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阐述了钢材期货交易的功能及交易机制,中国铁建和中铁物资集团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理性参与钢材期货交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钢材市场的细分和产品定位,明确了中铁物资在钢材市场的产品定位,并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品牌、供应链的整合和管理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新形势下中铁物资钢材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钢材期货交易的功能及交易机制,中国铁建和中铁物资集团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理性参与钢材期货交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钢材市场的细分和产品定位,明确了中铁物资在钢材市场的产品定位,并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品牌、供应链的整合和管理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新形势下中铁物资钢材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10,(9):F0002-F0002,I0001
北京中铁物总贸易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简称“中铁物资”)的全资子公司、中铁物资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是以铁路产业综合服务为核心,以钢材贸易为重点,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和国际经营的大型集团化企业,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  相似文献   

6.
2月10日,中铁物资总公司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签署了《2009年度钢材购销合作协谢,总公司副总经济师、钢材事业部部长潘建华和马钢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朱荩南分别代表各自公司在年度合作协议上签字,中铁物资总公司副总经理姚地启出席了签字仪式。协议确定了从2009年3月份起月度9.6万t的钢材购销合作规模,进一步丰富了双方的业务合作品种,合作规模较去年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2009年以来,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提出发挥“一个中铁物资”优势,打造铁路产业综合服务领先者和钢材贸易综合服务领先者的“两个领先者”战略,中铁物资各事业部和子公司也都适时制定了相应的服务子战略,在全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2009年,中铁物资创新发展,克服时艰,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综合服务“领先者”形象和创新服务理念尤其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与好评。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中国铁路、了解中铁物资,本刊拟从3月份开始陆续对中铁物资各事业部和子公司服务铁路、争当领先的活动和事迹进行报道。本期我刊将通过对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铁路建设事业部部长杜波的专访,让您了解中铁物资铁路建设服务的领先实践。  相似文献   

8.
2009年以来,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提出发挥"一个中铁物资"优势,打造铁路产业综合服务领先者和钢材贸易综合服务领先者的"两个领先者"战略,中铁物资各事业部和子公司也都适时制定了相应的服务子战略,在全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2009年,中铁物资创新发展,克服时艰,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综合服务"领先者"形象和创新服务理念尤其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与好评。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中国铁路、了解中铁物资,本刊拟从3月份开始陆续对中铁物资各事业部和子公司服务铁路、争当领先的活动和事迹进行报道。本期我刊将通过对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铁路建设事业部部长杜波的专访,让您了解中铁物资铁路建设服务的领先实践。  相似文献   

9.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10,(11):F0002-F0002
中国铁路物资柳州物流园隶属于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简称“中铁物资”)。中铁物资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是以铁路产业综合服务为核心,以钢材贸易为重点,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和国际经营的大型集团化企业,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  相似文献   

10.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10,(8):I0001-I0001
中国铁路物资柳州物流园隶属于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简称“中铁物资”)。中铁物资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是以铁路产业综合服务为核心,以钢材贸易为重点,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和国际经营的大型集团化企业,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  相似文献   

