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施工索桥的修建对野三河大桥线形控制、受力及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理论对其进行了施工全过程分析.采用8节点体单元分析计算施工索桥对高墩的影响;采用空间梁单元应用单元生死技术分析施工索桥对最大悬臂状态T构的影响,采用平面梁单元计算索桥荷载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大变形、ρ-△效应等非线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施工索桥的修建对主墩变形和最大悬臂状态的T构受力影响较大,对临时横撑与桥墩连接部位的局部混凝土的受力极为不利;施工索桥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螺栓接触非线性对钢牛腿-钢锚梁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及高强螺栓自身的受力状态,在宏观受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在建贵州红水河特大桥为背景,基于ANSYS建立该桥整体及索塔锚固结构的混合单元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螺栓接触非线性一方面对钢牛腿与钢锚梁的协同受力性能产生有利影响;另一方面,高强螺栓参与受力后,钢锚梁两端的纵向约束加强,钢锚梁中部上拱量明显增大,钢锚梁与钢牛腿之间的相对滑移明显减小,螺栓孔周边局部应力显著增大。综合来看,螺栓接触非线性对钢牛腿-钢锚梁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偏于不利,不考虑高强螺栓作用的分析结果偏不安全。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后的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实体退化壳单元,采用层状模型模拟钢筋混凝土结构,选取恰当的混凝土和钢筋的本构关系,采用弥散裂缝模式,考虑材料非线性效应有效地模拟了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开裂、屈服和失效全过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T梁在开裂后的刚度及裂缝的位置和发展情况。探讨了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在T梁开裂后的应力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退化分层壳单元模型对于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非线性分析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异形连续箱梁桥特点的分析及工程实例计算,比较了剪力柔性梁格法及平板单元法,认为两者计算结果在整体上比较符合,但结构在非线性温度荷载下有较大差异,建议初步阶段设计采用剪力柔性梁格法把握结构的整体性能,运营阶段采用平板单元法处理结构细化分析,使结构受力更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异形连续箱梁桥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异形连续箱梁桥特点的分析及工程实例计算,比较了剪力柔性梁格法及平板单元法,认为两者计算结果在整体上比较吻合,但结构在非线性温度荷载下有较大差异,建议初步阶段设计采用剪力柔性梁格法把握结构的整体性能,运营阶段采用平板单元法处理结构细化分析,使结构受力更合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变形、失稳破坏期间产生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特性,采用不分层圆截面Timoshenko梁单元和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对南宁市永和大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以钢管混凝土拱的模型试验来验证计算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能够进行外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剥离破坏分析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一种以粘贴钢板试件剪切试验为依据确定其剥离准则的特殊的、具有剥离破坏功能的界面单元来模拟外贴钢板和混凝土梁之间的粘贴层,界面单元的剥离破坏通过粘贴层的最大剪应力与达到剥离时的正应力的关系来确定的.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外贴钢板加固试验梁的非线性全过程破坏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结果在实际试验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破坏时钢板的剥离性态及梁体混凝土开裂模式方面均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梁格法及平板单元法对娄新高速公路涟源枢纽互通内一复杂异型箱梁结构进行了空间受力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进行空间受力分析的优缺点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主跨跨度为255 m的海螺猛洞河特大桥,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包含梁单元和壳单元在内的空间组合结构模型,分析了该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线性及几何非线性稳定性,验证了劲性骨架在各施工工况下受力的安全性和外包砼浇筑顺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组合T梁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问题,本文应用折板单元,改进Wilson元,平面四边形联结单元和过渡元4种单元,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文中用试验梁的试验结果检验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结构力学简化计算及Midas有限元通用软件,对公路工程中某一常用的通用箱涵结构进行了空间结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力学简化计算的结果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距,有限元模型中,用不同单元类型模拟箱涵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梁单元与板单元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实体单元的计算结果比其他方法计算的均要小很多;此外,箱涵结构地基支撑刚度也会影响结构的受力;小构件的箱涵结构,结构受力并不是简单的梁、板单元受力特性,而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层壳元法,对钢筋混凝土多梁式T梁的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实体退化壳元模型后,推导了壳元位移场,用分层壳元模拟了多梁式T梁。