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根据战场通信指挥的实际需求,设计了通信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频率指配模块。阐述了系统硬件的接收天线、馈线、合路器和接收机等结构,设计了系统辅助决策软件的全景扫描、新频和异态分析、频率指配和数据库四个重要模块,最后介绍了系统软件实现的基本工具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论文针对海域电子设备复杂环境下的电磁环境适应性,基于以往研究成果进行详细EM C分析,建立以电磁兼容分析为基础的频率指配算法和流程,提出了海域频率指配数据库模型和软件需求。研究方法不以“无干扰”作为频率指配的依据,极大地增加了频率指配的自由度。对于科学进行海域复杂电磁环境下频率指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机载设备的频率管理是全机系统兼容工作的前提,对某改装工程的频率指配失误而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持续战斗中,为保证射频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高度的电磁兼容性(EMC),海军制定了用于帮助降低和量化电磁干扰(EMI)程度的规范、并对其进行审查、试验。由于EMI仍旧存在,海军对滤波、频率管理等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减少EMI。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高功率、高频率时,但这些预防性、校正性的研究对船体产生的相互调制干扰(IMI)作用非常有限。船体产生的相互调制干扰可能是最潜在的EMI形式,因为它是不可能根除的。一艘装有9台1000w的高频发射机的舰船可产生271656个IMI频率。在军舰上,典型的通信设备有1179个潜在的受干扰接收频率。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微软Excel V5.0编制的对船体产生的互调产物(IMP)进行预测计算的模型。该计算模型的频率和模式信息来自舰船通信计划和最近测试到的船体产生的IMP情况,并且可以预测IMI受害接收机频率和相应的高频互调干扰源发射频率。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制定出通信计划,从而减少船体产生的互调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GJB1389-92《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中未能给出系统EMC的测量与评估方法,给系统的正常运行留下隐患,为此探讨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舰船短波通信分系统EMC安全裕度的评估和自动测试方法,从而保证了GJB1389-92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6.
电磁兼容(EMC)现已成为复杂技术系统愈来愈重要的特性。对潜艇而言,必须认识到,在耐压艇体内需要安装各种部件的可用空间非常有限。一方面像传感器系统,或者是通信系统的VLF天线变得越来越敏感;另一方面电机的推进电机是由电力驱动,并由微型控制器控制以达到更高效率。电力本身会在动力线中产生干扰电流和电压。其次,当在潜艇内安装民用元件时,有可能产生附加的:EMC问题。这是因为在重要的军事频段内,民用设备的电磁兼容状况一般是未知的,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EMC计划以保证整个潜艇系统的EMC。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频率管理的作用与地位,通过对国内外频率管理状况的分析,提出频率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短波频率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基本原理,以及与短波通信系统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短波通信最低可用频率是确定短波通信可用频率范围的重要参量,计算该频率对提高短波跳、扩频通信效能有现实意义。简述了短波通信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短波天波传播过程中的各种损耗的计算方法,进而利用天波传播损耗公式从理论上对远距离短波通信最低可用频率进行计算。短波最低可用频率的计算有助于短波通信频段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文对现代舰船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舰船通信系统方案论证、研制、安装和使用等整个过程中,提出了通过接地设计、防浪涌设计、布线设计、屏蔽设计和滤波设计等措施开展EMC设计,有效降低了舰船环境中辐射干扰、传导干扰、电磁脉冲、浪涌、静电放电和串扰等因素对舰船通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短波通信的特点,分析了短波地波传播过程中引起衰减的重要因素。短波地波通信时,对不同距离、频率条件下的接收点场强进行了计算。引入噪声干扰对接收点的信噪比进行计算,进而可以确定编队内部短波通信频率选择范围。分析频率选择范围是保证通信质量和持续时间的基础,对于提高编队内部短波通信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短波通信的特点,分析了短波地波传播过程中引起衰减的重要因素.短波地波通信时,对不同距离、频率条件下的接收点场强进行了计算.引入噪声干扰对接收点的信噪比进行计算,进而可以确定编队内部短波通信频率选择范围.