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特性分析 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特性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已经引起关注,人们发现涡轮增压柴油机不能像非增压柴油机那样很快地响应负荷和速度的突然变化,而今随着柴油机的增压程度进一步提高,瞬态特性愈加恶化,使得涡轮增压柴油机在一些场合的应用中产生了困难,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船艇》1986,(8)
由上海交通大学顾宏中教授领导的“六、五”攻关项目——高增压柴油机燃烧系统研究,于1986年初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司主持下,通过了鉴定。鉴定内容主要有超高增压二次进气系统试验研究和二次进气二级增压配合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3.
海外信息     
正ABB推出低负荷增压解决方案ABB增压器公司已经开发出一套相继涡轮增压系统,旨在降低发动机在低负荷运行时的燃油消耗。二冲程机的柔性相继涡轮增压系统技术(FiT S2)适合至少有2个增压器和缸径大约为600mm或更大的发动机。当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相继涡轮增压系统可绕开一台涡轮增压器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通过单一增压器产生的扫气压力,提高效率。ABB涡轮增压系统业务单元低速机应用产品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某船2台瓦锡兰8L46C型主机废气增压系统采用增压空气旁通阀和废气旁通阀提高增压器效率,改善主机工作状态。旁通阀异常开启严重影响主机正常运行,危害船舶安全。1旁通阀工作原理1.1增压空气旁通阀增压空气旁通阀安装在扫气箱与增压器废气进口端连通管上,在主机低负荷时使增压器有足够的喘振裕度。当主机低负荷运行时,主机耗气量小、增压压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管内一维非定常流动和缸内容积法,搭建了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仿真平台,其中包括气缸模型、进排气管路模型、涡轮增压模型、中冷器模型及喷油控制模型。进行了脉冲负载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工作过程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仿真值与试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得到了涡轮增压柴油机在脉冲负载下的瞬态工作特性,并提出了一些脉冲负载下改进涡轮增压器和柴油机匹配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相继增压是改善高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以MWMTBD234V8柴油机为试验机型。将其常规的涡轮增压系统改装为相继增压,对进、排气控制阀进行了设计及试验研究,开发了MWMTBD234V8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系统的实验数据采集及进、排气阀的控制系统,并对该机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WMTBD234V8型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后其低工况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柴油机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增压柴油机至今仍是一种最重要的船用动力机,它占领着单机功率55,000马力以下广阔的功率范围。柴油机之所以能在船上比其他动力机运用得广泛,是因为它结构紧凑、造价低、经济性高和寿命长。柴油机取得迅速发展是与它的高增压化分不开的。增压一出现,就使柴油机功率上升30~50%;以后随着增压度提高,功率上升100%;1970年以后,出现了二台增压器串联的两级增压,使柴油机功率提高150~200%。1972年出现的超高增压,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由柴油机、补燃增压系统、涡轮增压系统、动力涡轮系统组成的补燃增压柴油机总能系统的(火用)成本会计分析式,并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寻出了总能系统的最佳成本核算式。给出的算例表明,恰当地选择总能系统的输出功率,既可使总能系统的油耗率降到常规增压柴油机的水平,又可使其发挥输出功率大的潜在经济效益。补燃增压的6135柴油机应用于8~9×10~2kW制冷量的离心式制冷机组上的经济分析,支持了算例的结果。论文认为,在民用动力工程方面补燃增压柴油机总能系统是有应用前途的。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在船舶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涡轮增压是增加内燃机功率的重要途径。通过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可大幅度提高,而发动机重量及大小仅有少量增加。涡轮增压是增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压气机是由排气涡轮驱动的。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增压的想法,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来了。进气增压后,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增加,进入缸内的油量也就允许相应增加。这样,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可以提高。而且,由于机械损失并不仅仅取决于功率输出,因此效率也得到改善。当然,效率最终是  相似文献   

10.
