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用国际专利分类号和关键词在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和欧洲专利检索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得的有关利用发动机余热的空调相关专利。笔者通过对这些专利进行分析,得到有关空调应用类型分布、申请人分布、主要相关技术的分布情况。并且分析了该领域的专利现状及其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提高车用发动机能量利用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近几年车用汽油机发展的几种新技术,包括GDI和HCCI燃烧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作用。介绍了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的温差发电技术。论述了利用发动机冷却水余热和排气余热来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一套发动机后接蒸气动力装置,回收发动机余热能量做功,从而提高发动机能量利用率。探讨了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内容,展望了它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近20年国内外汽保产业文献和专利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探索汽保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研究热点和前言趋势,为汽保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Derwent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和筛选,完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析和关键突现词分析,分别生成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知识图谱分析直观展示了国内外在汽保产业领域的研究技术热点,国内相关产业应进一步提高汽保设备的数字化水平,推进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专利数据库和专利分析软件对我国电动化领域专利进行检索并实现IPC分类分析,得到数据图表。通过分析发现H02J小类,G06K小类,G05D四个小类中专利专利数量基数较小,且其中有很多大组类在本领域申请数量极低,可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5.
轿车发动机冷却水套流动与传热CFD计算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UG软件对某汽油机冷却水套建立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析发动机内部冷却水的流场分布、换热系数分布以及压力损失,同时对该发动机的冷却水套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对其计算结果与原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原发动机冷却水套的流动传热计算表明:缸盖进气侧冷却水流动较均匀,3缸和4缸缸体冷却水套排气侧冷却能力较差,1缸和2缸缸盖冷却水套排气侧冷却能力较差,通过改进前后换热系数比较,说明改进后的发动机冷却水套的换热能力优于原发动机冷却水套。  相似文献   

6.
运用专业的专利检索分析方法对车用发动机节能减排八大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趋势、国别分布、申请人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全球与中国范围内车用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的专利发展概况,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伍波 《摩托车技术》2013,(12):33-37
本文从1985年起对我国摩托车发动机相关专利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主要从专利申请类型、专利申请人类型、专利分布情况及主要申请人等方面对摩托车发动机相关专利的申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摩托车发动机相关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我国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今后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整车在上下坡过程中发动机工作状况,建立了冷却水套非稳态工作环境,利用CFX流体分析软件对非稳态工况下的冷却水套流动传热状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冷却液流场和温度场,通过流固耦合分析得出了发动机缸体缸盖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对发动机进行了实际的变工况试验验证,证明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验证了冷热冲击试验可以为冷却水套换热分析提供准确的工况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索智能座舱系统方面的专利,从全球专利申请态势、地域分布和申请人3个方面进行宏观分析。针对国内智能座舱系统相关专利总结技术热点,并从整体架构、系统测试、系统功能和系统安全性4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提供每个技术特点的代表专利,以及代表专利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最后,针对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结果,在信息安全和个性化功能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和掌握2016年中国自行车行业专利技术的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受中国自行车协会委托,按照产品类型、专利内容,对相关专利数据进行了检索、统计和分析。根据相关专利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行业专利技术发展的现况。  相似文献   

11.
混合动力汽车通过电动机和发动机两种动力源驱动车辆运行,因其能够有效的兼顾节能和环保两方面的因素,成为了汽车发展的方向。本文将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技术分类和国际专利分类法相结合,制定专利检索策略,在专利数据的基础上,对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专利申请量年度趋势、申请的国家或地区、主要申请人、主要技术领域等进行了分析,明确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技术的分布状况,为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生产及发展路线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冷却水套CF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发动机冷却水套的CFD分析是目前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计算分析手段,其计算准确性高、速度快。利用该计算分析技术可保证在发动机热负荷较高的燃烧室及排气道周围有良好的冷却液流动,而压力损失相对较低。介绍了利用CFD分析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过程,成功分析并优化了发动机缸体、缸盖及机油冷却器箱的水套结构,确定出了流动性较好且压降低的水套,确保了发动机有良好的机内冷却。  相似文献   

13.
YZ4108ZLQ柴油机两种方案冷却水套的CF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冷却水套的CFD分析是目前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计算分析方法。利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PRO/E建立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YZ4108ZLQ柴油机二气门方案与四气门方案的冷却水套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两者整个冷却水套中流场、压力场,分析了两种方案各自的流动特点以及两者的差异。计算结果可为指导冷却系统结构改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中对专利申请进行检索,重点对控制算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技术发展和知识产权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动力电池低温生存能力,探索发动机与电池冷却余热资源的利用新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余热再利用的发动机和动力电池双向循环低温预热的新方法.建立发动机和动力电池余热数值模型,定量分析和研究余热系统的温升特点与温度分布状况,揭示了发动机与动力电池余热的传热规律,设计了基于相变材料的自动双向热控装...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涂装车间烘干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节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其应用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热管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核心部件热管的工作原理,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特点;分析了作为烘干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发展方向之一的冷凝式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原理,并通过计算对热管余热回收装置与冷凝式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以重型卡车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种利用发动机冷却水和尾气余热相结合作为驱动热源,采用冷却水箱顶置式布置的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既可满足卡车各种工况下所需的供热量,有利于实现零油耗制冷,又很好的解决了吸收式制冷系统体积大不易安装的问题。汽车的总能耗由怠速、轴功、电气设备的驱动等部分共同组成,如今内燃机的效率仅在30%左右,然而在这30%中,只有不到50%的能量用到汽车的动力输出上,有25%的能量以冷却水散热的形式损失了,同时约有10%的燃油是用在空调制冷上,因此回收和利用这部分余热来驱动汽车空调制冷是一种很有效的节能方案。如果能改变车载空调的制冷结构,利用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车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展,根据吸收式制冷的驱动热源不同,将其分为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发动机冷却水驱动以及综合利用排气废热与冷却水余热的吸收式制冷,并总结了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车用空调的发展历程自1928年通用汽车公司成功研制R-12制冷剂以来,汽车空调就开始不断地发展。1940年美国帕卡德(Packard)汽车公司第一次设计了车载制冷系统使车内空气凉爽,不过当时只是把房间空调器搬到汽车上。到50年代又发展成冷暖合一的空调系统。随着六七十年代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和计算机工业的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排放法规的实施,重型柴油机冷却系统的能力在国六阶段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利用CFD手段,对某国六重型柴油机冷却水套进行计算。通过分析,所设计的冷却水套能够满足该款发动机国六阶段的冷却需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增大发动机的缸径和行程,以及其他设计改造来提升发动机的功率。通过优化冷却水套设计和水泵流量参数解决与冷却有关的问题。在保持发动机机体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缸径会导致气缸体和气缸套之间的冷却水套减小,从而导致热负荷增加,采用优化冷却水套和改造水泵设计。来提高发动机的冷却能力。内燃机冷却系统包括具有复杂结构的水套。针对这些复杂的系统,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CFD理论上具有模拟任何物理条件的能力。针对1款直列3缸水冷式柴油机,采用STAR CCM+软件8.04版本进行了有效优化。通过k-ε湍流模型,研究了冷却水流速和温度分布。采用UG NX 7.5软件对气缸体和气缸盖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