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塑料电镀的原理、特定的加工方法和汽车塑料标牌装饰镀工艺。该厂的汽车标牌是用ABS塑料制成的,电镀前先用胶态钯活化预处理,然后镀铜-镍-铬层。电镀时所用镀镍溶液中含有BN-816光亮剂。该电镀工艺稳定,镀层质量好。  相似文献   

2.
汽车减振器杆高速硬铬电镀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减振器杆硬铬电镀技术(DYNA—CHROME)。此技术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和HEEF硬铬电镀工艺(电流密度高达160A/dm^2,自动调整式阴极屏蔽),从而使镀层尺寸精确、可控,减少了机械研磨工序,缩短了工件受镀时间,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且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闭路循环,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电镀前后汽车零部件PC/AB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二烯Butadiene-苯乙烯Styrene混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并讨论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产品设计和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镀后材料的弯曲模量升高,冲击强度降低,电镀镀层的存在和电镀过程中的粗化工艺是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变化可以进行电镀件的进一步轻量化设计和连接位置的阻镀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减振器连杆表面电镀硬铬层的耐腐蚀性能及使用寿命,研究了电镀前弱腐蚀对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弱腐蚀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和通电时间对镀层耐腐蚀性能均有影响,采用适当的弱腐蚀工艺可提高硬铬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外贸市场的需要,新建了汽车辐条式轮辋多层镍/铬电镀自动线。介绍了自动线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生产中采用内外阳极相结合的方法,使所得到的镀层均匀、质量稳定,产品已销往美国。  相似文献   

6.
汽车行业普遍使用电镀工艺装饰产品外观,增加汽车零部件的硬度及抗腐蚀性.电镀作为一门重要的工业加工技术,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阐述电镀工艺的流程,分别从镀前处理、电镀及镀后处理3个阶段分析了电镀的各个步骤、原理及作用.针对影响电镀质量的外部因素,详细分析了产品本身的结构对电镀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严...  相似文献   

7.
甲烷磺酸盐电镀锡—铅合金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甲烷磺酸盐Sn、Pb和Sn-Pb合金电镀溶液的组成和经可以取代的氟硼酸盐等镀液,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并适用于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的耐蚀性和可焊性镀层。  相似文献   

8.
从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电镀基材的变革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汽车电镀技术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了ELVD(欧洲有关报废汽车指令性规定)和IMDS(国际汽车材料数据系统)对未来汽车电镀技术发展的影响,对中国汽车电镀技术的发展亦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Ni-SiC复合电镀技术是在铝合金材料表面将SiC颗粒沉积在金属Ni镀层中形成的一种复合镀层技术,该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热传导性,润滑油附着能力强,用Ni-SiC复合镀层代替硬铬镀层,可降低成本20%~30%,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在摩托车发动机铝合金缸体制造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零件表面防护等级设计、生产现场管理、钝化工艺参数控制和封闭工艺4个方面分析了镀锌层三价铬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汽车主机厂要获得高耐蚀性能的三价铬钝化产品,电镀材料供应商的技术工艺水平是关键所在,同时电镀生产商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刘壮 《时代汽车》2022,(4):158-159
新世纪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系数,塑料保险杠逐渐得到应用: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和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的可回收性(生态环保法规)需要回收,汽车零部件塑化的比例越来越高.塑料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各种橡胶制品以其质轻、耐腐蚀、易于生产加工等特点被广泛使用.简要详细介绍了汽车外饰塑料件喷涂...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塑料件市场现状,通过重点分析国外塑料类材料在汽车内饰件、外饰件、功能件及全塑车身上的应用,对比探讨了我国的差距,提出了我国加快汽车塑料件开发应用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13.
汽车用塑料注射件的特殊注射方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生产对塑料件的要求以及汽车车型开发速度加快和不断降低成本的要求,迫使汽车塑料件的生产厂家不断开发和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注射模型是生产汽车用塑料件的最重要的技术,本按照产品和其相应生产技术的发展程度,综述了汽车用塑料注塑件的特殊注射方法和发展趋势,并对其中一些关键性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汽车塑料外观件对整车尺寸的影响和控制方法进行探讨,从塑料翼子板、前后保及前门裙板等外观覆盖件切入,分别从这些零件的材料组成,物理特性,设计制作及装配工艺进行讲述,并与传统钣金覆盖件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塑料件在整车装配中实际产生的尺寸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并总结经验,为后续车型大面积使用塑料外饰件的尺寸问题解决及零件装配等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汽车设计中,为了轻量化和降低成本,广泛采用工程塑料。文章介绍了汽车制造中工程塑料的种类及应用领域,阐述了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指出汽车塑料化有利于节省能量和能源,塑料在未来汽车上的应用将向汽车外部结构件发展。但由于塑料比金属材料的强度差,随之要增加零件壁厚,因此,有待开发出既便宜又强度高的塑料。  相似文献   

