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1年了,这一年中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凭着"埃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在震后的重建中留下了一串串惊天动地、大爱无疆的足迹.在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回顾一年来所经历过的一切,交大人谨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在震后恢复重建中与灾区同行,携手重建,让爱继续……  相似文献   

2.
四川八成交通灾后重建项目已完成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9条高速公路约102公里路段.16条国省干线公路约3688公里路段和2.4103万公里农村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受损.439个乡镇成为“孤岛”。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公路遭受重创.蜀道满目疮痍。四川交通人奋力抗争.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随后又转身投入公路灾后恢复重建的战场。  相似文献   

4.
《交通标准化》2009,(14):101-101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陕西省公路交通影响巨大,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交通运输部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进行了统一部署。根据部署,目前该省公路局及时下达了首批45个灾后公路重建项目投资计划。预计到2011年2月,这45个重建项目将全部完成,届时受灾地区交通保障能力将超过震前水平。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对都汶公路多座隧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通过对都汶路、绕坝路等15座隧道震后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提出了隧道震后各种修复措施并分析了其使用效果。浅析了山岭隧道的抗减震原则和措施,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总结。总体而言隧道震后修复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隧道应从规划、设计阶段采取合理的抗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导致唐家山高速滑坡堵江,形成唐家山堰塞湖.经过6月10日正常泄流后,堰塞坝体右岸还存在唐家山残留山体稳定性以及附近大水沟、小水沟泥石流等潜在危害.现场实地调查显示,受地震影响,大水沟、小水沟及无名沟沟域内崩塌和滑坡发育,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生坡面和沟谷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后,仍对堰塞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6·14”和“9·24”2次大规模泥石流又导致通口河分别堵江断流4和17h.在查明唐家山堰塞体右岸3条冲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重点结合“9·24”泥石流发育状况,对大水沟、小水沟和无名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尤其是在不同降雨频率下一次冲出泥石流时唐家山堰塞坝体泄水槽的堵江状况及溃决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条冲沟形成泥石流堵江后,一次全溃决的可能性很小,其溃决模式为“扇缘部位首先过流→水流挤压左岸并淘刷左岸堰塞体→逐级冲开堆积扇”.这一模式对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2008,(6):28-2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巨大的灾难触动着每一个研华人的心,研华人第一时间发起了“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募捐活动,与全国同胞共同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一个在地图上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8.0级特大地震,死伤者数十万,直接受灾群众几千万!震在汶川,痛在我们的心头,灾情牵动着广东交通人的心。在流泪、心痛、牵挂的同时,广东交通人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真情厚谊,谱写了一曲“大爱无限”的壮歌,彰显出广东交通人坚强的毅力和有难共渡的爱心。  相似文献   

9.
支挡结构抗震设计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区约3000km公路和铁路支挡结构的破坏类型、破坏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支挡结构的性能设计和挡土墙墙背地震土压力作用点位置这2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支挡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考虑墙体位移对支挡结构抗震设计三级设防的要求.对支挡结构的抗震性能可做如下规定:性能要求1:与多遇地震水平一致,位移指数在1.0%以内;性能要求2:与设计地震水平一致.位移指数在3.5%以内;性能要求3:与罕遇地震水平一致,位移指数在6.0%以内.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墙背土压力作用点距挡土墙底的高度为0.45—0.63倍墙高,作用点位置与墙高和墙后土体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于2009年5月10日~12日在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校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货运总量过到226亿吨,增长11.8%,高于GDP的增长水平。2008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汶川5·12地震事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及四川盆地的应力再分配作用及该区域现今的地震危险性,使用1997-2015年共计355个GPS站点观测资料获取了该区域1997-2008、2009-2011、2011-2013、2013-2015年共计4期独立的速度场,基于规则格网和张力样条插值方法计算了上述速度结果对应的面膨胀率、垂直轴旋转率及最大剪应变率.以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为主要节点,以芦山2013年Ms7.0级地震、康定2014年Ms6.3级地震为参考节点,分析了应变率场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与地震事件的潜在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汶川震后的时间推移,沿龙门山断裂的3种应变率分布均有减弱趋势,但至今仍未恢复至震前状态,说明该区域的震后回弹受下地壳黏弹性流变物质的弛豫影响较为显著;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及周边的面压缩率在汶川地震之后有增强趋势,该趋势可能与区域的地震危险性有所关联;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鲜水河断裂北段是未来一段时间该研究区域内应该持续关注的主要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地震造成大量松散堆积物,导致震后触发泥石流的极端降雨量比震前显著降低。在龙门山地区震后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震后触发泥石流灾害的区域降雨阈值及其地域差异性,震后触发泥石流的72小时雨量分布特征为:映秀汶川一带为75~100mm,茂县北川一带以100~160mm为主,上述区域外围及平武青川一带为160~200mm;在龙门山前的雁门茶坝、龙门山后山的禹里平武之间为200mm以上。综合考虑地震地质、地形地貌和降雨等因素,建立了地震扰动区泥石流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完成了龙门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然后采用年最大72小时降雨量为主要触发因素,开展了震后5年的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价及区域预警研究,提出泥石流的区域危险性是动态变化的,高危险区主要随降雨量和松散堆积物空间分布而变化,为震后泥石流灾害气象预警和防范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08,(6):29-29
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特大地震,截至目前已有逾万人遇难,受灾人数更是不计其数,房屋倒塌,基本生活设施受到极大的破坏,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魏德米勒中国惊悉此次地震所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在第一时间发起了“情系汶川、支援灾区”魏德米勒中国捐助灾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之后.卡特彼勒与中国代理商迅速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并积极筹备参与重建。卡特彼勒通过提供安全有效的机械操作手培训来加快四川灾后重建步伐。同时。这些培训项目的招生主要面向四川十几个灾区的群众,使地震幸存者能够掌握专业的技能,从而为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致力于与四川省政府合作修复灾区的学校和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交通标准化》2008,(20):78-78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地震后公路工程的恢复重建原则、抗震设防标准和技术要求,以及公路震害的检测评估、处置措施等提出指导意见。《指南》要求公路恢复工程原则上执行原技术标准,重建工程执行新的抗震设防标;隹。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在对都汶(都江堰-汶川)公路高速路段18座隧道进行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隧道的各种震害形式,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并对隧道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震害表明:地震引起隧道破坏的外因,除地震动外,还有坡面失稳和断层错动引起的灾害.研究结果可供隧道抗震设计、灾后恢复重建和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身处地震影响区的西南交通大学在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危难之际,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挺身而出,在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依托自己的学科优势,立即全方位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7.1级强震,再一次撕裂中华民族刚刚愈合的、源自”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深创巨痛。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波及范围3万平方公里,12个乡镇受灾。截止19日上午8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1944人,失踪216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在重大自然灾害的应对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采取了向灾区调拨现金与物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震后恢复重建基金等多种措施,对减轻灾害损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公共财政在应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为此,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建立综合的灾害管理体制和财政应急机构、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市场、个人及政府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摊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规范救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公共财政时重大自然灾害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