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注汽车行业的人都很清楚,几乎与国际市场经验完全相悖的车型成败案例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可谓比比皆是。在那些享誉世界的经典车型中,高尔夫在中国水土不服几近毁灭,威姿、蒙迪欧、赛纳等受到市场冷遇。而仅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技术水准的桑塔纳、捷达依然雄踞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榜首,伊兰特、夏利也曾在2005、2006年问鼎国内单车销量冠军。显然,在中国汽车市场高速起步发展的这些年里,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价值判断与汽车企业们对市场趋势的预测之间,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磨合游戏,而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Long 《汽车导购》2015,(11):154-155
上海大众汽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军者。作为上海大众VW品牌的代表车型,途观上市5年多以来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常年稳居合资品牌SUV销量榜榜首,并且这种优势仍在不断地延续中……一款创造领先地位的SUV 2010年3月,途观在国内上市,创领国内SUV市场新篇章。自上市以来,途观在市场中树立了高端智能SUV的新标杆,销量屡创高峰。  相似文献   

3.
文龙 《汽车导购》2006,(5):50-51
本田旗下的飞度和雅阁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创下了不俗的销售业绩,而CIVIC作为本田公司最成功的车型,从1973年第一代至今,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600万辆,在所有厂家的单一车型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4.
<正>产量过剩,令人眼花缭乱的车型可能降低汽车利润在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轻型车市场。2010年的前4个月,中国轻型车销量创纪录地达到了580万辆,与去年同期360万辆的销量相比提高了60%。强劲的销售势头使得众多汽车制造商充满了极度乐观的情绪。汽车制造商们纷纷宣布计划加大投资以扩大在中国的产能。近期,大众宣布计划将在佛  相似文献   

5.
杨景定 《时代汽车》2006,(10):60-61
1—8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了236.90万辆,同比增长41.07%。这个数字,超过了2001年全年的所有汽车销量(当年汽车销量为236.37万辆)。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分:中国汽车工业的确发展迅猛!更让人感慨的是,在销量超过10万辆的前五名车型中,捷达、夏利、桑塔纳这三个“老廉颇”居然仍榜上有名!合计起来,他们可能要占整个销量的15%份额。也就是说,这三个“垂而不死”的车型在今年1—8月中,仍在为中国汽车市场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大排量乘用车消费税大幅上调、油价上涨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汽车市场深受其害,汽车整体销量大幅下降。但是在众多车型中只有身躯硕大,肌肉感十足的SUV车型依旧在越野文化炙热的市场秀台上火辣辣地独舞。  相似文献   

7.
《汽车实用技术》2012,(8):75-75
(文章来源于盖世汽车网)印度塔塔汽车计划加速在中国市场业务的扩张步伐,主要凭借旗下的捷豹路虎豪华车品牌。一名塔塔汽车高管表示:"我们看到(中国市场)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在中国市场销售完整的产品阵容,将通过引入新车型和衍生车型的方式提高销量,其中部分车型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2011年中国仅次于英国和北美成为捷豹路虎第三大市场,销量为42,063辆。而今年第二季度,中  相似文献   

8.
小米  马欣 《汽车导购》2007,(10):46-49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销量的快速增长,对汽车产品更高层次的需求与享受也越发表现出让人惊叹的市场前景,豪华轿车比重的增加、越野车市场的日益火暴以及运动车型的层出不穷都用最生动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此次试驾的这款宝马325i豪华运动款轿车正是在这样一个市场背景下落地中国的。  相似文献   

