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分析钢桁梁桥在顶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利用桥梁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以葫芦岛站扩能改造工程新建站台天桥为原型,分别建立无导梁和无导梁钢桁梁顶推施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有导梁顶推施工过程的最大应力为无导梁顶推施工过程最大应力的0.42,最大挠度为无导梁顶推施工过程最大挠度的0.41。结论:对于大跨径桥梁,前导梁的设置更有利于控制顶推施工过程的应力和挠度指标,使其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小跨径,无导梁施工过程的应力和挠度能满足规范要求,但数值仍较大,若设置前导梁,则可以大大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挠度,从而减小成桥挠度,更有利于桥梁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地形复杂的大型钢桁架管廊桥,由于周边条件的限制,不能像常规桥梁一样搭设满堂支架或采用大型吊车辅助施工,目前广泛采用顶推法进行施工[1],为确保顶推过程中钢桁架、桥墩的安全,顶推全过程须进行监控。对依托工程钢桁架管廊桥的特点、顶推滑道、导梁的布置及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施工过程控制要点进行了总结,同时借助有限元分析手段,分别建立了全桥及施工阶段分析模型,对施工全过程中滑道和导梁的变形规律以及墩顶的最不利水平位移进行了控制分析,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余廷禹 《交通标准化》2014,(16):151-153
在桥梁施工中应用顶推法能够实现箱梁结构的施工,它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能够大大节约设备和劳动力,因此在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桥梁施工实例,简要阐述顶推法施工中的关键点,包括顶推施工中的临时设施、梁段吊装施工、“格构”式桥面系顶推施工和落梁等,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宁波市福明路半漂浮体系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钢箱梁的施工项目,对步履式多点顶推法施工中的临时墩设置、导梁设计、顶推设备作简单叙述,对顶推施工中的同步顶推、纠偏、控制力和位移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为今后同类型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于叠合梁斜拉桥,主梁的施工工序包括钢梁施工、桥面板施工、湿接缝施工,钢梁施工可采用悬臂拼装、支架拼装或顶推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环境、工期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对跨越铁路既有线的桥梁,受条件限制可选择的施工方法有限,悬臂拼装及支架拼装钢梁安装持续时间较长,对既有线铁路影响大,现场难以实现,而采用顶推施工,先以胎架拼装钢梁,连续顶推可对既有线铁路的影响降低。以某单塔双索面斜拉桥为例,对顶推临时支墩布置及顶推施工方法进行了说明,同时对顶推施工的详细施工流程进行介绍,并借助空间有限元模型建立导梁及钢主梁分析模型,对顶推全过程结构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顶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不断转换,对主梁的刚度、强度要求较高。导梁的设置可有效降低顶推过程中主梁内力,增大顶推的跨度;施工过程中也是引导主梁上墩以及纠偏的重要措施。结合顶推施工实例对导梁设计及施工的重要参数、工艺进行介绍,为特大斜拉桥顶推施工积累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文惜  南迪 《北方交通》2024,(2):18-21+26
导梁是桥梁顶推过程中增大顶推跨度、减小主梁悬臂长度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一座202m跨径的钢拱桥顶推导梁施工设计为例,详细分析了新型变截面导梁设计参数的选取、导梁截面的优化及导梁的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验算。经验算,在最不利工况下,导梁各杆件最大应力为263MPa,局部验算最大Mises应力为270MPa,均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各杆件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导梁自重,节约成本,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可为同类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某三塔叠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全桥实体模型,对钢箱梁顶推施工的各个工况逐个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根据基本工程资料,确定了相关模型参数,并选取合理的单元.对其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分析了钢箱梁在顶推施工过程中的内力、应力、变形以及各墩的支反力的变化情况,得到了该桥在顶推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钢桁架连续梁桥顶推施工过程控制技术,以陕西省富县管廊跨河大桥为工程依托,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建立富县管廊跨河大桥第二联(42+48+48)m钢桁架连续梁模型,通过钢桁架连续梁顶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应力和挠度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测,保证顶推施工过程中安全和成桥状态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钢桁架连续梁采用的"导梁+滑道梁"顶推施工法能够保证主梁内力和变形监控数据均满足误差要求,并最终达到预定的合理成桥状态;温度变化是影响钢桁架和滑道临时支撑桁架变形和受力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减小温度效应对钢结构施工的影响程度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富县管廊跨河大桥第二联(42+48+48)m钢桁架连续梁顶推施工的顺利完成可为同类型桥梁的顶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曲线桥梁在顶推过程中出现拉裂或压坏的现象,基于互通C形匝道桥顶推施工工艺,通过分析不配置预应力筋时匝道桥的顶推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临时预应力束,以调控混凝土梁顶推工程中的拉压应力,然后验算匝道桥配置预应力筋后的顶推受力情况。