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速公路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最佳的交通环境,配有道路照明系统、通信系统、交通安合系统和电视监控暨计算机收费系统以及其他服务设施。本文主要介绍高速公路的电视监控暨计算机收费系统。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城市环射道路系统和城市发展的关系;针对多层环路系统中外围高速公路收费问题,解释了其经济学合理性,分析了弹性收费与交通量的关系;最后介绍了以调节流量和还贷为目的成都收费外环高速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宏新 《公路》2001,(3):47-49
高速公路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吵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具有较好的交通环境,配有道路照明系统、通信系统、交通安全系统和电视监控暨计算机收费系统以及其他服务设施,该文主要介绍高速公路的电视监控暨计算机收费系统。  相似文献   

4.
联网收费的几个基本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高速公路基本上采用了“一路一公司”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收费标准和收费系统都不相同。因此在省城联网收费的呼声中,各行业都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本通过对当前收费系统发展状况的分析,从宏观的技术层次上提出了省城联网收费的几个基本要点,并提出在目前情况下广东省省城联网收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发展公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投资问题。最近几年,世界上出现了大量新的收费道路系统,被认为是比较简单、方便的筹资方式,引起了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重视。现就亚太地区各国收费道路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收费标准等情  相似文献   

6.
计重收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简要回顾我国道路收费的历史沿革、现状收费方式的基本类别,分析我国目前按车型收费的适应性及某些不足,提出适合于重载交通道路的按车重收费的思想、理论与收费标准计算公式。文章最后介绍了河北省宣 大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试验型收费系统的模型及软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几个基本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民 《公路》2003,(5):94-97
广东省高速公路基本上采用了“一路一公司”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收费标准和收费系统都不相同。因此在省域联网收费的呼声中,各行业都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当前收费系统发展状况的分析,从宏观的技术层次上提出了省域联网收费的几个基本要点,并提出在目前情况下广东省省域联网收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智能化的收费系统是加强高速公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当前正在实验使用的运用卫星定位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卫星收费系统,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提出了其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方案,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功能构架,数据集成和展现方式,并通过实验结果论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具有实时性、自动性、稳定性、安全性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量,提高监管效率,从而保证了收费道路的畅通及收费系统的科学运转。  相似文献   

9.
斯德哥尔摩智能交通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SNRA)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在2006年初宣布试征“道路堵塞税”,这套道路收费系统与新加坡、伦敦和奥斯陆等城市实施的系统相似。其目标不仅仅是减少交通堵塞,还希望获得附带的好处,比如提高公安交通工具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该收费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车辆于每天的高峰时段经过在进出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的控制站时,将对其进行收费。该计划运用激光、  相似文献   

10.
胡贤刚  梁华 《广东公路交通》1997,(B03):15-18,14
汕头海湾大桥收费系统是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收费系统的经验.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出来的一套先进的开放式收费系统。本文对海湾大桥收费系统的管理策略、系统架构、系统操作等方面进行详细地介绍,并对采用此收费系统后产生的各方面效益进行简要地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李青川 《公路》2003,(9):112-116
介绍了包括车道设备子系统和后台清算子系统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的原理。针对国内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和主线收费站交通堵塞问题,描述了ETC系统在现阶段联网收费应用中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仿真的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刘力力  胡宾  翁剑成  荣建 《公路》2012,(7):183-188
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直接决定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在总体上制约着公路的交通运行状况。随着电子收费系统(ETC)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量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并存的混合收费站随之出现,合理地确定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是收费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分析了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中人工收费和ETC收费的交通流特性,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数据标定参数并建立了VISSIM仿真模型,获得了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在不同比例的情况下收费站的综合通行能力,并给出了收费站通行能力最优时,ETC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最佳比例。此外,研究还进行了收费站综合服务能力仿真研究,给出了在输入交通量一定的情况下,ETC交通量分别占10%、30%、50%的情况下收费站的服务能力。研究为混合收费站的合理通行能力确定,以及ETC车道开设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作为ITS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国内大力推广应用。基于我国高速公路信息管理及ETC系统应用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基于ETC技术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讨论了建设该平台所面临的若干关键技术,并对其发展与应用趋势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合理设置高速公路收费站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车道数量,对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至关重要。针对目前路网中ETC与MTC (Manual Toll Collection)车辆混行的情况,考虑ETC的普及率,结合多用户路网均衡模型和排队论方法,建立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高速路网ETC车道优化布设方法。上层模型以车辆总通行时间最小为目标,优化设置进出收费站的ETC车道数量;下层模型为多用户路网均衡模型,反映ETC和MTC车辆的路径和收费车道选择行为。下层模型通过设计收费站的等价拓扑结构,表征收费站的车道使用规则及车辆的收费车道选择行为,并采用排队论方法估计ETC和MTC车道的收费排队时间。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主动集的启发式算法,利用参数二进制与拉格朗日函数法确定迭代下降方向,解决了下降方向与步长难以计算的问题;通过内嵌优化函数的方式,保证在主动集转化过程中上层约束均不会失效,且避免了迭代过程中的模型解退化问题。基于上海市绕城高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ETC普及率的提升,收费排队时长按照负指数趋势下降;与按比例布设ETC车道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最高可降低57.4%的收费排队时间,且该方法可以避免ETC车道布设过多对于MTC车道通行能力挤压造成的负面效果。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高速路网ETC车道的布设,提高路网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交通收费站的半自动收费和全自动动收费系统 ( ETC)这两种收费制式《收费特点、车流服务、建设与运营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速公路为军警车开辟的专用车道车流量明显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为提升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整体通行能力,基于电子不停车收费的理念以及军警车道的特殊性,提出军警与ETC混合的车道系统设计方案,结合车牌识别与ETC技术,实现军警与ETC混合的车道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提升车辆通行速度的需求,首先分析车道布局和交易时间对通行速度的影响,然后研究车道设备、通信设备、通信接口的升级可行性和对通行速度提升的改善程度,最后提出实施高速公路ETC车道提速方案的若干建议,其对于提高高速公路ETC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朝晖  张宁  何铁军 《公路》2007,(9):128-131
电子支付系统是采用预付卡作为高速公路的支付手段,可有效缓解高速公路收费处车辆堵塞问题,提高收费车道的服务水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电子支付系统的实施为ETC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分析电子支付系统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详细设计了电子支付系统的总体方案、网络结构及软件逻辑结构。根据电子支付系统的业务特点,研究了电子支付系统结算模式,并详细分析了预付卡的结算流程。  相似文献   

19.
ETC系统缴费方式随机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组合式收费系统中驾驶员缴费方式的随机选择行为,以排队论与非集计理论为基础,建立电子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系统缴费方式随机选择模型及均衡状态求解算法。通过均衡分析与灵敏度分析探讨了ETC技术的采用对道路使用者的技术选择与车道选择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ETC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potential of using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derived data that are a par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Dynamic origin–destination (OD) traffic volumes were estimated using ETC data on the Hanshin Expressway. A dynamic OD estimation model that was suggested in a previous study was used, and abundant ETC data were input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The results of OD estimation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raffic demand and its variation. External factors were clarified that have an influence on variances in the OD flow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the variations were proposed depending on the factors. Moreover, the improvements in traffic simulation accuracy and performance as a result of using ETC data as input variables in the simulation models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TC data have potential to assist in understaningd traffic demand and its variation, and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networ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