9.
文龙 《汽车导购》2006,(9):59-61
在国外汽车市场,车型必须不断地更新换代才能延续生命力。而在情况更加复杂的国内汽车市场,车型换代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差别,一是换代车型推出后上一代车型不一定会停产,如捷达,桑塔纳和索纳塔等;二是国外车型通常会5年一换代,而在国内市场,个别老车型可能会保持15年甚至更久的生命力,这类以捷达和桑塔纳为代表的老车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虽然它们并没有像新车型那样受到消费者的极大关注,但是销量却一直很好,捷达已经生产了15年,累计超过100万辆,目前仍然保持增长趋势,在同类车型中销量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10.
上市4年,销量近80万辆,朗逸凭借自身优秀的素质创造了中国A级车市场销量的奇迹;如今,上海大众汽车携全新朗逸重新定义A级车型标准。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06,(6):14-15
东风标致雪铁龙B53 我们非常期待雪铁龙B53今年在中国的全球首发会成为PSA与东风合作的转折。这是一款全新的车型,也是中法两大汽车制造商又一个全新的起点。所以, 与其说看好这款车型,不如说看好PSA与东风汽车的合作前景。东风日产通过引进最新产品而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如果东风标致雪铁龙也能够东山再起,那么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就有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听上去,这无疑是一个让很多人兴奋的猜测。 2006年计划销量29000辆  相似文献   

12.
一、2000年我国微型车市场分析 今年1~11月,微车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9.4%,高于全国汽车总体水平15.36%,继续成为拉动全国汽车行业保持适度增长的主要车型。微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26.2%。值得一提的是,微车今年的销量增幅是自1998年以来呈现的低速缓进之势的强力突破。 几大微车生产企业中,除天津公司外,其余几家如哈飞、昌河、长安、柳微等均增长明显。微车的三种基本车型:微货、微客、微轿则市场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29年来,同国民经济发展一样,汽车市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中国汽车市场在世界汽车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销量的10%以上;汽车产量世界排序第三;汽车市场销量世界排序第二;世界汽车年产、销量200万辆以上的12家跨国公司,其产、销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销量的80%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29年来,同国民经济发展一样.汽车市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中国汽车市场在世界汽车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销量的10%以上:汽车产量世界排序第三:汽车市场销量世界排序第二;世界汽车年产、销量200万辆以上的12家跨国公司,其产、销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销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汽车导购》2007,(8):88-93
近两年奥迪品牌在全球豪华车市场快速崛起,与奔驰和宝马并驾齐驱;而在中国汽车市场,奥迪一直独霸头把交椅多年,月均8000辆的销量将其他豪华车远远抛在后面,其中奥迪A6L占据着80%左右的份额,是奥迪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 在《汽车导购》杂志主办的“2007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奥迪A6L荣膺“优胜车型”大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奥迪A6L畅销车坛的主要原因。为什么奥迪A6L能够得到消费者如此高的满意度评价?我们采访了30名奥迪A6L车主,从车主购车、用车和养车3个方面对奥迪A6L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将奥迪A6L上市两年来的表现展现给消费者。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中型载货汽车产、销量平稳,全年产,销量达到18.5万辆,与1998年大体相当。自1993年以来,中型载货汽车市场份额不断下降,1999年市场为10.17%,呈继续下降态势。中国加入WTO、燃油税政策实施环境保护、等因素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型载货汽车市场。预计2000年,中墼工货汽车市场需求量为18万辆市场份额为9%。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运行的主旋律是稳中求进,稳中在进。但就各大类汽车车型、各汽车生产厂商、具体到每个汽车品种车型等而言,又是各有差异。 一、汽车市场整体运行稳中求进 1.汽车销售增长超过生产增长 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1至5月汽车生产企业每个月的汽车累计销量增长均超过生产增长,如表: 去今两年1~5月汽车产销与上年同比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4年以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增长的车型主要是乘用车产品,然而,2004年风云突变,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而载货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3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重卡更是风景这边独好,其市场增幅是各种细分车型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自动变速器车型的销售超过了手动变速器车型的销售。中国将成为一个类似于北美和日本,以自动变速器为主导的市场。全球主流的整车企业和变速器制造企业都在积极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更加重视对于先进自动变速器研发与制造能力的培养。自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井喷"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在短短的10年中完成了发达国家经历了1 00年才完成的数量积累,但是数量的变化并不必然带来质量的提升。与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强国比较,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差距是明显的,其中在先进自动变速器领域的差距更是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回顾了2014年上半年乘用车、商用车的销量与增幅,同时按照乘用车车型与车系划分角度,分析了SVU、MPV销量增长原因,以及自主体系、德系、日系、美韩系车型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针对下半年产销形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政策变化,本文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