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广州黄埔大道隧道土建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黄埔大道隧道为城市车行隧道,为不影响城市景观少建立交桥(或跨线桥)的思路而设计的单向解决交叉口交通冲突的立交形式,同时尽可能做到保护环境和美化城市景观。在结构上采用单箱双室矩形断面形式,运用开天窗解决通风照明的问题。本隧道在广州是第一座,在全国也是少见。  相似文献   

2.
客大盾构区间端头井加固技术比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轨道交通3号线客大盾构隧道为背景,通过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的分析,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其工程经济性进行判断,最终决定采用钻孔桩加固盾构端头作为盾构隧道的进出洞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古田隧道进口段洞顶滑坡、偏压影响洞内支撑变形情况。洞外采用锚索桩、锚筋桩,洞内加强支护等综合治理效果与经验。提出在不良地质地段修建隧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渝利铁路桥梁改隧道工程,隧道修筑在高填方上,隧道对工后沉降以及隧道结构变形成为控制工程的重要因素。采用SAP2000软件对隧道基础桩板结构内力、位移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剑勇 《隧道建设》2014,34(2):147-152
为解决在特定的城市地下空间新建隧道施工影响既有地下结构安全的问题,以北京地下直径线前三门隧道上跨既有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提出"隔离桩保护,分步开挖"设计方案,模拟隧道分步开挖过程,计算隧道施工过程中联络通道的位移值。主要结论如下:隧道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分步施工法是可行的,施工不会影响联络通道及电力隧道的结构性安全。  相似文献   

6.
某拟建地铁停车场运用库上跨高铁隧道群,基础采用桩基础形式,共24根,位于两高铁隧道之间。桩基与隧道的最小净距为3 m,同时近距离跨越三条高铁隧道群。由于高铁隧道顶土体松散、桩顶荷载大、桩距隧道近等特点,桩基施工及桩基荷载可能对隧道产生影响。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了桩基础承担的荷载通过桩土作用,对既有隧道结构应力、变形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群桩基础叠加效应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蒋超 《交通科技》2011,(1):43-46
以某城际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建立了盾构隧道近邻建筑物桩基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盾构近邻穿越建筑物桩基时桩基与盾构隧道结构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筑物桩基的存在对盾构隧道的受力有不利影响,而桩体的存在对盾构引起的变形有隔离作用。通过隔离桩的设置可以达到降低建筑物沉降与倾斜的作用,并对隔离桩桩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平旋喷加固在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庆  殷九荣 《隧道建设》2012,32(2):213-217
为在以富水砂层为代表的软弱地层顺利施工隧道与地下工程大断面,以兰渝铁路某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层水平旋喷加固及支护施工为例,对水平旋喷加固机制、旋喷参数选择、机械设备配置及施工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及应用。通过高压水平旋喷在开挖线周遍形成水平咬合桩和开挖面稳定锚固桩,有效避免了开挖过程拱顶流砂、坍塌及工作面失稳的现象,实现了富水砂层隧道大断面开挖,提高了开挖施工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9.
申国朝 《公路》2012,(10):94-97
结合郑州市京广北路隧道深基坑桩锚支护成功应用实例,通过综合对比、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探讨论证了桩锚支护应注意的问题,为解决复杂场地环境下深基坑支护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内地上空间发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向地下空间发展,诸如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地下水池、综合管廊和城市下沉式隧道等。在城市交通建设中下沉式隧道日渐增多,如何做好隧道抗浮,使隧道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是一个大的课题摆在工程师的面前。以肇庆市火车站综合体建设项目——市政部分(下沉式隧道)隧道敞开段抗浮设计为例,介绍了该项目如何利用隧道围护桩兼作隧道敞开段的抗拔桩,经过该项目的工程经验为其他下沉式隧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窦成功  王宁 《隧道建设》2019,39(Z1):176-179
为了研究盾构切桩掘进对新托换桩的影响,以南昌地铁2号线某盾构切桩工程为背景,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施工过程中新托换桩位移和弯矩变化情况。设置切除旧桩前、刚切除旧桩后以及切除旧桩并向前掘进一定距离3种工况,提取3种工况下新托换桩的变形和弯矩进行分析,进而对直接盾构切桩掘进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 1)盾构掘进切除旧桩造成托换桩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的最大变形发生在隧道上方约2.5 m处,沿隧道轴线方向的最大变形发生在桩顶; 2)托换桩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隧道断面深度范围内,最大值可达到600 kN·m以上,因此桩基设计时,不仅要进行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还需进行受弯承载力验算。  相似文献   