16.
钼系等离子涂层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比电镀、堆焊和等离子喷涂3种修复方法,分析了钼系粉末等离子喷涂的力学性能和等离子喷涂的工艺对零件修复的影响,证明了此项技术在工程机械零件修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赵玉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87-189,M0020,M0021
塑料管道以其良好的耐腐蚀性及防渗性能在市政排水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塑料管道的结构计算为管土共同作用,相对于其它刚性管道较为特殊,考虑因素较多,且无图集可供选用,导致很多设计人员对塑料管道的选用无从下手,很难分清影响管道安全的主要因素。现通过大量的计算对塑料管道适用覆土范围进行总结,并提出选用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方便设计人员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选用塑料管道。  相似文献   

18.
以某轻型商用货车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以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零部件制 造和车辆装配阶段为边界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探讨了轻量化措施中所涉及材料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对比分析了该 车轻量化前后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替代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增强塑料的生命周期碳 (CO2 ) 排放量显著高 于被替代材料钢和铸造铁,分别为 6.23 kg/kg (锻造铝合金)、6.92 kg/kg (铸造铝合金)、14.76 kg/kg (车用镁合金)、 20.2 kg/kg (车用碳纤维增强塑料)、2.85 kg/kg (普通钢)、0.67 kg/kg (不锈钢) 和0.81 kg/kg (铸造铁);轻量化后的动 力总成系统、传动系统、底盘和车身部分的碳 (CO2 ) 排放量分别增加了0.57%、525.51%、11.57%和33.29%,车辆生命 周期碳 (CO2 ) 排放量增加了 36.22%;钢和铝生命周期碳 (CO2 ) 排放量的降低对于轻量化前后车体部分的减碳效果均 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用防眩设施主要有植树、防眩网和防眩板三种形式,利用防眩板防眩,具有安装方便,无积雪、风阻小、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桥上或其他不宜种植绿化植物的地方。文章介绍了防眩板的部分遮光设置原理,通过对金属防眩板、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的制作工艺和性能指标的研究,发现3种防眩板的抗风荷载、抗变形量和抗冲击性都比较好,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加入耐老化剂后,其耐候性明显提高,塑料防眩板的耐腐蚀性较好,玻璃钢防眩板和塑料防眩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易产生二次伤害。文章对不同条件下防眩板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虹  贾树盛  崔波 《汽车工程》2006,28(2):194-198
将精密塑性成形汽车件的工程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基于三维大变形弹塑性力学理论、弹性力学理论和疲劳破坏理论,以数值模拟软件和相关疲劳计算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汽车件的精密塑性成形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首先模拟精密塑性成形,建立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参数与零件内部应力—应变场之间的关系,在保留零件残余应力场的前提下,模拟分析零件的实际受力,获得了应力—应变响应,再结合材料疲劳性能参数和工作载荷,最终把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参数与其受载后的疲劳寿命智能化地联系起来。经花键冷挤压工艺试验和疲劳试验验证,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