通过调试来合理优化临时钢束的设计,以保证验算后混凝土梁的拉压应力在设计范围内,确保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安全性,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公路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桥梁结构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在对桥梁进行施工过程中还应重视桥梁对交通运行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主要研究了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采用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并且对钢箱梁结构的顶推施工工艺以及具体操作进行分析总结,并能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施工作用,从而保障公路桥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桥梁结构施工大致上可分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基础施工)以及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主要是对桥梁基础的处理及修建: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主要针对桥梁梁体的架设。其中.顶推施工法是预应力连续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经常使用的方法。顶推施工法简要来讲就是在桥梁总轴方向的桥台后分段预制梁.通过预应力钢筋把两段梁连接起来,然后用千斤顶顶推梁体,使其沿桥轴方向移动,最终完成桥梁梁体的架设。  相似文献   

13.
以石环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为背景,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整体顶推施工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主梁、临时支墩及导梁在顶推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进行了详细计算,指出了各结构危险工况和主梁不利截面范围,为该桥的顶推施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为同类型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顶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韩国的依尔森桥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波形钢腹板箱梁桥,且采用了顶推法施工。对上不构造的跨高比、导梁设置、钢腹板的弯剪应力进行了阐述,对顶推中的安全保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路桥梁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其中桥梁建设是城市发展生命的运输线。顶推技术作为我国桥梁建设的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桥梁建设中,特别是钢箱梁的建设。在顶推施工中,必须明确桥梁顶推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并采取专业指导、规范桥梁顶推作业施工,从而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达到设计规范标准。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以达到桥梁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杭州九堡大桥是国内首座整体顶推施工的大跨度拱桥。依据相似理论,开展了缩尺比为1∶40的桥梁模型试验,研究了顶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响应。结果表明:最危险工况发生在三跨同时顶推且首跨全悬时;配重相减法是顶推施工模型试验中的有效方法;临时撑杆受压应力,应考虑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客运专线2座钢桁梁顶推施工为背景,系统阐述在钢桁梁顶推施工应用六四梁、八三墩、八七梁等战备器材拼装拆卸系统、导梁系统、滑道系统、牵引系统、顶升系统等五大系统的过程及施工注意事项,为平时合理利用、提高战备器材的使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客运专线石咀大桥工程,阐述了客运专线预制箱梁多点连续顶推施工技术.着重介绍了箱梁顶推的场地布置、墩台滑动系统的结构及施工、导梁结构及其与主梁端截面的处理和顶推施工中的导向及纠偏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滑道系统顶面高程和对梁体主要控制截面的应变、应力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梁体的安全.可为同类型的箱...  相似文献   

19.
连续箱梁顶推法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衡枣高速公路河洲湘江大桥顶推梁施工,阐述了顶推梁的施工原理、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成功地采用了多点顶推法施工及ZLDl000自动连续顶推千斤顶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MIDAS/CIVIL数值软件,对匝道梁顶推施工过程中导梁、匝道梁和支架系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它们的发生位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临界荷载系数,对顶推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顶推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下的强度和刚度的最大值以及最大值发生的位置不同,其中工况1时导梁、匝道梁和支架系统的最大挠度值最小,分别为0.5、8.1 mm;对于后3种工况,工况3下的强度和刚度最大值均小于其它2种。此外,施工过程中,临界荷载系数K依次为49.6、16.3、28.1和13,均满足要求,各工况计算结果也满足强度、刚度要求,说明在顶推施工过程中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