基于Owen理论考虑了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并基于V.Karman假设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通过多梁式T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分层壳元法能正确地进行多梁式T梁的非线性分析,能有效地评估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且支承形式对多梁式T梁的极限承载力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应选择修正的铰支-弹性支承形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杆梁混合单元的系杆拱桥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预应力系杆拱桥稳定性分析时,系杆内的预应力不易于在梁单元中进行精确模拟.为找到一种易于为工程设计人员掌握的计算方法,采用梁单元模拟混凝土,采用杆单元模拟钢筋,通过建立杆梁单元约束方程模拟混凝土与钢筋的共同受力.为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采用Solid65和Link10单元建立系杆梁实体模型作为校核.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单元建模得到的系杆梁变形与用实体单元建模得到的系杆梁变形基本一致,可以用于系杆内的预应力模拟.将此杆梁混合单元应用于和孚人行天桥的稳定分析,得到的稳定系数同变形情况与其他软件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新光大桥主桥整体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了解新光大桥施工过程中的三维受力状况,建立以块体单元、板单元、梁单元及杆单元组成的有限元模型,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Strand7并通过引入API的方法进行施工过程的仿真计算,给出仿真分析结果,指导主桥整体施工.施工过程中的实测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相吻合,证明了仿真分析方法及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变形、失稳破坏期间产生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特性,采用不分层圆截面Timoshenko梁单元和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对南宁市永和大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以钢管混凝土拱的模型试验来验证计算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顺桥向设置的吊杆锚固区在吊杆力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和极限承载力,以某在建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桥为依托工程,利用ANSYS软件建立壳单元空间有限元模型,对锚固区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并分别采用线弹性及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吊杆锚固区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讨论构件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钢锚箱及钢锚梁应力较横隔板应力小;除钢锚梁与横隔板焊接处应力集中现象显著外,各构件应力分布较均匀;各构件顺桥向变形较大。不同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表明,此类结构采用壳单元建模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时应仅考虑材料非线性。建议在此类结构设计时,对于横隔板刚度不足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对多跨连续刚构桥墩做了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比较分析了桥墩应力和裂缝大小在梁单元与实体模型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梁单元模型桥墩的拉应力与裂缝均比实体模型要小,并且梁单元模型桥墩两肢V腿合并处应力与裂缝大小严重失真;收缩徐变、汽车荷载和整体降温是引起桥墩受拉的主要原因;中跨合拢前互推两侧梁体,可以有效改善桥墩受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概念设计阶段扭力梁悬架动力学分析难以提出设计及优化方向的问题,传统全柔性体建模方法虽然有较好的计算精度,但是其设计参数难以修改,因此难以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应用.文章研究了一种新的扭力梁参数化建模方法,利用ADAMS的非线性梁单元对扭力梁的纵臂部件进行建模处理,建立了可以直接在ADAMS软件中进行设计参数调整的扭力梁...  相似文献   

19.
为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时预应力钢筋的力学行为,基于随转坐标法和场一致性原则,导出能考虑几何及材料双非线性的预应力钢筋空间杆单元。该单元具有几何与材料两种非线性不耦合的特点。采用已有的实体退化壳单元模拟混凝土,根据预应力钢筋空间杆单元与混凝土实体退化壳单元在单元内的位移协调条件和虚功原理将两者组合成一个混合壳单元,并导出预应力钢筋空间杆元对混合壳单元切线刚度矩阵的贡献。由于预应力钢筋对结构的作用反映在混合单元模型内部,该单元模型并未增大计算规模。对一预应力混凝土T梁进行了破坏过程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其他文献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建立的混合壳单元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结合试验结果和工程调查资料,对公路规范、铁路规范、美国公路规范的涵管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提出考虑涵管与土共同作用的设计计算方法,给出涵管截面弯矩计算公式。分析表明美国公路规范、铁路规范方法和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设计方法合理;公路规范方法求得的涵管截面弯矩值相对偏小,设计偏不安全;与规范方法相比,共同作用设计计算方法,可以综合反映涵管结构因素和周围土体性质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在理论上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