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利用软土蠕变机理对虎坑大桥的病害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应用沈珠江基于散体平衡理论导出的公式对软土地基桥台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与实际情况一致的结论,从而从理论上说明了病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会市虎坑大桥软基病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波  张荣辉  禹智涛 《公路》2003,(3):129-133
通过对新会市虎坑大桥墩柱倾斜、支座剪切破坏、桥面横移等病害的检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设计和施工期间对软土地基的危害认识不足所致,就此提出了处理和解决的建议,为软土地基上修建桥梁及桥梁养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软土地基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软土地区墩台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分析了以往软土地基设计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述了台前台后软土地基常见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上路基拓宽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软土地基上道路拓宽所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裂缝等病害,从软土地基沉降入手,并结合软土地基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高、低路堤试验路段的实践,提出比较合理的路基拓宽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粤海铁路湛海段K61 557~ 786软土路堤经原处理措施粉喷桩和塑料排水板加固后,仍出现的不正常下沉病害的病因以及采用单向阀管注浆、支撑渗沟和生石灰桩等对症措施进行再整治的工程实例,对软土路基病害整治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桥台台后病害处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从一  黄慧明 《公路》2000,(11):36-39
该文从软土地基桥台台后处理的实例出发,论述了在软土地区桥台台后病害发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方法。指出病害处理前后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软土地基的桥梁在施工完成后墩台出现开裂、支座产生剪切变形病害的情况,以大理至丽江段高速公路某桥的加固工程为依托,对软土地基桥梁墩台的受力特点、病害形成原因以及病害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多种加固设计方案.最终确保了工程的后续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所总结的软土地基桥梁加固的设计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祝敏方 《中外公路》2004,24(1):29-32
以福建某软土地质条件下桥梁病害为例.分析桥梁病害发生的原因,探讨软土地质条件下桥梁设计及病害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路段软土路基较多,经过多年的运营沉降,部分路段出现病害。该文对路面出现的龟裂、坑洞、唧泥、车辙、开裂等病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处理办法,同时提出了病害处治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刘云生 《中外公路》2003,23(6):29-31
修建在软土地基的桥台结构经常出现台后沉降、桥台开裂、倾倒等病害,该文对如何防止这些病害的出现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结构损伤识别作为桥梁健康监测的核心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为了全面总结现有桥梁结构损伤的识别方法,从基于结构响应类型的损伤识别方法、基于分析过程的损伤识别方法和结构智能损伤识别方法三个层面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与总结,理清了各种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脉络关系和技术演变过程。通过系统化分析,汇总了上述三大类损伤识别方法的主流算法,分析了各算法的优势与不足,最终对桥梁结构损伤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引入一类双标量弹性疲劳损伤本构模型,对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倒T形盖梁进行疲劳全过程分析。该模型采用受拉损伤内变量和受压损伤内变量来描述微观受拉和受压损伤机制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并根据有效应力空间的热力学原理确立了疲劳损伤的演化法则。通过将疲劳损伤本构模型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精细预测混凝土倒T形盖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行为,尤其是疲劳加载过程中裂缝的产生和扩展过程,为实际工程的疲劳分析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考虑岩石内微裂纹间相互作用对岩石损伤的影响,基于广义自洽理论研究岩石材料的损伤效应,建立了反映荷载作用下的岩石微裂纹发展变化损伤本构模型;采用概率统计理论,对岩石损伤模型中微裂纹密度演变过程进行探讨;以模式分层优化算法反分析确定模型参数,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岩石微裂纹统计损伤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广义自洽理论的岩石微裂纹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反应岩石内微裂纹间的相互影响的工程实际,模式分层优化算法确定的模型参数真实可信,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损伤力学、岩体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编制损伤附加位移有限元计算程序,选取一组倾向为NW45°的随机裂隙,讨论不同倾角、密度(损伤因子)及充填情况(拉剪、压剪应力传递系数)等对节理岩体隧道损伤影响。分析表明:隧道拱顶(底板)损伤附加位移绝对值随损伤因子的增大而增加,并成非线性关系;当倾角为0°和90°时,隧道的损伤影响与拉剪应力传递系数无关;相同倾角的随机裂隙对底板和拱顶关键点的损伤影响基本是相反的;倾角越小对拱顶下沉和底板隆起的损伤影响越大。拉剪应力传递系数对隧道损伤影响比压剪应力传递系数大;拉剪应力传递系数的变化对隧道损伤影响比压剪应力传递系数变化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损伤已经成为其致命伤,如何正确判断拱肋的损伤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以黄河上一座已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例,进行拱肋损伤的动力特性理论分析,通过理论的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果可以指引实际工程中的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模数式大位移伸缩缝的构造特点分析和运营现状调研,橡胶类部件性能劣化引起变形协调系统与中梁稳定系统的失效,最终导致竖向力传力系统损坏,是伸缩缝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中梁各缝宽的监控及分析能够有效反映伸缩缝易损构件的使用状况,利用远程技术数据采集,经分析后做异常缝宽的检修预警,能够有效避免伸缩缝的结构性损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振动模态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以振动模态构造的损伤标识量作为神经网络识别输入的特征参数,进行结构健康监测。根据云阳长江公路大桥设计资料,考虑桥梁拉索结构的单构件损伤、2个构件损伤、3个构件损伤3类损伤工况,分别采用了模态频率、位移振型模态、曲率模态3种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共建立9个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桥梁损伤识别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振动模态分析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可用于识别斜拉桥拉索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为频域载荷谱编辑方法的主要分析工具,小波变换法分解函数及分解层数难确定和短时傅里叶变换法窗宽固定的缺陷,导致对随机载荷的分析结果存在偏差,影响载荷编辑质量。为解决此问题,基于S变换基本理论,探索S变换在载荷加速编辑领域的应用,对试验场采集的应变信号进行S变换分析提取最大幅值谱,并以此为依据提取轮心六分力信号中的损伤载荷获取加速谱。将S变换、损伤保留、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加速谱从载荷压缩量、损伤保留比例、功率谱密度、统计参数、穿级计数和疲劳仿真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变换最大幅值谱可准确识别原始信号中的小损伤载荷;保留相同损伤保留量前提下,S变换加速谱的压缩效率最高且统计参数误差最小;S变换编辑法可将原始载荷时间压缩46.67%,同时加速谱的疲劳分析误差仅为2.2%,可获得与原始载荷相同的分析结果;S变换编辑法在疲劳分析效率和分析精度方面优于损伤保留、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编辑法;该方法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耐久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动水压力下的沥青路面水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年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的调查、分析,从渗水诱发到滞留水动水压力下的破坏机理入手,探索了这一演变的内在规律以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动态响应试验对单点点焊接头疲劳过程中固有频率的变化进行研究,查明了最适宜点焊疲劳损伤分析的模态阶数;并利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模拟了点焊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频率变化特性.最后根据疲劳试验数据,给出了适合于点焊接头的疲劳寿命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