12.
张花高速公路刘家院子隧道右洞洞口处于浅埋坡积体中,直接开挖进洞容易导致山体滑坡,造成隧道衬砌开裂。介绍了用抗滑桩处理滑坡体的技术,处治之后山体稳定,保证了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对山岭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杨秋 《隧道建设》2015,35(6):500-507
桩基加载会造成周围土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继而对邻近隧道的内力和位移造成影响,特别是在群桩基础的作用下,这种影响不可忽视。以岩质地基中大跨径车站隧道与群桩基础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群桩位于隧道顶板上方、隧道侧壁破裂面以下及隧道底板3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比较桩基加载工况下隧道位移变化及衬砌内力变化。分析表明当桩基础荷载大,隧道洞跨大时,置于隧道顶板的桩基础会明显降低衬砌安全系数,使衬砌结构遭受破坏;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得出当桩基位于隧道侧墙破裂面以下,且临近隧道侧墙的桩基加长至隧道拱底标高时,能大大降低对隧道衬砌结构和位移的影响,并能确保运营隧道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章维明 《公路工程》2020,(2):143-146,167
以某桥梁跨越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桥桩基础施工过程,并针对桩基础不同开挖深度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东西双向隧道拱底、隧道左、右拱腰以及桩基础周边土体变形规律均呈对称分布;靠近隧道附近施工对隧道拱底和拱腰的变形影响最大;桩基础开挖深度未超过隧道时,地表沉降与桩周土体水平位移均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变大,当开挖深度超过隧道位置后,地表沉降与桩周土体位移将不再受开挖深度的影响,其结论可为类似桥梁跨越隧道工程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青 《隧道建设》2015,35(10):1010-1014
为了解决隧道洞门结构紧贴路基桩时条带理论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以某单线铁路隧道明洞门设计为例,利用ANSYS软件对该隧道明洞门在主动土压力作用下进行静力分析,提出了一种有别于条带理论的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当洞门结构外有桩体对洞门变形进行约束时,传统的条带检算理论过于保守,将整个力系一并考虑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在满足相同安全系数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圬工和施工难度,提高设计的技术经济合理性;2)当洞门结构紧贴路基桩,且桩洞净距小于3倍桩径时,桩对洞门稳定性的提高作用明显,当桩洞净距扩大时,稳定安全系数减小,当净距为3~4倍桩径时,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的摩擦桩基础极易受暗挖隧道影响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广州地铁五号线小北站暗挖隧道近距离通过既有摩擦桩群,车站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以成功的工程实例做背景,详细阐述了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紧邻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许占良 《隧道建设》2018,38(Z1):115-12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经过湘中低山丘陵区、湘中中低山区及云贵高原东缘高山区,项目桥隧工程多,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为解决项目在复杂山区困难条件下的桥隧相连、大量隧道洞口偏压高陡,部分隧道洞口段穿越岩堆或顺层等不良地质等造成的诸多设计施工难题,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研究复杂条件下桥隧相连工程的相对关系,将复杂山区的桥隧相连工程划分为隧桥串接、隧桥对接和隧桥毗连(短路基)3种衔接方式分别系统处理,首次开发并应用高速铁路分离式隧桥串接洞门,用于解决桥隧相连情况下的隧桥串接洞门设计; 通过研究偏压、高陡洞口地形、地质,对困难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提出采取“耳墙+护拱+反压回填”暗挖进洞技术、锚固桩正面防护技术及基底桩基托板技术等工程方案解决了进洞困难、洞口不良地质、隧底软硬不均或部分悬空、安全施工等难题。  相似文献   

18.
白龙庵隧道出口段处在滑坡体中,采用了锚索框架梁及抗滑桩对滑坡体进行处治,并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隧道开挖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山体和隧道衬砌、抗滑桩等都是安全的,表明处治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