分析频率选择范围是保证通信质量和持续时间的基础,对于提高编队内部短波通信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EMPEST源于冷战期间各大国间的情报战,是用于检测,评价和控制来自计算机系统,通信和数据处理设备的非功能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信号(即有用信息辐射)的技术。TEMPEST技术与EMC技术有若干相同之处。本文结合各国TEMPEST技术的发展,讨论了发展我国TEMPEST技术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当前情况下,我国TEMPEST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字建模技术有时很难解决一些复杂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因此往往需在产品的研制后期,采用各种测试手段来检验其EMC性能,但是专家们也常常希望研制开发一种新的手段。能在产品研制的早期对其EMC性能进行预测,那将会受益匪浅,可采用真实的设计数据预测产品EMC性能的方法,来消除传统数字建模技术需对产品设计作一些重大假设的弊端,以汽车为平台,将统计方法和传输线理论相结合来评估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现代舰船作战能力需求的大幅提高,舰载电力电子设备配置方案日趋复杂,舰船隐身性、集成性与电磁兼容性(EMC)成为论证和设计的焦点,EMC论证和设计迫切需要向数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出了舰船EMC数字化设计方法,定义并阐述了EMC顶层量化预设计概念和内涵,提出了设备EMC指标设计和预检验方法以及EMC设计流程,并对进行EMC辅助设计的数字化平台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舰船EMC辅助量化设计平台"框架。该设计平台基于数字化预测的仿真系统,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帮助论证和设计人员解决舰船EMC论证和设计中指标量化、方案优选和定量评价难题,将成为舰船实现EMC数字化论证和设计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邱扬  俞智敏  袁军  田锦 《舰船电子工程》2004,24(Z1):110-113
首先介绍了电磁兼容(EMC)技术中计算天线间耦合度的一种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载通信系统天线布局优化的目标函数,然后详细介绍了利用遗传算法(GAs)实现天线布局优化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优化实例.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一种将传统的电磁兼容性(EMC)预测分析技术与真实准确的国军标检测数据相结合的系统EMC预测分析技术,使系统内EMC预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而且在综合分析结果库中,每一种干扰传播途径所产生的干扰量均独立翔实,可满足专业分析人员和系统决策者全方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功率分配是舰船通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当前舰船通信功率分配方法存在公平性差、通信中断频率高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和声搜索算法的舰船通信功率分配方法。首先对当前舰船通信功率分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建立舰船通信功率分配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和声搜索算法对舰船通信功率分配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进行了舰船通信功率分配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信噪比条件下,和声搜索算法可以快速找到舰船通信功率分配方案,提高了舰船通信容量,使得通信中断的频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舰载设备的电磁环境及可能存在的干扰。提出了舰艇通信平台电磁干扰的判决条件,建立了舰艇通信平台电磁干扰评估模型及评估流程。最后得出了舰艇通信频率协调依据及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GJB151A-97标准是我国现行的考核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性能的国家军用标准,现对该标准所规定的测试项目作了说明,阐述了军工电子设备的EMC特点和设计对策。以在军标EMC的各项测试中达标为目的,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设计经验。以某军工电子设备EMC设计为例,介绍了设计原则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安琳  刘锋  常成  夏天 《航海技术》2023,(2):39-43
<正>在目前海事通信中,在全时接收遇险、紧急和安全报警信息和水上搜救指挥通信等方面,短波通信依然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海事通信短波段低频段一般下延到3 MHz。频率越低意味着短波通信天线的尺寸越大,但随着土地使用条件越来越紧张,征地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坐落于闹市区的台站,难以进行扩展,可利用空间有限,常规大型天线无法安装架设,因此,天线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传统海事短波天线基本属于窄带天线,需配合天调方可在整个海事短波频率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