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应用环境对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防眩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防眩效果,解决平竖曲线路段绿化防眩效果与平直路段不一致的现象,研究平直路段绿化防眩原理和植物株距、种植高度计算方法,并计算在不同植物冠径和防眩角条件下的防眩植物株距,以及在不同道路横断面结构和交通组成条件下的防眩植物高度。对平曲线路段,提出不同于平直路段防眩角和防眩植物株距计算方法,并计算出与平直路段相对应的防眩角修正值。对竖曲线路段,提出不同于平直路段的防眩植物高度计算方法,并计算不同凹曲线半径对应的防眩高度加高值,同时得出凸曲线防眩植物下沿眩光防治方法。结论表明,平竖曲线路段的防眩植物配置需要在平直路段基础上以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修正,才能达到与平直路段一致的防眩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不同平纵线形组合条件下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高度设置相同、固定而导致某些特定路段防眩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凹形竖曲线与直线路段、平曲线路段的两种不同组合对防眩设施高度的影响,考虑不同车型的灯高和驾驶员视线高的影响,根据车辆所在车道、两车相会横距及纵距选择车辆的控制位置作为计算点,提出了凹形竖曲线路段在不同平、纵面线形组合下的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高度的计算模型和程序实现的计算流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纵组合的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设施高度的计算方法不同,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设施高度比平直路段高。  相似文献   

3.
防止眩光是保证高速公路夜间行车交通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防止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不足引起的眩光问题,减少夜间行车的交通事故,该文以二次抛物线作为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的线形,根据车辆行驶在凹形竖曲线段时对向行驶车辆及防眩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推导出了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计算公式,系统分析了竖曲线半径、前灯眩光照距等因素对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设置高度的影响特性。并通过实例,计算了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的实际需求。结果表明: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随竖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凹形竖曲线段需要设置比匀坡段更高的防眩板。  相似文献   

4.
中分带绿化植树是国内高速公路普遍采用的防眩方式,该文根据工作实践,结合直线、平曲线、竖曲线路段及纵坡、横坡的影响,提出植树防眩的株距和高度计算公式、增强植树防眩功能的措施,以便有效减缓对向眩光隐患,保证高速公路夜间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防眩设施的防眩效果关系夜间道路行车安全,而其高度是否足够成为其防眩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防眩设施高度主要遵循规范,并未考虑道路线形.因此,从该方面着手,着重研究凹曲线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在建立了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规范中的部分知识、汽车前照灯的物理参数、人眼对光线的容忍度等,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并以电脑程序作为辅助手段,对防眩设施高度进行基于道路纵断面的设计,在凹曲线处对防眩设施高度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6.
郑培居 《公路》1998,(12):3-6
眩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设置防眩设施的目的,在于降低眩光对驾驶员的不良影响。防眩设施按其效果可分为部分遗光和全部遮光。设计防眩设施应做到既要有效地遮挡眩光又要保证机距,还需照顾到施工、养护、经济、美观等方面的要求。研究成果及实际调查表明,在几种防眩设施中防眩板效果较好,易于施工,费用较低。防眩板设计内容包括遮光角、防眩高度、板宽和板间距。依据科研成果在实用中的验证,一些主要设计参数已经纳入规范。  相似文献   

7.
早期修建的山区高速公路因地形条件和施工技术限制,设计采用的技术指标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大,不良线形组合路段频繁发生由对向车眩光引发的交通事故。JTG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防眩设施的要求单一,实际工程设计中未根据道路线形条件对平纵曲线路段防眩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文中以贵州省G60沪昆(上海—昆明)高速公路贵新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前线形条件、运行速度和道路宽度对防眩设施设置影响的分析,建立防眩板间距、高度计算模型,结合相关规范提出符合当前运行环境的防眩设施设置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8,(12)
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结合绿化植物的树冠直径下限、防眩角、曲线半径、车辆前照灯及驾驶员视线高度和位置及道路的纵横坡坡度等因素,针对不同平曲线、道路断面、竖曲线路段,提出相对应的植物株距及防眩高度计算公式。根据计算公式,并结合一级公路常见的断面及规范平曲线、竖曲线指标,得到相应的防眩最小高度计算值。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眩光对司机行为的影响,讨论了汽车前照灯的防眩措施,通过对各种防眩设施形式的试验,研究了影响防眩遮光效果的因素,确定了适合我国高速公路的眩设施结构形式及其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公路平曲线内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仁泉 《中外公路》2005,25(2):8-10
视距对汽车行驶安全十分重要,该文根据汽车行驶特点,对满足视距要求的最大横净距进行了分析计算。对于双向双车道公路,计算得到的最大横净距较规范公式计算值大b1(外侧车道加宽值);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当汽车左转弯时,易受中央分隔带防眩物等阻挡,平曲线半径宜采用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的2~3倍,以满足视距要求。文中对现行路线规范的最大横净距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