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通违法行为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将交通违法行为与征信系统挂钩的呼声也越来越多。国务院2012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2014年公布的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也  相似文献   

2.
交通违法是指单位或个人在道路交通或与道路交通有关的活动中,违反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妨碍交通秩序,危害交通安全,影响交通畅通,侵犯公民交通权益的过错行为。交通违法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违法主体、违法客体、违法的行为、主观过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而所谓主观过错,就是违法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持的心理状态。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行为是交通参与者在交通违法心理的直接作用下的作为或不作为行为。导致交通违法的心理因素很多,影响的因素也较复杂。研究交通违法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分类特征,对我们取缔交通违法,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减少交通事故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现就交通违法心理特征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交宣 《汽车与安全》2014,(12):18-19
<正>2014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七类违法: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七类违法行为多发,社会危害较大这七类违法行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违反法律、野蛮驾驶、背弃文明。目前,我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任务艰巨。与快速进入汽车社会的现状相比,我国汽车文明滞后,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法治意识还比较薄弱,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  相似文献   

4.
将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无法通过视频监控设施完成线上执法的交通违法行为定义为道路交通隐性违法行为。为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更有效地开展交通违法治理,实现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畅通,从经济学的角度构建政府、机动车驾驶员与交通执法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状态,得到6种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参数变化对稳定策略的演化进程和收敛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部分参数的改变会影响驾驶员和执法者的策略演化进程和演化稳定速率,据此提出治理道路交通隐性违法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引发的"路怒症"现象备受关注。记者从公安部交管局了解到,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俗称"开斗气车",又被国外称为"攻击性驾驶",在交通违法行为上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强行违法占道行驶和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2012年以来,这类行为的发生率及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带着愤怒的心情驾车、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交警执法部门加强了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与执法力度。文中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中驾驶员违反信号灯的具体原因,提出了一种智能交通信息装置设计方案,以降低"闯红黄灯"违法现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金山银山,安全才是最大靠山。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力度,守护农村居民安全出行,梧州公安交警积极开展国省道、农村交通违法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机动车涉牌涉证、客货运车辆"三超一疲劳"等一系列交通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态势发展特征,重点分析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在设计构建和实践应用环节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买分卖分、满分降级等社会热点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违法记分管理的经验做法,研究提出了动态记分周期、安全驾驶记录、车险关联机制等改进对策建议,为我国驾驶人交通违法查处、道路通行秩序保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2007年8月20日至10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为重点的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公安部交管局的《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集中整治的工作目标:通过集中整治,努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一步减少,使今年成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方案明确了整治的三大重点。一是重点违法行为:重点整治超速,超员、疲劳驾驶、违法超车、违法会车、无牌无证、货车载人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各交警总队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其他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二是重点车辆:客运车辆、货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校车,特别是农村地区校车等重点车辆。三是重点路段:高速公路、主要国道、重要省道、重点旅游路线以及重要的农村公路。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09,(3):74-75
2008年12月20日,公安部发布了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处理程序规定》,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程序规定》贯彻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要求交管部门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要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以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活动为载体,以缉查布控系统建设应用为突破,以大数据警务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了道路交通安全科学治理水平。一、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成效初显通过一年的建设和应用,全省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总量同比上升7.7%,现场查处交通违法总量环比上升6.8%;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6%、16%;重大节日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和国省道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4月7日,公安部公布了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57号),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新《规定》重点在6个方面作了修改:一是交通违法行为人可以跨省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按照原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只能在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规定》明确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的,  相似文献   

13.
酒后驾驶作为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其社会危害性较大,一直是公安交管部门治理的重点。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各地加大对酒驾整治查处力度,"酒驾"致人伤亡数呈现大幅度下降态势,但在农村地区,很多群众交通意识仍然淡薄,特别对"酒驾"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酒驾之风依然盛行,酒驾违法屡禁不止,涉酒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治理农村酒驾违法依然是广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深入结合辖区半农区、半牧区的具体实际,始终将农村牧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列入当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农村牧区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以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七进宣传"等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强和创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13,(12):1-1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陆续摸索将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强化威慑力。笔者认为,这一举措符合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革的大方向,能够使酒驾的违法成本大大增加,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酒驾入信”为公共安全再上一道保险。  相似文献   

16.
<正>酒后驾驶作为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其社会危害性较大,一直是公安交管部门治理的重点。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各地加大对酒驾整治查处力度,"酒驾"致人伤亡数呈现大幅度下降态势,但在农村地区,很多群众交通意识仍然淡薄,特别对"酒驾"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酒驾之风依然盛行,酒驾违法屡禁不止,涉酒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治理农村酒驾违法依然是广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08,(7):23-23
丽水市交警部门多措并举加强雨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体民警深入一线道路,进一步加强路面巡逻管控。以领导承包路段,民警包片定点,明确职责任务,采取警车压速、严查违法等措施,全力预防和减少恶劣天气下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结合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和市区交通秩序整治行动、  相似文献   

18.
根据道路交通违法处理系统统计,今年上半年,厦门市共计采集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37.2832万起,其中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类违法行为占60.3%,鉴于目前全市仅有7个处理窗口,民警工作压力大,为解决民众处理违法行为时间成本高、窗口工作压力大的问题,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厦门交警支队提出可行的违法自助处理解决方案,经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编外校车"管理亟待加强】近年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不断加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从严整治校车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全力确保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的出行安全。然而,面包车、三轮摩托车等农村"编外校车"却屡  相似文献   

20.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要求交警部门针对具体的交通违法行为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为了响应国家以智慧化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号召,可利用事理图谱技术构建道路交通领域知识库,揭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快速且有效辅助处理交通违章事件.以开源数据为基础,面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构建事件语料库,通过事件抽取、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