11.
对商贸企业营销通道中的二级分销和终端营销两种不同业务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钢材经营渠道建设的对策,即选择正确的渠道,与终端用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来强化终端营销,通过会员制和商商联盟提高二级分销渠道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2.
钢轨钢的纯净性与高纯净钢轨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综述了钢轨钢的纯净性对钢轨使用性能尤其是疲劳性能的影响,介绍了现代冶金工业提高钢质纯净性的主要措施及工业发达国家纯净钢轨的生产过程,简介了高速铁路对钢轨纯净性的要求及高纯净钢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钢轨用空冷贝氏体钢性能及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对所制定的两组成分空冷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进行了实验室研究.两组钢采用50 kg真空感应电炉冶炼,经锻造、空冷至室温后,加工成所需各种试样.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 280 MPa,1 337 MPa,塑性指标为16%,强韧性配合明显高于普通及淬火珠光体钢轨钢;U型缺口冲击韧性则分别为20 J*cm-2,46 J*cm-2;第二组成分钢的低温(-20℃)断裂韧性(KIC)为42 MPa m1/2.透射电镜分析表明,两组空冷贝氏体钢中含有铁素体板条以及板条间的残余奥氏体膜,并且可在铁素体板条中观察到贝氏体基元.最后本文认为,所设计的两组空冷贝氏体钢的强韧性配合优于淬火珠光体钢轨钢,可用于制造钢轨及AT尖轨等道岔部件.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钢轨钢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述国内外轨钢研究及进展,重点介绍了俄罗斯、日本、欧洲及美国等国普通轨、合金轨、热处理轨钢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以及轨钢研究的最新动向,如日本研制的过共析珠光体轨钢、英国研制的马氏体轨钢、欧美等研制的贝氏体轨钢;介绍国内轨钢的研究和使用情况,如含V,含Nb,RE的微合金轨钢(PD3,NBbRE),提出含Cr专用热处理轨钢、高纯净性的高速铁路用轨钢和重载铁路用超高强度贝氏体轨钢等是我国今后轨钢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超低碳贝氏体钢工艺路线研制的4种新一代高性能桥梁用钢Q345qE (NH),Q420qE(NH),Q500qE (NH)和Q690qE (NH)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屈强比控制和焊接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高性能桥梁用钢的强度都达到了GB/T 714-2008《桥梁用结构钢》的相关要求,且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和塑性;采用TMCP工艺生产的Q345qE (NH),Q420qE (NH)和Q500qE (NH)钢厚板的屈强比均低于0.85,具有理想的低屈强比;采用TMCP+回火工艺生产的Q690qE (NH)及Q500qE (NH)钢厚板的屈强比明显提高;Q345qE (NH),Q420qE (NH)和Q500qE (NH)钢的耐腐蚀指数分别为6.105,6.233和6.604,均大于6.0,可以裸露使用;32mm厚Q420qE (NH)钢厚板的韧脆转变温度在-120℃以下,远远低于国内环境温度,其屈强比对国内使用环境下高性能桥梁用钢的韧性没有影响;这4种高性能桥梁用钢具有非常良好的焊接性能,易于施焊,接头和热影响区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施工是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控制性关键工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性和安全性。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非对称预应力筋在两端对称张拉时伸长量的计算方法,总结了影响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值的几个因素,通过改进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达到有效控制预应力施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金相分析、SEM(扫描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添加钒微合金化元素前后中碳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钒微合金化中碳钢综合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显著,细晶强化是其最主要的强韧化方式;在渗碳体片层间的铁素体上分布有大小约为几十到一百纳米左右的析出物,主要为VC(碳化钒)和AlN(氮化铝),渗碳体片层出现了碎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微合金化中碳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26~27日,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2003年钢材营销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物资总公司所属9个物资公司的总经理及分管副总经理、金属科(部)长,中铁物贸公司、中铁现代物流公司、总公司有关处室领导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试验用贝氏体钢轨钢连续冷却曲线的测定及组织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膨胀法,辅以金相法、硬度法测定了2种成分试验贝氏体钢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对不同冷速下获得的金相组织进行观测,同时分析讨论了成分的选择及合金元素的作用。试验表明,1号钢冷却速度在0.3~2℃/s范围内,2号钢冷却速度在0.3~3℃/s范围内,贝氏体钢中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1号钢、2号钢最佳冷速范围均为0.8~1.5℃/s;当冷速大于4℃/s时,两组钢将得到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外重载齿轮常用材料20Cr2Ni4、17CrNiM06、18CrNi8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锻坯预备热处理后组织遗传消除对比试验、渗碳速度对比试验、内氧化倾向的工艺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常规预备热处理对3种材料锻造组织的细化均有显著的效果;20Cr2Ni4渗碳速度最慢;18CrNi8的内氧化倾向最为严重.17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