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乘用车冲压车间为背景,车间规划建设到正式运营管理的时间轴为主线,提出了智能化冲压车间的规划原则与架构,从工艺布局、物流规划、质量控制、车间数字化信息化、能源管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智能化冲压车间的规划方案,同时对冲压车间未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涉及到的先进装备与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乘用车智能化冲压车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寒冷的冬季,液压油温度对各汽车制造业冲压车间大型压力机的运行影响非常大。文章论述了西门子S7-300PLC系统时钟在汽车冲压生产过程中的设计与应用,可以为汽车冲压行业提供油温自动加热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自然界气温对冲压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多车型、小批量、高产能的汽车混线制造物流系统庞大而复杂,是各种不同功能要素的集合。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众多的功能模块和各级子系统。汽车制造物流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装配线生产效率的发挥和物流对生产计划变动的快速响应能力。本文根据汽车生产企业总装车间多车型、小批量、高产能的实际生产情况,按照生产物流规划的基本原则,从几个方面阐述和分析乘用车制造总装车间内部物流规划基本步骤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乘用车车身生产能力为25台/h以上的大型涂装车间代表了目前汽车涂装技术的最高水平,其工艺规划设计难度大、工艺布置复杂。为充分利用空间。有效规划工艺使用面积和节省占地面积,通常采用多层立体化和区域化的工艺布置方式。介绍了大型涂装车间工艺规划的设计理念、涂装车间的工艺布置方式、主要工艺设备和有关设施的选择原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汽车冲压材料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汽车冲压件的使用性能、工艺要求和相关工艺如焊接、油漆、机械加工等对冲压材料的要求,简述了合理选择汽车冲压材料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车间中对设备实时状态及智能化管理维护的需求,IOT系统需要获取相应的数据,进而开发了设备数据采集程序。根据实际生产车间中的问题与需求,开发了相应的数据采集程序并结合IOT系统进行应用,解决生产难点,提升车间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与设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材料的合理选用为主线,介绍了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和选用方法,结合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等方面阐述了SKD11、ICD5、GM241三种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材料的不同特性,找出了SKD11、ICD5、GM241三种模具材料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冲压车间为生产汽车生产的第一工序,车间设备多数为大型冲压设备,因此对防护系统安全门人员进出的管理非常重要。通过智能安全门管理系统的应用,根据不同进出权限,实现对人员进出设备线体的管理,从而可最大程度确保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9.
《汽车知识》2014,(11):46-47
<正>在文章开始之前,特别强调了一下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为沈阳,因为除了试驾之外,还有参观全新一代科鲁兹诞生地的环节——上海通用汽车北盛工厂三期。车身冲压车间作为生产制造的第一步,车身冲压车间是产品质量的首道关口。该车间拥有2条全自动连续式高速冲压生产线,最高冲次可达每分钟15次,具有成形性好、节能、噪声低等优点;1条全自动开卷落料生产线,可实现整线全自动化连续运转功能,每分钟最高可达60次。冲压车间拥有两套先进的手动白光测量系统,利用光学  相似文献   

10.
