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换乘客流冲突点和进出闸乘客冲突点特征,构建了一种通道换乘站车站服务水平分级评价标准。通过行人仿真技术进行客流模拟,并对南宁轨道交通金湖广场站换乘通道的原始方案进行服务水平评估分析,进而提出了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双路径模式下的客流组织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分离换乘客流,减少客流冲突点,提高换乘通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换乘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目前换乘客流巨大,其运营管理借助先期修建的4号线车站设施采取单向换乘模式.针对4号线开通后换乘关系增加和客流量递增的情况,分析由新建换乘设施解决三线大客流安全、畅通的互换问题.根据西直门车站的周边环境条件,从客流总量和分向客流量入手进行研究分析.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论证,解决西直门车站三线换乘的客流问题,为地铁4号线的开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专线客流量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客运专线客流的成因,将其分为趋势客流、诱增客流和转移客流。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趋势客流进行预测;采用以GDP和常住人口数量作为影响因素的改进型重力模型对诱增客流进行探讨;利用MNL(Multi-Nominal Logit)模型来预测转移客流。以某规划中的客运专线为例,对文中的预测模型进行阐述,以验证本模型对于客运专线客流预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线换乘车站的换乘客流组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车站整体结构、站台类型、楼扶梯位置、客流组成等情况,规划站台客流积压情况下客运组织方式,提出设置限流区域、限流点,改变乘客走行路径,延长乘客的换乘走行时间,缓解站台层客流积压,达到组织现场平稳有序的目的,为非正常情况客运组织提供一种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换乘通道是地铁换乘站设计的关键,而换乘通道客流密度是评价站点设计优劣的最有效指标。研究基于LEGION软件的仿真试验,建立了地铁换乘通道客流密度与客流强度、换乘通道长度及宽度的关系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长度和宽度换乘通道适宜客流规模。基于模型仿真,研究提出了人行通道是否使用物理分隔组织单向交通的临界条件,分析了行人逆向通行对单向通道正常方向人流状态的干扰影响。通过广州市部分地铁换乘站点的实测数据与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试验法建立的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用好客流预测的结果对线路、车站、各系统的规模影响很大。通过西安地铁3号线规模设计实践,从全线路列车编组、线路两端车站、一般车站和换乘车站的规模设计等方面分析研究如何用好客流预测的成果,提出建议:设计时应注重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列车编组规模设计中的应用;对线路末端车站周边土地发展潜力要作充分估计;车站的规模设计要注重车站自身高峰小时客流;换乘车站的规模设计需综合考虑换乘客流的方向不均衡性及与进站客流的关系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京沪高速铁路客流及其组织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对京沪沿线社会经济状况,客运市场规模,客流结构及特点调研后表明:京高速铁路建成时,吸引客流的范围将是长,中,短全方位的。2010年京沪铁路通道承担5496.1万人次本线客流。这些客流有三种旅行方式:绝大多数选择高速列车,部分旅客对“夕发朝至”列车十分青睐,小部分旅客会选择便宜的中速列车;该通道承担跨线客流4598.5万人次,可分为四种类型:必然和自愿换乘高速列车的客流,占10.2%;直接过线上高速线的中速客流,占57.9%,直接过线在既有线间旅行的常速客流,占31.9%,京沪高速铁路在运营初期采用高,中速混跑的运输组织模式,开行高速列车,中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中速列车比例控制在20%-30%为宜,既有线开行输送地区客流的常速列车,京沪高速铁路在2010年全线贯通时,开行列车总数195对,其中,高速列车149对,中速列车36对,“夕发朝至”列车10对。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作为需求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决策的精准度,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20余座城市的轨道交通现状运营数据进行全面整理与归纳,系统阐述网络客流、线路客流、车站客流的诸多特征,从负荷强度、网络平均乘距、线路平均运距、换乘系数、断面高峰小时系数、断面不均衡性、换乘客流量级分布、车站超高峰系数等客流预测关键技术指标进行特征探讨与规律总结,以期协助模型工作者更好地把握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城市交通实际情况,分析铁路客运专线中心站客流特征与换乘方式,从进站和出站两方面分别研究客流在各类交通方式问的衔接组织,并对北京南站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需要考虑乘客换乘的影响。为了直观表达乘客的换乘方案,方便换乘阻抗的计算,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网络的构建方法,在分析换乘网络弧的阻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均衡分配模型。分析说明了该模型与公路交通分配模型具有相同的形式,因此可利用公路交通流分配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的该客流分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