孙素梅 《船海工程》2013,(6):124-126
介绍6200ZLC型柴油机增压系统强化的途径。通过分析增压系统的强化因素,认为提高增压度并且降低进气温度,可充分利用废气能量提高进气压力,提高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通流能力以及加大进气总管的容积是影响增压效果的主要原因。结合柴油机与增压器配合特性的调整,达到了提高柴油机输出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工作状态下增压锅炉的抗冲击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用增压锅炉是舰船动力系统的重要装置,目前对其抗冲击特性分析研究很少.采用时域模拟方法,对某船用增压锅炉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冲击响应特性进行数值冲击试验.分析增压锅炉结构冲击响应随载荷参数的变化规律,考虑不同工作状态下内压对增压锅炉冲击响应的影响,并分析增压锅炉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抗冲击极限变化特性,旨在对增压锅炉抗冲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增压锅炉与涡轮增压机组匹配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涡轮增压机组与增压锅炉的配合工作关系,基于热能动力系统通用仿真平台SimuWorks,解决了烟气涡轮和压气机的流体网络解算问题,开发了增压机组与增压锅炉两者联合工作的仿真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环境温度和锅炉负荷变化等对增压锅炉与涡轮增压机组的稳动态匹配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机组加速动态过程辅助汽轮机需补充的功率远大于稳态工况的功率平衡计算值.本文的仿真结果可为涡轮增压机组与增压锅炉的匹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蒸汽动力装置被用作为大型舰船(驱逐舰、航空母舰等)的主动力装置,而且要保障为航母蒸汽弹射器提供蒸汽,弹射舰载固定翼飞机.舰用增压锅炉具有高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重量轻、尺寸小和良好的可维护性的特性,它提高了锅炉及整个动力装置的经济性,是船用蒸汽动力装置主锅炉的发展方向.以舰用增压锅炉THA-4型涡轮增压机组为对象,讨论舰用增压锅炉涡轮增压机组控制系统的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4.
230柴油机超高增压系统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 20V230柴油机实现P_(me)= 2.5MPa超高增压的技术途径,总结了目前的各种超高增压柴油机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了顾氏系统、相继增压系统和高工况放气系统的柴油机性能,提出了“相继增压与顾氏系统相结合的复合涡轮增压系统”,并对增压系统选型及整机布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四)内燃机增压机的构造型式内燃机所用压气机的构造型式有活塞压气机,转翼压气机或旋转翼轮压气机。Ⅰ.活塞增压机1.往复活塞充气机  相似文献   

16.
8170型柴油机应用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8缸柴油机高低负荷兼顾,提出新的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通过安装在排气管上的可控阀门来实现增压方式的转换。对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研究。稳态计算结果表明,与原机MPC增压系统相比,在25%、50%、75%和100%负荷时,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平均扫气系数均大于MPC系统的平均扫气系数,油耗均小于MPC增压系统的油耗。瞬态计算结果表明,可控阀门关闭以后,压气机后进气压力增加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最新开发的1+2MIXPC涡轮增压系统及其排气管系的结构。该系统应用于16VPA6STC船用中速机上、代替原MPC增压系统。性能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只要能合理选择MIXPC涡轮增压系统排气管系的结构参数,即可保证各气缸头排温差不超标,还可以使气缸头及涡轮前排温降低,同时使油耗率下降。因此,16VPA6STC柴油机改用1+2MIXPC涡轮增压系统代替原MPC增压系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舰船科学技术》2013,(11):71-75
针对船用增压锅炉燃油突降影响其安全运行的问题,建立船用增压锅炉涡轮增压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平台,仿真分析增压锅炉在稳态工况下,施加燃料突降扰动后涡轮增压机组转子转速、锅炉炉膛空气过余系数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船用增压锅炉燃料突降会造成锅炉炉膛空气过余系数的上升,且大幅燃料突降会造成空气过余系数的大幅骤升,威胁增压锅炉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涡轮增压器故障对其运行参数的影响,在AVL Boost软件中基于某型涡轮增压器性能数据和柴油机试验数据,建立并验证柴油机仿真模型,对涡轮增压系统的典型故障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不同故障下涡轮增压器的性能参数响应有明显且易区分的变化规律。增压压力对涡轮增压器故障的敏感度较高,在多数故障下的响应变化幅值都可达到10%以上,是故障诊断的重要参数。涡轮后排气温度、涡轮前排气压力以及空气质量流量在部分故障下的响应变化可达10%,对涡轮增器故障也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可配合增压压力作为涡轮增压系统故障诊断的主要监测参数。研究结果为涡轮增压器的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慧良 《江苏船舶》2004,21(6):23-25
斯太尔WD615系列柴油机,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奥地利斯太尔(Steyr)公司引进的生产技术,分别在潍坊柴油机厂和杭州汽车发动机厂生产,已完全国产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重型汽车及船舶。该机型为6缸直列水冷式强化型柴油机,采用直喷式“ω”型燃烧器,每缸1盖,螺旋进气道,每缸1排1进结构。该系列柴油机有自然吸气、增压、增压中冷以及增压中冷谐振进气4种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