以MARC为冲压分析软件,从工艺补充设计、模型导入、网格划分、接触对定义以及后处理等方面对冲压过程进行论述,规划MARC冲压仿真方案;并对整个冲压仿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给出相应的控制要点,提出工艺补充的设计原则、凸凹模运动参数设定方法以及计算结果退出号的解决方案。经多次验证,所提及的冲压过程控制方案能很好地避免MARC冲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为冲压仿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实例重点介绍试点工厂的智能总装车间策划、实施框架搭建、业务操作流程及具体的RFID技术应用。文章对汽车智能化车间建设领域的具体策划及实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介绍了冲压车间通过改进设备和工装的性能、减少模具的换模时间等手段,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提高车间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轿车覆盖件冲压是轿车制造的重要生产过程,也是轿车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轿车企业模具规划、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覆盖件冲压生产线工艺设计和覆盖件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群决策理论和双层规划模型的交通信号控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干道延误时间最小和路段行程速度最大的设计理念,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和群决策理论,建立了一种双层规划模型下的城市干道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算法结合了智能优化策略中的遗传算法和丰富的群体专家意见,并采用模糊数的描述方式实现对不同控制目标的分析评价,给出了一套完善的干道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方案,使交通问题的分析得以更加客观和实际。最后给出一个实际主干道问题的算例分析,运用MATLAB和Visual C++编程计算对控制方案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延误和路段行程速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智能车使用A*路径规划算法存在转折点和冗余点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智能车静态特性的改进A*路径规划算法。在已知静态环境信息的栅格地图上,考虑到智能车自身存在实际宽度,对障碍物进行膨胀扩展;其次根据路径上前后节点相对方向的改变提取必要的转折点,并依次连结前后转折点,若转折点连线不经过障碍物,删除连结转折点之间冗余的转折点;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有冗余点被删除,保留关键转折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车辆安全无碰撞地到达目标终点。  相似文献   

16.
短时交通量时间序列智能复合预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短时交通量预测是智能运输系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已成为交通工程领域重点研究课题。对国内外短时交通量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尤其是智能复合预测方法进行概述和总结,重点介绍灰色预测模型、模糊预测、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灰色神经网络、神经网络集成、统计学习理论、混沌预测、小波分解与重构的方法、以及由上述模型互相组合构成的各种智能组合预测模型等,并指出智能复合预测方法是解决短时交通量时间序列预测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背景下, 自动驾驶船舶因其安全、高效的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避碰相关法律条例与避碰路径规划发展并不均衡。自动驾驶船舶概念在规范条例中仍十分模糊, 传统的路径优化与算法存在一定的偏差, 只局限于全局规划或局部规划无法有效的保障船舶行驶安全性。基于避碰规则梳理了自动驾驶船舶的相关规范, 分析了最新的自动驾驶船舶路径优化研究成果, 阐述了当下自动驾驶船舶路径规划的模型, 包括智能算法.规划目标与约束条件等。针对当下仍存在的自动驾驶船舶避碰问题, 应从定义、监管、责任划分等方面完善自动驾驶船舶法律法规体系, 改良传统避碰路径规划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求解过程缓慢等缺陷, 展望了自动驾驶船舶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公交系统服务质量,需求响应公交是近年来被提出的新型运营模式,其可以根据乘客需求定制公交线路。对需求响应公交的规划包括点规划和路径规划两阶段。首先通过K-means算法实现公交零食停靠点规划,其次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精英选择的遗传算法。最后,通过100名乘客需求的实例试验,需求响应公交最大可以使企业盈利162.30元,并证实了基于精英选择遗传算法相比与基于轮盘赌选择遗传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搜索结果,精英种群的规模设为15%左右时求解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陈艳茹 《隧道建设》2018,38(6):941-947
为解决传统智能算法网络结构参数复杂、运算速度慢等问题,基于遗传算法和极限学习机构建基坑变形的新型优化智能预测模型。先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评价不同影响因素与基坑沉降变形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极限学习机的输入层; 再采用试算法确定最优激励函数和隐层节点数,并将遗传算法和极限学习机耦合,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初始权值和阈值,以提高预测精度。经实例检验表明: 1)开挖时间、开挖深度、土体抗剪参数及重度均与基坑沉降变形显著相关,为构建极限学习机输入层提供了依据; 2)在预测过程中,激励函数和隐层节点数对极限学习机的预测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以Sigmiod型激励函数和13个隐层节点数的预测效果为最优; 3)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能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验证了遗传算法的优化能力和有效性。预测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预测结果均较优,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车辆导航动态路径规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艳  王健  孟友新  江峰 《公路交通科技》2010,27(11):113-117
针对车辆智能导航系统中的交通网络模型、路径规划算法以及交通流预测这三个主要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首先着重描述了基于图论的交通路网模型的构建方法;其次分析了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A*算法等经典路径规划算法的性能及研究方向;然后详细介绍了交通流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车辆导航动态路径规划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