用于地面集输管道是可行的。修复油管应用于地面集输管道实现了"报废"油管再利用,降低了管道更换的费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产生和发展,采用GIS技术实现油田管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成为未来油田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文中主要阐述了油田集油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实现方法,针对头台油田的实际情况,以组件式GIS系统软件和面向对象编程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方便实用的油田集油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油田集油管网的数据采集、管线图绘制,以及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综合管理等功能,并介绍了GIS系统与油田管道SCADA系统的综合使用,从而实现油田管道的泄漏检测分析和管道风险评价分析等专业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0.
石油沥青,聚氨酯泡沫黄夹克管线防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油,气、水管道常用的防腐,保温,保护层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式防腐,保温,保护结构,并途径了有关材料选用的要求及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前稠油采用加热输送的方式,通过对多种加热炉的比选,相变加热炉具有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可做为稠油输送的加热设施,并对其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表明,该设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该产品在油气集榆、处理等需要加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管道输送石油的生产过程中,热媒炉是给原油进行加热的设备。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输油的安全、节能。以铁大线的加热炉为例,用PLC逻辑控制器实现热媒炉自动化控制,结合热媒炉工作原理,以S7-300PLC为炉控系统,实现热媒炉助燃空气和燃料油的自动控制与优化燃烧,达到了节能、降耗、保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热油管输过程热经济性定义、评价参数、评价方法和建立动态评价曲线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评价。应用评价曲线可以动态地确定热经济性良好的输量范围,预测经济加热耗油指标。将通过对动态运行参数进行热分析获得的定量数据和评价曲线比较,可以评价该输量下管道的总体热经济性程度,可以动态地评价运行方案的热经济性状况。根据输送过程实际加热耗油量,应用评价曲线还可动态地评估热站的实际综合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是原油开采后在管道中输送的重要研究方面,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性质,采用电动搅拌机、偏光显微镜以及流变仪等仪器来测定不同含水率的原油乳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黏度,观测不同含水率的原油乳状液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形态。并且分别对原油乳状液的黏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了所测区块原油乳状液的转相点以及该区块原油乳状液的流变特性,为生产中的油气集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原油管道热运行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由热量传递关系导出了原油管输过程各种热量计算公式,研究了输送过程原油损失热、释放热、油流摩擦热及其组成比例与输量或输送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流摩擦热并非为输量增大后吨油输送耗热量降低的惟一原因,原油管中通过时间的缩短降低了输送过程单位质量沿线损失热。通过时间缩短且同时摩擦热增大的共同影响是输量增加后热经济性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管道总损失热则与单位质量情况不完全相同,它取决于散热环境和油地温差,优化加热方案并使油地温差维持在合理水平,也可使总损失热随输量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水套加热炉烟气系统腐蚀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卧89井水套加热炉的烟气系统为对象,调查了烟气系统的腐蚀情况,分析了烟道被堵塞导致回火的原因,从理论上推导分析了天然气在炉膛内的燃烧过程,烟气(燃烧余气)在烟气系统中的排放过程,并结合设备维修和技术改进的现场经验,确定烟气系统的腐蚀原因为氧腐蚀和二氧化碳腐蚀,纠正了四川天然气田生产中设计水套加热炉只考虑硫化氢腐蚀,忽略烟气中二氧化碳腐蚀的论点。解决方法是提高烟气的排放温度以减少冷凝水量,采用抗二氧化碳腐蚀的钢材和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型矿山卡车是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文中根据伊敏河露天煤矿卡车保养情况,在卡保车间设计一套油脂集中润滑加注系统。系统由储油罐、气动油泵、供油管路、软管盘、自动计量加油枪、电器柜、工作平台、软管盘注油枪箱体等组成。该系统适合于大型矿山卡车及工程机械维修保养间对多台设备同时进行各类润滑油加注。  相似文献   

18.
稠油掺稀集输系统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二联所辖稠油油井多采用掺稀降黏的集输方式,稠油集输的效率成了影响油田高效经济开发的主要问题.文中围绕"节能降耗"的研究目标,针对塔二联稠油掺稀集输流程,以系统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井口掺稀油量和所掺稀油的温度作为决策变量组合,建立了稠油掺稀集输系统生产运行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并用VB语言编制稠油掺稀集输系统生产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大多数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油井伴生气通常含有成分不等的CO2、H2S等腐蚀性气体,同时由于油气集输系统也不可能完全密闭,造成大气中的O2等腐蚀性气体进入油气生产系统,因此油气生产系统存在的腐蚀类型多种多样。针对油气管道的腐蚀现状,简要综述了CO2腐蚀、H2S腐蚀、氧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阴极保护技术、耐蚀材料防腐技术、工程防腐技术、化学防腐技术等几种国内外常用的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