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决新型双肢冷弯C型钢蒙古包结构在冰雪等竖向荷载工况下可能出现的失稳问题,对带陶脑的双肢冷弯C型钢门式刚架平面内的稳定性展开研究,通过改变斜梁坡度、刚架高跨比、陶脑直径3种参数下的刚架试验与数值模拟,对该类门式刚架的破坏形态和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斜梁坡度和陶脑直径的增加会使刚架承载力增加,刚架高跨比的增加会使刚架承载力降低;综合考虑斜梁坡度对刚架稳定承载力和柱顶侧移的影响,建议刚架的斜梁坡度设计为20° 以内,此时《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对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偏于安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铁正线40.0‰最大坡度对行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铁线路穿越山岭或跨江渡河时,适当提高正线最大坡度标准有利于减少建设成本、降低设计和施工难度. 为了研究地铁正线40.0‰ 最大坡度取值的可行性,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车线系统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列车纵向动力学、车辆-线路系统动力学以及有限元等方法,从动车功率、列车起动与制动能力、故障列车救援、列车运行状态与动力特性、轨道力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地铁正线40.0‰ 最大坡度对行车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4动2拖B2型车时,地铁正线最大坡度值可采用40.0‰;列车通过40.0‰ 大坡道地段时,行车安全性、平稳性、列车起动制动以及故障救援能力均能满足要求;钢轨所受最大应力仅为容许应力的37%,纵向最大位移值仅为0.443 mm.   相似文献   

3.
坡度是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对区间内坡度使用研究较多,但国内外对高速铁路出站缓坡设置却鲜有提及。首先,从高速铁路动车组在坡道上的受力分析原理入手,指出问题研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然后,利用动车组牵引计算模拟的方法,对不展线前提下的不同坡度组合方案的运行速度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不同坡度组合对速度影响的程度;最后,提出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出站缓坡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意义,从而为勘察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设计纵断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斜坡桩由于斜坡的存在承载力与平地桩有较大的不同, 现阶段设计中一般通过设计人员经验进行承载力折减, 不能准确体现斜坡桩的实际承载力。 为明确折减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数值模拟来研究水平力及弯矩组合作用下的斜坡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特性。 具体考虑了弯矩、 坡度、 竖向力三个因素对斜坡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弯矩的增大, 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显著下降后会维持平稳, 不同坡度下, 弯矩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的相对折减值接近, 可用公式拟合; 随着坡度的增大, 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的下降趋势在不同弯矩下趋同, 为线性下降, 可拟合后供实际使用; 竖向力对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起有利作用, 坡度越大有利作用越大, 但均不显著; 土体性质影响斜坡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 但土体性质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相对折减值影响较小。 总体来说, 坡度及弯矩对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影响最大, 竖向力及坡度影响较小。 设计时通过坡度及弯矩对平地桩水平极限承载力进行折减可得组合受荷斜坡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各类因素对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建立模型模拟分析在不同因素作用下路基沉降的变化规律。运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不同填筑高度、边坡坡度、压实度和填料的路基沉降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并结合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可靠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路基沉降随填方高度呈现线性增加,随路基压实度的提高而线性下降,随填料容重的提高不断下降,下降幅度随路基坡度变缓而减小。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模拟计算值相对较高,偏差最大值为5.95%,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比较接近,说明模拟计算准确率较高,可用于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6.
最大坡度的自由选择与动车组所具备的优越性能密不可分。论文基于CRH型动车组的各项性能,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对动车组的加速性能、动能闯坡、不同坡度起伏坡对速度影响、动车组运行速度与坡度适应性以及长大上坡道对动车组运行速度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实现了动车组对不同坡度的适应性分析与仿真研究。得到了CRH型动车组在给定功率下列车速度与坡度适应情况,解决了基于动车组性能的高速铁路线路最大坡度确定决策问题,为高速铁路线路最大坡度的选择和动车组车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建立了不同坡高和坡度加筋土边坡有限元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了边坡安全系数达到1.30时的筋材最大拉力;通过归一化筋材拉力和边坡高度,分析了坡高和坡度对筋材拉力沿坡高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加筋土边坡筋材拉力实测数据,探讨了筋材拉力分布与分区。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边坡滑动面位置和形态以及破坏时的安全系数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边坡高度对筋材拉力分布影响不大,而坡度对其影响显著,随坡度增大,筋材最大受力区域由边坡中部逐渐向底部转移;从总体筋材拉力分布来看,边坡上部1/3和下部2/3高度范围内各层筋材最大拉力之和分别占总加筋力的1/4和3/4,边坡上部所需的筋材拉力较小,若按假定筋材拉力沿坡高均匀分布的1区方法进行总加筋力的分配,会使得加筋土边坡下部的安全度降低;宜按坡度进行加筋土边坡总加筋力的分区,对于坡度不大于1.0∶1的边坡,总加筋力按高度相等的3个区分配,顶、中、底区加筋力分别为总加筋力的1/3、1/2、1/6,对于坡度为1.0∶1~2.0∶1的边坡,以其上部1/3高度为顶区,下部2/3高度作为底区,顶、底区加筋力分别为总加筋力的1/5、4/5,而对于坡度不小于2.0∶1的边坡,也等分为3个区,顶、中、底区加筋力分别为总加筋力的1/6、1/3、1/2;可收集更多的实测数据充实筋材拉力数据库,应对加筋土边坡加筋力按坡度分区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权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评价边坡的稳定性,以汤屯(汤口-屯溪)高速公路44个典型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边坡稳定性的7个评价指标坡度、坡高、岩性、边坡结构、结构面胶结、控制性结构面、岩体完整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它们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排序,并将评价指标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边坡形态、边坡结构和结构面特征;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岩体完整性、岩性、边坡结构、控制性结构面、结构面胶结、坡度和坡高.   相似文献   

9.
影响库岸坍塌的水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影响库岸坍塌变形的水动力学因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三峡工程重庆河段岸为原型,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库岸坍塌变形与波高、岸坡坡度、岸坡土质等要素的关系,对更深入、全面的进行库岸坍塌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填筑全过程稳定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正确评价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渝怀铁路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稳定性,按照极限平衡法的基本理论,运用Bishop法、Janbu法及Ordinary法等,分析了在斜坡软弱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其稳定性受断面参数,如地层坡度、软弱土层厚度、路堤高度而变化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堤高度、软弱土层厚度、地层坡度的增加,最小安全系数将减小。在路堤高度与地层坡度增加两种情况下,填土连同软土一起从软土中部滑动失稳过渡到连同软土一起从软土底部失稳,而在软弱土层厚度增加情况下,则结论恰好相反。建议综合考虑滑动面的形状、位置、滑动区域的大小、最小安全系数等因素决定各种工程措施的具体实施,以达到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